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耻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的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批评”。这两种颜色的批评都会使学生饱受“心灵之灾”,而结果也只能是饮鸩止渴。因此,我们呼唤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绿色批评”。提起“绿色批评”,…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常常是周围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阵阵哄笑,而犯错的那个学生则羞得无地自容。这样的批评是对学生自尊的无情践踏,犹如挥之不去的黑色阴云笼罩在学生心头,因而被称之为“黑色批评”。  相似文献   

3.
说到批评,通常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严肃”、“严厉”之类的词语,而且在有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有这样一种认识倾向:批评的效果取决于批评的“力度”,而批评的力度又取决于批评的“厉度”。采用这种“黑色批评”的老师虽然是出于促使盲生进步的好意,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有些教师认为严就是爱,在学生犯错后,不顾学生犯错的原因,不分青红皂白,板着脸教训、批评、惩罚学生。却忘了学生在受罚以后心理会受到损害,形成自我否定意识,产生抑郁、退缩、胆小等心理问题,弄不好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李白坚 《山东教育》2005,(11):62-62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  相似文献   

7.
一个有价值的批评应该是“绿色”的.它不仅能帮助、教育学生,而且还能警示、激励学生。“绿色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前提下的一种艺术的批评方式,它避开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  相似文献   

8.
“双赢纪律”作为一种先进的纪律制度,一方面,它能给教师的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思路;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也是对传统纪律制度的一种冲击。教师合理地运用“双赢纪律”,保持与学生立场一致,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促使学生作出更负责任的选择,不仅能使教学秩序得到改善,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及管理都成为赢家。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故错",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故意地犯错,往往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仅不影响教师的教,反而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和活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唐世林 《湖南教育》2009,(11):31-31
面对犯错学生,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同换一种方式去批评教育,往往会取得“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批评效果。 假褒真贬——批评的话表扬说。有学生抄袭了《作文选集》,评讲时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想这位同学一定查找了不少资料,肯定读了《作文选集》。多读书是好事,对于写作文很有帮助,可以寻词摘句,可不能过多地引用啊。”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学生“遭遇”评语无外乎三种心态:优生“喜欢”评语;中等生“无所谓”评语;而差生“怕”评语。这多多少少反映出我们教师在“下”评语方面还有待改进。评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主人的常用载体和方式,好的评语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而且能动人心弦、催人上进。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总免不了批评教育,不过,批评时要切记“六不”。一、不冷嘲热讽。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有何危害和恶果,从而加以改正,引以为戒。如果对学生冷嘲热讽,恶语相加,学生出于自尊,往往会与批评者争执,或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认错,这样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二、不当头一棒。有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不问情由,劈头盖脸一阵“机关枪”“,打”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这样做往往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口服心不服地沉默,二是为了维护自尊,与老师吵起来。不管是哪一种,都背离了教育的目的。三、不揭旧“疮疤”。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乐于上进,他们一般都想改正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有经验的老师批评学生,不是揭旧疮疤,而是就事论事,并启发学生自我反省。如果动不动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失去上进心。四、不酒后训斥。老师难免有饮酒的时候,但酒后不宜进教室,更不要酒后批评学生,一来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在酒精的刺激下,批评难免失当或过火,以致把事情搞糟。五、不动手动脚。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爱动手,对学生又推又拖甚至打人,这样很不好,一来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属违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教育》2008,(4):47-47
社会心理学家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于“不犯错”便是“成功”,“不犯错”成了教者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当学生犯错时,对学生实施批评.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批评的角度和:尺度。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就如一剂良药,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促使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用得不好,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6.
曹凤山 《教书育人》2001,(11):39-39
批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采取的一种手段,而批评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批评的质量,同时还取决于学生对批评的接受能力。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注意讲究批评的技巧,而且要让学生不罕如何接受批评,从而使批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批评了一位犯错的学生之后,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糖果,亲切地告诉学生:“孩子.虽然你犯了错,但是老师依然喜欢你,这块糖果就算我送你的礼物吧!”教师走后,孩子拿着糖果在班里炫耀着:“我就知道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看,老师还奖励了我一块糖果呢!”班里的其他学生很是不平:“犯了错的反而会得到老师的糖果,这是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批评了一位犯错的学生之后,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糖果,亲切地告诉学生:“孩子.虽然你犯了错,但是老师依然喜欢你,这块糖果就算我送你的礼物吧!”教师走后,孩子拿着糖果在班里炫耀着:“我就知道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看,老师还奖励了我一块糖果呢!”班里的其他学生很是不平:“犯了错的反而会得到老师的糖果,这是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19.
一些教师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总喜欢树立“典型”,杀鸡儆猴,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犯类似错误的学生,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而且更为严重是会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有错必罚”并不是教育犯错学生的理想方法。那么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又会如何?由于我们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不能完全分辨是非,他们很多时候错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错,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批评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批评的艺术总结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