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对于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动力静(以下简称“恶动力”)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同仁多是从道德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角虏来理解,经常用它证明历史发展必然带来道德堕落,或人有满足自己感官欲望的权力(这也与把“恶”理解为人的自然情欲有关)。但黑格尔是把“恶”归属于精神范畴,从人的精神发展角度分析“恶”的作用,论证“恶”是人道德完善与超越的原因和动力。“恶动力”思想,在西杰始于基督教的原罪说:亚当、夏娃吃了禁果,犯“原罪”、“堕落”为人,其后代皆不能以自力避免“原罪”,因而人的本性是恶的。正因为自己是罪  相似文献   

2.
善与恶是伦理道德中的一对最基本范畴 ,是对人的行为最为本质的归类。抑恶扬善是人类社会始终倡导的主题。然而在恶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历史上的作用怎样这些具体问题上 ,人们的认识却是很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的。恩格斯在其著名的光辉篇章《费尔巴哈论》中对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肯定 ,就在这方面给人们留下了一串问号。对于恩格斯的这段精辟的论述 ,许多人曾做了不同的解释。一些人把恩格斯的话理解为对恶的历史作用的抽象肯定 ,甚至进一步认为现实中的丑恶现象也是社会前进的源泉之一。这样看待恩格斯的论述 ,显然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3.
<正> 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这好象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题。其实不然,它和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命题是有区别的。殊不知马克思就“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372—373页)恩格斯也认为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本文试就恩格斯这一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恶动力说"受到了种种质疑,其中存在着诸多误解.原因是他们没有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来认真考察这一理论其一,他们不能理解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具有无法摆脱的"动物性",从而否定了恶的起源及存在的合理性;其二,不能科学地考察"恶动力说"的理论来源及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其三,不能站在本体论的高度来认识恶这一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随着“恶搞”在网络上的流行,“恶”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恶”与“好”组合成的新词语“恶好”开始流行,而对于“恶好”一词的语义该如何理解,“恶”还是不是传统的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都值得我们商讨。  相似文献   

6.
一按照长期流行的看法,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起源的主要动力,即所谓“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实这种看法与恩格斯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思格斯的确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但他从没有把劳动当作导致这一转变的唯一动力。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作用》)的开头提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命题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的。按照逻辑,加不加这一限定性状语其意义是不同的。不  相似文献   

7.
一打开任何一个有关枪支和狩猎的英文网站网贞,输入“varmints”这个词,就可以获得丰富的内容。“小恶兽”是其中的一个含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否定性、批判性的命题。马克思从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这一理念。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从一个肯定的意义上来重新解构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理论命题,指出意识形态是永恒存在的,贯穿于历史之始终的,赋予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以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新证明,是“恶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表现形式”的新体现,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新方式。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是“反资本主义”而与社会主义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动力经典理论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动力经典理论新析吴学琴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关于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问题,一直被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问题而反复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家也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其中,以恩格斯在给布洛赫的信中就极完整地表述了这一思想,他说:“根据唯物史现,历史过...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尤其是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观紧密联系的。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考察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尤其是毛泽东对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精神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个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体系包括:客观性动力、主观性动力和二的合力。客观性动力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与个人素质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主观性动力有:企事业组织、政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家庭、阶级斗争的要求与个人能力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二的合力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物质化需要的矛盾,个人现实与个人对自身变革要求的矛盾。个人全面发展动力体系形成的途径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多种手段把客观性动力和主观性动力全面向个人宣传和灌输,以及个人全面认识这些动力。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 ;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 ,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 ,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拓了群众科技史观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港口建设常常为其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当前,临沂市经济发展产业层次偏低,传统商贸业增速开始放慢。岚山港的建设与发展,为临沂市的腾飞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临沂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现阶段临沂市经济发展应重点放在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和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上,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倡社会和谐”的主张进行了扬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和谐社会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高境界是“自由人联合体”,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以高度的社会生产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全人类优秀化遗产,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揭示悲剧的社会历史内容,为历史题材的悲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冯契先生认为理想形态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彭漪涟教授对冯契的这一命题作了系统而又深入的引申和发挥,探讨了这一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阐述了什么是概念的理想形态及概念为什么具有理想形态,指出了概念具有理想形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一理论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学说,贯彻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务员工作动力不足的现状是由于较为科学完善的动力机制尚未建立。.动力机制是包含物质动力、发展动力、精神动力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通过设计出能够激发公务员各种动力的措施,并较好地运行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务员动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