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主阵地,必须以学生为基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准确读懂学生,想方设法激励他们。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主阵地,必须以学生为基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准确读懂学生,想方设法激励他们.  相似文献   

3.
在办公室闲聊时,时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真弄不懂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想些啥”。老师的抱怨似乎很有道理,反思一下,问题在于教师没有能真正读懂学生的无声语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与成人有所不同,当学生无法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想借助手势或其它肢体语青表达时,我们要读懂学生的眼神,读懂学生的表情和神态,读懂学生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读懂学生     
<正>目前,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同时也面对一个无奈的事实: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来自各方对他们的关爱,在成长的路上与我们渐行渐远。而另一个无奈的事实是,目前许多学生的心理状况仍然堪忧。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之一是找到入口,和学生对话,从学生的视角理解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感受。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学生的行  相似文献   

5.
教学生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黄焕勋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介于句和逻辑段(意义段)之间。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是一篇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读懂了自然段,就能为读懂一篇文章打下好的基础。要学生能读懂一个自然段,教学时,就要注意教给他们读懂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对读懂学生的思路、想法、理由、疑惑等本真信息,特别是读懂学生表象背后的东西,仔细揣摩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只有切实读懂了学生的这些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环境。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凭借教材媒介自主学习、不断发展。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了解、读懂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任何新模式、新方法都会流于形式。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一)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读懂学生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学生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读懂学生就要真正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读懂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过程,从与学生的对话、访谈中,分析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在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时,通过对学生完成试卷题目的访谈,学生呈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9.
教师把握学生,读懂学生的特点、基础、需要、思路、错误和情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经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读懂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蔡斌 《广西教育》2013,(41):68-6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读懂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有效教学。要读懂学生的思维,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认识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后据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2008年提出了“三个读懂”的研究课题,即“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是我们重点研讨的主题之一。下面我们以读懂学生为题旨与大家进行三个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大大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兴趣——情趣——乐趣——志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通过读懂学生学习心理需求,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志趣呢?  相似文献   

13.
黄蓓 《现代教学》2013,(1):46-47
我们开展以“课后学生访谈”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课后学生访谈”了解学生,进而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评课过程中,以“课后学生访谈”为教学基本功培训的切入点,并将课后学生访谈的结果与教师课堂听课的观察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力求站在关注学生、读懂学生的视角(如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问题与读懂学生的感受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执教者与观课者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读懂学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思维,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精彩、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以学论教”,才能实现优质高效,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现实教学中,教师是否真正读懂学生了呢?  相似文献   

16.
文冬 《成才之路》2009,(24):78-78
本文探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学中着重关注每个学习者至少是每类学习者的具体需求,了解他或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必要性和学习可能性以及他或他们各自需要何种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个体差异等等。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并能据此组织他们投入不同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渗透英语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读懂学生是实现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读懂学生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发展规律的水平和已有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会读懂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8.
数学日记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读懂学生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的数学日记,从多方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深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听懂学生的话,真正理解学生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要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在"专业读懂教材、用心读懂学生、智慧读懂课堂"这三个"读"中,"读懂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要读懂学生,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性格,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读懂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经验入手,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够构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