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既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又具备现实的科学基础。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即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从价值无涉到价值关涉的转变。解释学转向引起了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对于克服主流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或称释义学、诠释学,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学方法论,这对纠正实证主义心理学忽视人的特性的偏颇观点起着积极作用,在心理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的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重要人文取向,它们在心理学的终 极理念、学术对立面(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和人性观(心理学研究中对“人的形象”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共 性,但同时在心理学理智背景、心理学方法论、学术重心以及解决核心问题等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流派之一,对于西方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人的存在为本体论;主张以现象学或解释学的方法达到对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关于人的发展,人的生命意义的描述对心理学发展带来了新启示,引起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反思,促进了心理学方法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解释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解释学对人文科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解释学视人的心理和行为为解释的文本,使对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进入心理学,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使人文科学心理知识的合法性得到确立。然而,解释学并非完善,这就造成了其在西方心理学中运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作为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对心理学学科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具有核心或中枢作用的“中间学科”;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应尊为“百术之首”;此外,他还对身心关系、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学习心理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7.
罗杰斯通过批判科学主义的弊端,从“以人为本”出发,创建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体系。主要内涵表现在五个转变上:从“客观存在的人”到“主体存在的人”;从“方法中心论”到“问题中心论”;从“客观的科学”到“主观过程的科学”;从“二歧”到“整合”;从“方法论”到“具体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在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里程碑式的思想巨擘,他就是德国的思想家威廉·狄尔泰(WillelmDilthey,1833—1911)。如果说,康德想以“纯粹理性批判”为自然科学奠定可靠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的话,那么狄尔泰则想通过他的“历史理性批判”把人们对人文科学的理解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摆到同一个位置,以便为人文科学找到一个象自然科学一样的一种可靠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继他之后,解释学就无可挽回地疏远了它从前所执著的解释方向,转而关注人的自我知识形式。研究历史也不再是研究一个已逝去的对象,而是研究和理解我们自己。他以此种思维形式做大地开拓了解释学的研究领域,并首次将其引入哲学,拉开了解释学作为哲学的一种方法论的序幕。使他成为哲学解释学的主要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化理论对心理的起源和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进化心理学既反对心理起源的内源决定论,又反对心理起源的外源决定论,认为心理是进化的结果。进化心理学把“过去”看作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把适应和压力看作心理进化的动力,认为心理机制是由“模块”构成的,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行为是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虽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相似文献   

10.
库恩的范式理论有着深刻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主要体现在:强调理论的作用,推动了理论心理学的发展,突显了真理的人性本质,呼应了心理学的要“转向人”;对心理学本土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促成了人们关注内容的一次转换,由现代主义的关注自身转向关注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反对追求“普适性真理”,认为它是不可到达的地平线,但对“他者”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允许存在有价值的原则和思想;关注意义和公平,认为人类是互相联系的生物,我们对他人具有最基本的责任;关注具体特定的关系,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两者是辨证的统一。关注关系的思想,加强了心理学对个体文化背景的重视,使心理学出现了关注各种“文化关系”的趋势,从而促进了对心理学作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人文学科性质的全面理解;关注关系的思想突出了人的创造性,采取了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方法论思想,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关注关系的思想认为具体而特定的关系才是心理学建构的基础,从根本上促进了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关注关系的思想认为人是意义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促进了研究倾向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历史上出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取向的研究,解释学以它对精神世界的独特洞察在指导心理学的研究中展示了独特的魅力。作为影响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方法论之一,解释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又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德国解释学在从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转变的过程中,伽达默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理和解释前人不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把时间距离提到了重要位置,认为时间距离在理解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同时阐发了它的诠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心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2年,冯特首次提出“实验心理学”的名称,揭开了实验心理学的序幕;1879年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宣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在心理学史上有重大的革命意义。本文力图从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和对心理学科学化、心理科学方法论、后来心理学的发展的意义角度进行论述,并提出未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  相似文献   

16.
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为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和个别化的研究方法都是新康德主义最重要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但由于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忽视了人的物性,所以尚不足以构成完善的心理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布伦塔诺主张哲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严格性”和“精确性”。他以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立场提出了一种关于先天善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他对后世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影响在于探究价值现象的独特理论径路,即以心理学为基石铺垫通往价值本质的路径,将价值的界定建立在心理现象及其内在意向性和自明性的基础上。当然,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与后世心理主义价值理论所依据的各种现代心理学理论有重大的区别。布伦塔诺对于作为活动的心理现象的强调,对内知觉与内观察的区分以及心理现象只能由内知觉把握的观点,都使他的描述心理学与以冯特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他的描述心理学是对“心灵”整体的、能动的、内在的本性的一种重新主张。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曾给心理学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心理学领域中处于一种主流地位。但随着外国环境的变化,实证主义方法论又成为心理学发展的“瓶颈”。一些心理学家看准了后现代思潮给心理学带来的潜在利润,从而成为推动心理学创新的初级行为团体,并企图造就心理学的理想归宿。  相似文献   

20.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有两种哲学视野:理性哲学视野,解释学视野。理性哲学视野的本土心理学有意识地强化了本土化与外来化的差异,凸显了它们的边界,以“本土”的名义进行研究,这是一种二分式的研究,缺乏现实性与真实性。在解释学视野中,本土心理学有意模糊了本土化与外来化的界限,以“现实”的名义进行研究,打破了二分式的研究模式,突出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