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水浒传》《水浒传》里头,鲁提辖救助了金翠莲父女二人。为了让这对可怜的父女安全地逃离渭州,  相似文献   

2.
<正>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  相似文献   

3.
延宕艺术 ,是指在叙事作品中有意延缓叙事进程的一种表现技巧 ,它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心灵 ,加大表现的力度 ,增强读者的审美想像。现举两例如下 :一、情节波澜起伏 ,徐缓却不松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延宕艺术。鲁提辖估计金氏父女走远了 ,便“径到状元桥来” ,这时 ,恐怕每一个读者都认为鲁提辖要大打出手 ,他不是早就气愤得睡不着了吗?不是早就急不可耐地要“打死了那厮”吗?但是 ,鲁提辖到了郑屠的肉铺却先坐下了 ,而且居然不提金氏父女之事 ,而是“要十斤精肉 ,切作臊子” ,捱了半个时辰 ,“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一再捉弄对…  相似文献   

4.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  相似文献   

5.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三回。本文通过鲁达惩罚恶霸郑屠,救助老金父女的故事,可以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势力的可恨,以及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英雄行为的可敬。由于故事内容比较复杂,加上“四人帮”横行  相似文献   

6.
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我指导学生紧扣“丢”、“摸”、“打”三字分析主人公鲁达的性格特点。分析到“打”时,我提示学生:鲁达打鲁家客店的店小二和镇关西郑屠是有所区别的。郑屠乃一方恶霸,打他,鲁达用拳,打的是鼻子、眼睛、太阳穴等要害部位;店小二只是郑屠的帮凶,鲁达对他也就手下留情,只是用掌打在脸上。可见鲁达行事有分寸,性格粗中有细。我话还没有说完,几个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反驳。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事实     
新闻:郑屠上天鲁达潜逃据《某某都市报》报道:日前提辖鲁达在状元桥闹市街头打死了本地一号屠夫郑屠。据目击者介绍,那鲁达的拳头力大无比,第一拳就不偏不倚地打在老郑的鼻子上,老郑的鼻子歪到了一边。老郑可能是老糊涂了,居然还说:“打得好!”话音刚落,鲁达这恶贼又一拳打在老郑的眉梢上,可怜的老郑倒在地上。周围的群众谁敢上前,只有眼睁睁地看着。鲁达还不善罢甘休,又举起拳头,结束了老郑的生命。据调查,郑屠风流倜傥,有前科,自称镇关西,但他凭借高超的剁猪肉技术,为渭州的肉类食品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可惜,现在他却死了!可恨这恶徒鲁…  相似文献   

8.
<正>水浒社嘉靖十九年四月十七日未时一刻电4月16日,渭州肉铺户郑屠与小种经略相公府上的鲁达提辖在状元桥下一阵好杀,郑屠被鲁提辖三拳打得一命呜呼。案发后,鲁提辖随即潜逃,至今仍下落不明。据郑屠肉铺边小酒店的店小二反映,先是鲁达提辖来到郑屠铺上,让郑屠亲自给他  相似文献   

9.
吴妹 《语文知识》2001,(10):35-36
古典名著《水浒传》多次表现英雄好汉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到鲁智深与郑屠无冤无仇,却为了金老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可见鲁提辖嫉恶如仇。同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刻画林冲嫉恶如仇的品性。但是,一些语文参考资料时而用“嫉恶如仇”,时而用“疾恶如仇”,学生不免产生疑问:“疾恶  相似文献   

10.
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我指导学生紧扣"丢"、"摸"、"打"三字分析主人公鲁达的性格特点.分析到"打"时,我提示学生:鲁达打鲁家客店的店小二和镇关西郑屠是有所区别的.郑屠乃一方恶霸,打他,鲁达用拳,打的是鼻子、眼睛、太阳穴等要害部位;店小二只是郑屠的帮凶,鲁达对他也就手下留情,只是用掌打在脸上.可见鲁达行事有分寸,性格粗中有细.我话还没有说完,几个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反驳.  相似文献   

11.
一,文本解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鲁达的行踪为线索,构成了“问——救——打——走”的完整的情节结构。在故事的演变中,主人公“安良”在前,“除暴”在后,情节发展张驰有致,波澜起伏。鲁达是小说中出场较早的英雄之一,作者借鲁达一出场就三拳打死恶人郑屠的英雄行为来表现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新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已被初中语文课本采用了十多年 ,其中诸如“三拳打死郑屠”这些精彩段落 ,语文教师早已烂熟于心。但笔者认为 ,此文最堪称道的是那些并不为人注意的细节 ,如能让学生掌握通过欣赏细节描写来分析形象的方法 ,则会更快地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因此 ,在教这篇课文时 ,不妨让学生找一些细节描写 ,来品析鲁达的侠义形象。比如有一处这样写道 :“且说鲁达寻思 ,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 ,且向店里掇条凳子 ,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 ,方才起身 ,径到状元桥来。”这里 ,…  相似文献   

13.
<正>上数学课时,屠老师问我们:“今天上课的新书都带来了吗?”我连忙翻看书包,认真数起来:“1、 2、 3、 4、5、 6,共6本新书!”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大声说:“都带来啦!”这时,就听黄轩一个人小声地嘟囔:“哎呀,我的书包里只有5本书,少带了1本。”屠老师笑着说:“大家瞧一瞧,有了数字多方便呀!我们只要数一数,立刻就清楚了。”屠老师说着,从讲台的抽屉里取出一根长长的麻绳。  相似文献   

14.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运笔丰富而多彩,不仅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而且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这就形成了《鲁》一文明显的艺术特色。侧笔书“恶”鲁达为何义愤填膺拳打镇关西,从金翠莲诉说的遭遇便知详情,这也从侧面揭露出了镇关西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的罪行。小说采用侧叙之笔既为后文拳打镇关西作了必要的铺垫交待,又使得鲁达在拳打之时切齿痛骂镇关西有了“打”出有因的对应。表明鲁达拳打镇关西具有除恶安民的正义性。衬笔述“义”鲁达听完金氏父女的倾诉,当即吩咐他们明日回东京去,并解囊相助,便去身边取出五两银子。鲁达的行…  相似文献   

15.
<正>“郑老师,您好!没打扰到您吧?我是曾让您头痛、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吴昕蕾,想必郑老师肯定记得。”电话那头的声音里,有激动也有羞涩。“吴昕蕾?”我忽地想起当年的“响炮”事件,连忙说:“老师当然记得!你现在在读书还是……”不等我问完,手机里传来憨憨的笑声:“老师,我一直在学校读书,今年参加了高考,已经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想问郑老师哪天有空,请您吃个饭呢。”  相似文献   

16.
课内检测一、填空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第十六回,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我们曾经学过以鲁达义救金氏父女,打死恶霸郑屠为主要故事情节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关干"鲁达"的另外两个故事_______、________。本文中的主人公是"青面兽"_____和"托塔  相似文献   

17.
录取通知书     
<正>我小学毕业那年,统考前学校组织我们住校补课。一天,我丢了15张饭票,合计3斤12两(旧制16两为1斤),是5天的定量口粮。我哭着跑回家,母亲一听慌了:“怎么得了!这5天吃什么?”我沮丧地说:“不读了!”父亲说:“虽然饭票丢了,但书还是要往上读!”他立即从队上的食堂称来3斤12两米。这是父母亲两天多的口粮,给了我。他们吃什么?我没要,咕哝道:“反正考上了,也供不起!”“谁说的?我肩膀顶不起脊背顶!丢了几张饭票就不读书了?以后不知还要碰到多少难事呢!”60岁的父亲着了魔似的把我拖到学校,把米交给学校食堂。我担心父母亲饿肚子,中午又往家里跑,却看见他们在稻草树下忙碌。生产队的稻草扎在树腰上,下面悬空,两头小中间大,呈漂亮的弧形,像一个巨大的球,雨再大都淋不进。  相似文献   

18.
这时,6斤才恍(huǎnɡ)然大悟:“原来是爸爸捣(dǎo)的鬼。他一定是乘我上学的机会,调换了我的红嘴蓝鹊,使我在同学面前大大地丢了面子。”想到这,6斤怒气冲冲地跑到楼下商店里,见了爸爸,立刻大喊大叫道:“还我的红嘴蓝鹊!”一位老奶奶正领着小孙女在看鸟,听见6斤的喊叫声,吃惊(jīnɡ)地转过头来。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她们说:“这是我儿子。你们先自己看看吧。”说完,他把6斤领到一边,若(ruò)无其事地说:“怎么了,你的红嘴蓝鹊不是好好地呆(dāi)在笼子里吗?”“那不是我的!你把我原来的那只弄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19.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古代章回体小说,选自《水浒》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回故事中,渭州经略府的提辖鲁达,因为三拳打死了郑屠户,犯下人命官司,只好亡命江湖,几经周折,最后“逼上梁上”。这“三拳”决定了鲁达后半生的生活道路。这“三拳”势在必打,且打得十分精彩,别具特色,有力地表现了鲁达的思想性格。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便紧紧抓住这“三拳”进行分析,谓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以为这种方法脱离了“大纲”要求,脱离了教材编写意图。“大纲”要求初一学生“阅读记叙文,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写记叙文能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这篇小说被编写在初中第二册课本里,其主要意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我对这位家喻户晓的梁山英雄颇有看法。其人语言粗俗、态度蛮横、脾气暴躁。在潘家酒楼上呵斥伙计的善意询问,因隔壁的啼哭声大发雷霆。对好友李忠的慷慨解囊“不屑一顾”(其实李忠原本是江湖上使枪弄棒卖药为生的,能拿出二两银子来已属不易)。在鲁家客店里打伤店小二,而店小二只不过是个打工的伙计,说不定也是胁迫所致。其行事粗鲁莽撞,崇尚武力,只图眼前痛快不计后果。对郑屠挥拳痛打,且拳拳击中要害,最终将郑屠当街打死,自己却逃之夭夭。郑屠固然可恶,却罪不致死。实有“惩恶”过当之嫌!“禅杖打开危险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