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是反映学生数学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许多概念、图形、图形的性质,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对概念、图形、图形的性质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间的互译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中发现、领悟、掌握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的符号体系,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语言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进行相应转化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初中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中,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语言表现为三种形态:数学符号语言、数学文字语言和数学图形语言.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这三种数学语言的互译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极为有益.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学生对简单数学语言的互译,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语言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教育理念日益凸现.但是目前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普遍较弱,严重遏制了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1.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表述,锤炼学生数学语言;2.重视教学各类活动开展,创设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时机;3.强化数学语言形式转换的技能教学,培养问题解决效益意识.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感意识、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渗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被更多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图形感知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意识,让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可以突破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程高勤 《甘肃教育》2013,(23):42-42
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工具,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内容。数学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语言的运用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与语文、外语等自然语言一样,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也承担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在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设置还是诸如中考高考等重大测评中,数学教育循序渐进地加大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依然不尽如人意.数学阅读能力是指从数学公式、图形、符号、文字等数学材料中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和智力过程的一种能力.我们认为,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数学现场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凌 《新教师》2020,(2):44-45
一、培养学生图形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学生图形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小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之中,用数学图形语言对问题及知识进行阐述的能力,可以应用数学图形语言作为数学交流工具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同时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演练。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语言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通过有意识加强数学语言的互译、加强数学交流、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教学,其教育功能在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课程领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探索图形性质等数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数学阅读的作用在各个领域中日益突显出来,因而数学阅读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操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试谈数学语言教学与数学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数学语言,按不同的表达形式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作为数学思维和表达的载体,数学语言的强弱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渠道.加强中学生数学语言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下面就此谈几点认识.一、打好数学语言基础,提高理解能力中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数学语言含义的敏感,而这种敏感又来自于其坚实的数学语言基础.一个优秀的学生总能从一个关键词、一种关键符号中捕捉住最关键的信息,对题意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例1 已知幂函数y…  相似文献   

14.
图形的展开和折叠是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借鉴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经验,增强学生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刻不容缓。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数学图形语言能简化文字记录,体现几何图形语言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和数学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多元化运用、开发与实践的探索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数学图形语言的研究和运用,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交流,规范他们数学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17.
叶明生 《学周刊C版》2011,(11):166-166
解读新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而其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尤其重要。本文阐述了新课改理念.分析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梁小宁 《福建教育》2007,(12):37-38
一切阅读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换句话说,阅读离不开语言,数学阅读也不例外。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阅读的基础。准确、简洁、概括、凝练的数学语言影响着数学阅读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以下结合这三类语言谈谈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促进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TI图形计算器具有代数运算、函数图象、统计回归、图形变换、编程应用等功能,使得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TI图形计算器,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