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公民可享的传通权根据《宪法》的明文规定,我国公民可以享受的传通权有:1.言论自由权《法国人权宣言》指出“无拘束地交流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有思想之自由”。我国《宪法》虽然没有“思想自由”的提法,但明确规定了‘喀论自由”和‘咄版自由”。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人的思想本来就是自由的领地,一个人可以海阔天空地道想联翩,只要他没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向别人传播,谁也无法知晓。言论是思想的表露,出版是言论的记录。马克思说:“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学术园地中开放着“红学”、“鲁迅学”研究的奇葩,相比之下,“钱学”的研究可以说方兴未艾,所谓“钱学”就是指对钱钟书先生的著作和思想的研究,至于“钱学”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学”,似乎在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因为谁都不会怀疑钱先生著作的博大精深,是值得学人  相似文献   

3.
赵新春  冯琦 《新闻前哨》2013,(11):103-103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的信息交流、传播手段的普及,广播以“点到面”信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被打破。信息传播方式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可能、可以借助微信、论坛、博客等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随时随地传递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成为“自媒体人”。  相似文献   

4.
赵青  张倵瑃 《传媒》2024,(3):19-21
<正>网络给传播带来了显著变化,使“传受”之间的“主—客”关系转变为“主—主”关系。在传统媒体时代,由媒体向受众发送内容、传播信息。互联网普及之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出现,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创制内容、发布信息,人人都是“麦克风”成为现实。在当下的舆论场中,各种信息相互交织,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强调,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坚守新闻主责、  相似文献   

5.
金俊 《视听纵横》2006,(2):72-73
在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是一种“比博客(blog)”更新潮的概念,它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并下载到M 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它“的草根”特点,它自由的传播模式,让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一、什么是“播客”“播客”,是英文“Podcast”的音译,是“iPod”(美国苹果公司M P3播放器)“和broadcas…  相似文献   

6.
<正>“虚拟世界”似乎已成为互联网的一 个代名词,当人们高谈阔论互联网是如 何虚拟,自由开放,不受任何约束,甚至 可以为所欲为之时,互联网新闻研究中 心主任刘正荣却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声 音:网络世界是真实的,所有网上行为都 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于互联网的正负两面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推进自由的技术还是管制自由的手段,都应该用于为人类自己谋取福利。这样,网民与国家,自由与不自由,就能在互联网时代找到精妙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迅速普及的今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怎么融合?有的专家说应该是“互联网+”,有的专家说应该是“广播+互联网”。其实,无论是谁加谁,关键的是融合发展的结果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谁加谁,得数都是一样的。但对广播来说,谁加谁是不一样的。电台说广播+互联网,强调的是广播必须主动研究互联网及新媒体,运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最终达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瑞霞 《新闻传播》2009,(9):124-125,128
传统传播研究方式多基于以拉斯维尔5W模式为代表的传播线性过程模式.而互联网对“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whom)”、“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一线性脉络却产生了革命性冲击.这一,中击的实质是传统主客二分,人——机器——自然关系界限的内爆.因此.传播研究应该突破线性结构的瓶颈.并提升到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至于维生素含量嘛,您可以完全静下心来仔细地找——什么?找来找去没找到?!谁把生菜里的维生素藏起来了?!看来为了能在生菜中发现维生素,我们要采用一种全新的分析检验方法了。但即使这样,能找出的维生素量还是不值得用“含有”这两个字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一代崭新的社会风尚。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几乎时时都在涌现具有崇高思想风格的新人。这些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语不惊人,貌不出众”,似乎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迹,但就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历程中,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闪现出感人的思想光彩。二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记者写的通讯《虽死犹生》,又一次给读者提供了一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3.
“一家言”,是个偏正结构的词组,稍具汉语知识或阅报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纯属个人意见,并不代表大众的呼声或领导机关的指示的。最近阅报,发现首都某大报于第四版新辟了一个栏目,就叫“一家言”,刊登些小言论、杂文、杂谈、随笔之类。这样的专栏其它各报刊也有,有的甚至每版都有。这本算不的什么稀奇,那应是公民们畅所欲言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的。谁也清  相似文献   

14.
要研究宣传效果问题,离不开对宣传过程的分析。一切宣传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宣传员、宣传的内容、宣传的媒介和宣传的对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宣传就是谁对谁通过什么途径说了些什么,这里的两个“谁”、两个“什么”都与宣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期刊,目前已有六千多种,几乎囊括了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涵盖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各个学科和各个研究范畴,不管你属什么年龄层次,是什么文化档次,从事什么职业,职业需要你学习什么,了解什么,业余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应的刊物。并且同类的刊物还有多种,比如妇女刊物,广东有《家庭》,湖北有《知音》,陕西有《女友》,几乎每个省都有那么一份,都上邮局印发的《全国报刊征订目录》,哪个刊物也搞不成地方保护主义,若是自费订阅,谁也无权干涉,你有选择的充分自由。 凡是进入市场的期刊,都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竞争的高潮是每年八、九、十月的发行大战。在定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发行量越大,期刊社的盈利就会越多。但最后的竞争,还是期刊内容和形式的竞争。 先说形式。开本,封面,用纸,印刷,装帧,这决定期刊的外观,都可以说是它的形式;以文字为主的期刊,题图、题字、插图、尾花、版式设计,也可以说是形式。形式,目前已被说成是“包装”,大多数刊物都讲究包装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人物     
朱镕基:拖下去,那不动武行吗?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朱镕基举行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三次记者招待会。在台湾地方选举前两天,没有什么比两岸关系更让人关注的了,朱镕基以罕有的高声说:“不管谁上台,绝对不能搞‘台独’,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都不能允许!这就是我们的底线。”随后他又缓声说:“谁赞成一个中国我们就支持谁。什么都可以谈,可以让步,让步给中国人嘛。”另外,西部开发、反腐败、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也都成为今年记者招待会的提问焦点。这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国务院总理,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以他的睿智回答了各国记者的1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出版法为出版界翘首久盼。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主要分歧集中在“什么人可以办出版单位”问题上,关键的问题在于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权利主体,在法律上都具有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规范。出版法既要保障公民的出版自由又要设定自由的限度,都是以国情为根据的。出版自由又是发展的。如果仅因为今天的出版法对出版自由的体现尚不完善,就否定制定出版法的必要性,是不明智的。任何主权国家对出版自由的界定都是自主的,既不能照搬外国的“自由”,也不必硬去“接轨”,必须坚持自主原则,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多元、平等、开放、互动、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正如《网络空间独立宣言》所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谁都可以自由进入的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和偏见。”①草根化的网络成为网民的“秀场”,可以参与各种事件、发表言论,影响网络传播的信息质量,网络舆情的变化与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网络舆论旋流中,网络推手已经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和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来“搅动”公众的视听。2013年8月21日,北京刑拘多名网络推手,再一次使公众将目光投向这一群体。网络推手在利益的驱使下,企图掌控网络话语权,网络公共空间媒介生态正迎来新的挑战。这对众多网民的道德认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把关人”角色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无关可把”的呼声 几十年来传统媒介一直以“把关人”自居,新闻从业者认为受众需要什么、哪些内容不该传播都由他们决定。因特网的出现使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尽管网络媒体至今只有短短三十年历史,但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和成长,向人类展现了全新的信息电子网络传播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浩如烟海的信息,并且人们通过它能够自由地选择、获取和发布信息。一时间,好象传统媒介的后院篱笆被打开了无数  相似文献   

20.
王萌 《今传媒》2013,(4):106-107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快速,许多新型的网络媒体以及网络营销工具都应运而生.如今“微博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局限,随时随地的与他人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内容,可以增加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时效性.使人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但同时微博也会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带来了强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传播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在信息传播的特征和意义,并利用“微博”看其在新闻信息传播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