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关于"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思想着重强调共同生活才符合人的本性,而近代启蒙哲学指出:政治共同体生活必须基于人类的理性和契约,这种观念对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构成了严重挑战.事实上,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于促进或调和所有人利益的理性契约.无论是契约还是国家,都根源于人的理性本质,国家不是目的性的价值存在,而是理性人实现其目...  相似文献   

2.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马陵合 《历史教学》2003,(10):22-26
日俄战争后,为挽救东北危局,以徐世昌和锡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大员试图将美国的资本引入东北铁路,通过铁路外债的形式实现均势外交.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国被迫放弃单独投资计划,使得鼓噪一时的"联美"均势外交"的努力陷于流产.  相似文献   

4.
以限制、制衡权力而谋取国家利益及安全诉求,均势论者在本质上就将国际行为体关系置于了对抗性的刚性设定之下,体现出均势论者对权力、国家利益及安全问题理解上的狭隘性。在当今一超多强的新国际环境下,均势理论须在权利、国家利益及安全这三大核心因素上做出更切近真理的本质认识努力。  相似文献   

5.
理解科学是当代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重效用的功利传统与重求知的理性传统是科学研究活动也是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旨趣.理性传统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它以求真为第一要义;而新兴的功利传统则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它突现了科学价值的一个崭新的维度--力量、效用.作为科学观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需在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多倡导一些"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理想主义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理解科学是当代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重效用的功利传统与重求知的理性传统是科学研究活动也是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旨趣.理性传统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它以求真为第一要义;而新兴的功利传统则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它突现了科学价值的一个崭新的维度--力量、效用.作为科学观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需在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多倡导一些"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理想主义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清廷对台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其方略或剿或抚,摇摆不定,最终清廷以寓抚于剿的方式平定了台湾。如此。则在清廷平台前期作出巨大贡献但主张以寓剿于抚方式平台的万正色及其思想就变得好像一文不值了。然而,回顾并审视清廷平台过程与万正色平台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应对清廷的平台方略进行全面认识,对万正色的平台思想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思想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分为理性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爱国主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现理性爱国的途径主要体现在:第一,审时度势,正确判断最主要国家利益是理性爱国的落脚点;第二,选择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爱国呼声是理性爱国的重要方式;第三,通过隐性教育方式将理性爱国内化为青年学生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9.
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中最能体现其理性美的重要一类,其理性美主要表现为"批判之美"和"关怀之美"."批判之美"体现在对反面事件和人物作真实客观的描述以及大量的议论之中."关怀之美"则既可从选择的关注对象看出--多为弱势群体,多为关乎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大事情;也可以从作品对弱势群体的感情倾向看出--一方面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去启蒙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热点。“为避免被直接触及本土,中国加强了对周边藩属的控制,而日本则想建立一条北起库页岛。南至台湾的本土防卫带,以借此抗阻列强,影响大陆。”①对此,西方列强依据本国利益,或者是支持日本成为东亚新兴国家以抗衡其它国家的外交政策;或者是维持各国在华的均势以达到利益均沾的目的。中日间的政策冲突最终使双方在朝鲜进行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历时半年的战争终以清廷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告结束。同时,仅仅三个月之后,就有俄法德三国的干涉,从而使得东亚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表现出全球性、霸权性和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受现实主义理论影响的美国政治家们认为,推行均势外交能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实现美国的对外战略目标,因而热衷于均势外交。美国不会在短时期内放弃均势外交,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其均势外交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和困难,尤其是冷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均势是不可能长久的。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前后,"人臣无外交"思想,既是清廷办理夷务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是婉拒与外国接触的一个堂皇理由。但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不仅钦差大臣耆英等人直接面见"英夷",怡亲王载垣、恭亲王奕等也被迫直接参与对外议和。其后,清廷向外国派遣常驻公使、同治帝接见外国公使,这标志着清廷"人臣无外交"旧制的彻底消亡。"人臣无外交"的思想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物,与近现代的国家外交格格不入。从"人臣无外交"到"人臣办外交",再到"亲王外交",其中既有中国半殖民地外交的屈辱与无奈,又是中外依约而行的国际外交惯例,同时也是中国外交从传统封闭到近代开放的进步。"人臣无外交"的思想体制,嬗变为近代的国家外交,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试论谭嗣同《仁学》中体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谭嗣同的思想,前人论述颇多,然从未有议及其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者.然其代表作<仁学>里又的确含有无政府主义思想.<仁学>中体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否定一切权威的思想;以暗杀方式来打破权威的思想;不要政府,无限自由的思想;没有权威,人人自立,人人自主的"均势社会"的理想.谭嗣同的这些思想,表明他不仅具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而且具有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国家利益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毛泽东国家利益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基本内容、实现的措施、形成原因.今后,对毛泽东国家利益的深刻内涵、思想价值与历史影响等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捻党(1808—1851年) 清代中叶农民反地主反清廷的结社组织。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即十七世纪中叶,但到1808年(嘉庆十三年)官书上才有正式的记载。其活动地点是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和湖北边区。而最初的发源地,是淮北的淝水和涡河流域。捻党来源于清代早期农民的反清结社组织,曾经有许多名称,如八卦教、义和拳、白莲教、捻党、盐枭、虎尾鞭、掖刀会、红胡子、白撞手等。后来逐渐形成为三支力量:八卦教与白莲教等结合,成为北方的反清组织;捻党与盐枭等结合,成为中部的反清组织;义和拳与虎尾鞭等结合,到二十世纪之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参加捻党的成员,以贫苦农民为主体,还有渔民、饥民、私盐贩、白莲教徒、船夫、手工业者、衙役,并有镇压白莲教起义中裁撤的乡勇。在捻党活动初期农民并不占多数,游民群众为数较多并成为其中的骨干。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理性爱国包括理性心态、理性认知、理性行为。具体来说,一是要有健全的国民心态,二是要有客观而辩证的认知,三是要有稳健而有力的行为表达。努力做到对内致力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对外坚决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18.
庄子思想与后现代理论相隔千年,产生于不同的文明形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旨在消解理性专制的主导地位.庄子思想与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理论家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后现代理论的契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精髓的庄子思想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黄小林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78-81,114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企图借<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但德、俄、法三国的联合干涉,制造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欧洲新的均势格局的形成是推动三国联合起来干涉还辽的前提,而三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安全的利益是三国实现暂时联合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南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限度的遏制共产主义效果、对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开展宣传、情报活动和维持本地区的均势与和平稳定.从1947年到1954年,美国的南亚政策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试图与印巴两国交好变为仅与巴基斯坦结盟,美巴关系渐入佳境,而美印关系则跌入低谷.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政策的变化均以其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