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孩子的单纯     
正陈素芳,腼腆少话,这时她正端坐着,极富感情地投入到晨读中,好像已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忽然,我发现她桌子的左上角粘着一张从单行本撕下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旁边还煞有介事地画着一个卡通笑脸。她是一个再质朴不过的女生,平时话很少,上课几乎不举手,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一般,十分不起眼。她在周记里写的"假如我有一天不来上课,可能大家都不会发现",一点也不夸张。如果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次,我去苏州出差,被一个同学知道了,说是班上的女生都喜欢看我的书,非要拖我去参加他们的班会课。盛情之下,我只好遵命。那堂班会课的主题是:和名作家零距离。我在台上,高一(4)班55个学生在台下。第一个举手的是个女生,问我:"饶老师,我想知道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我示意她坐下,没回答她,而是对大家说:"继续问。"第二个举手的依然是个女生,她说:"我最想知道,你最喜欢你写的哪一部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杨虹萍 《教育》2013,(7):61
笔者在班主任岗位上耕耘了1年,深深懂得教师不仅要走进学生心里,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心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因为,只有懂了孩子的心才能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你瞧,以下这几位"名将",就是我们"幸福十二班的骄傲。"老班长"黄月凌黄月凌是一位小个头女生。在一年级开学之际,我问孩子们谁能主动担任班长职务,全班只有她主动举手,理由是她在幼儿园是担任班长的,我真佩服眼前这个小个头女生的勇气。她就这样  相似文献   

4.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创设情境后,我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3-9",然后让孩子们借助小棒摆一摆,接下来就进入了汇报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回答. "因为9+4=13,所以13-9=4.""我把13看成10和3,10-9=1,1+3=4.""把9看成3和6,13-3=10,10-6=4."他们的算法可真不少,我肯定地点点头,刚想按照设计好的环节往下讲时,忽然发现一名女生想举手可又犹犹豫豫地缩了回去,她是我班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难道她还有其他方法吗?这可是鼓励她发言的好机会呀.于是,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就要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那一刻,我开心极了!王一川走进教室来了。他洁白的衬衫领子照样高高地竖着,他花白的头发照样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他脸上笑眯眯地望着女生队伍,问:"谁是文娱委员呀?"站在队伍正中间的罗兰举手:"我是。"王一川笑眯眯地朝她点点头:"嗯,看起来就像。站到队伍前面来吧,你要担任女声领唱的。"罗兰优雅地一侧身,走到了女生队伍的前面。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由原来的学校转入另一所小学任教.第一次上课,我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便指着一名学生说:"请这位漂亮的男孩儿回答."谁知,我话音未落,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她是女生."我的脸"腾"地红了.可是这个女生却一点儿不生气,也不觉得难为情,还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相似文献   

7.
李利 《辽宁教育》2009,(7):52-52
7天的军营生活让四班的学生初具凝聚力.有了"家"的概念.每每提起军训时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学生们总是无比自豪. 开学的第二周.班里插入了一名新生,这个没有参加过军训、个子矮小、性情古怪的小女生很快成了班级的焦点人物.说她性情古怪一点都不为过,她平时沉默寡言,课堂回答问题的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能听到,而且,她从未和我这个班主任打过招呼,见到我就会转身躲起来.开学初的一次班会中,我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爱班级吗?"全班只有她一人回答:"不爱".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教师节,照例,傍晚我已来到学校,在班主任办公室,和同事聊聊天,整理整理第二天的上课资料. 门"吱"的开了.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她一面叫着"老师",一面"神色慌张"的跑到我身边急切地说:"老师.我们教室里出问题了,你赶紧来看看."我忙问:"出了什么事?"她没有回答就跳着脚跑了.  相似文献   

9.
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位教师讲的是"爱情"这一主题.授课过程中,她先让学生表演了以"早恋"为话题的心理剧,然后在活动结束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高中生可以谈恋爱吗?也许是因为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显得有些着急,一再鼓励学生举手.终于,一个男生慢慢举起了手,教师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走向他,急切地期待这个男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7天的军营生活让四班的学生初具凝聚力.有了"家"的概念.每每提起军训时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学生们总是无比自豪. 开学的第二周.班里插入了一名新生,这个没有参加过军训、个子矮小、性情古怪的小女生很快成了班级的焦点人物.说她性情古怪一点都不为过,她平时沉默寡言,课堂回答问题的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能听到,而且,她从未和我这个班主任打过招呼,见到我就会转身躲起来.开学初的一次班会中,我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爱班级吗?"全班只有她一人回答:"不爱".  相似文献   

11.
一双白球鞋     
正在我的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女生名叫姚小兰。这个看上去并不剽悍的小女生,凭着两件法宝名扬校园:一是她的尖叫;二是她那尖尖的指甲。无论多么厉害的男生惹恼了她,在她那穿透整个校园的尖叫声,以及所向披靡的"利爪"面前,都只能望风而逃。不幸的是,我就是她的同桌。看看课桌上的"三八线",就知道  相似文献   

12.
乔能俊 《师道》2013,(5):9-11
故事一:我不会写放寒假回到老家过年,亲戚朋友一见面,和我聊的最多的还是"教育"。教师这个角色,真有点"羊"的属性,走到哪里都有割舍不掉的"膻气"。我堂姐的小孩读六年级,是个很乖巧的小女生,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她的"家庭教师"。《寒假作业本》上有道写景的作文题,她是怎么写的呢?题目叫"家乡的小路",大致的意思是:家乡有条长长的小路,路边长着草和野花。这条路曾是一条泥巴路,现在铺成了水泥路。家乡的变化真大,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看到这类"感谢党感谢政府"的习作,我就起鸡皮疙瘩。我问她为什么要写家乡的小路,她说别的写不出来,只有写小路。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 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     
<正>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经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相似文献   

15.
实习日记     
傅颖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小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刻不停地眨着,观察着幼儿园这个小小的天地.可我奇怪地发现,她从不说话.有时上课,大家都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可她却一语不发,坐在那里专心地听(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刚开始我就要求所教的几个年级中每个班级的学生将作业本装订好,以便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作业本。四年级是比较高的年级了,我认为他们肯定能够很好的完成,所以也就没有进行检查。大约开学一个月后的一节美术课上,我正在上课,一位女生举手,我示意她说明情况。她指着她右面的一排座位,这时我才发现一位平时就很调皮的男生正在对同座进行干扰,我立刻严厉地批评他。讲完新课后,我让学生开始画画,教室里很安静,突然那个被我批评的男生举手了。我问他“:什么事?”,他指着刚才“举报”他的女生说“:老师,她的…  相似文献   

17.
羽羽是我带小班时的一个插班生。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时,她是由爸爸、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带来的。那时她扭着身子,不敢看我一眼,是她的奶奶硬是把她的身子转向我,她的爸爸催促她说:“快说老师好!”可她一声也不吭。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她从不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也不与同伴交谈、做游戏,更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请她站起来说话,她常常红着脸,低着头,甚至紧张得下巴不停地颤抖,说话直打哆嗦。班里的孩子谁也不愿与  相似文献   

18.
班里有个孩子叫张丽菲。开学第一天新生来校报到时,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说话;我逗她,问她是男生还是女生,她还是呆在那儿,眼睛看着地面,一声不吭。我又问她,她才慢吞吞地说:“不知道”,然后,她竟哭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孩子挺特殊的。后来,通过家访我才知道,她母亲怀她时受到了药物的影响,所以她先天就有些智力问题。而且,她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母亲没有文化,又忙于照顾小妹妹,平时很少与她说什么话。结果,这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愿意也不会和别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9.
当我女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后,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今天你发言了吗?"有时,女儿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有时,她会就某个问题讲班内同学谁谁谁怎么说的,最后教师怎么说的;有时,她会很委屈地说:"我总是举手,可老师总不请我。"  相似文献   

20.
案例: 转来的女生很特别 如果不是与小许父亲的一次长谈,我或许到学期结束都不会注意到班级中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女孩.在我的印象中,小许是一位文静、淡然的女孩,是那种不张扬、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从建平中学转来一个月了,她的生活、学习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她父亲的谈话确实让我回忆起在脑海中闪过却不曾定格的画面:当同学为学农时班级拔河比赛屈居第二而伤心落泪时,她那种旁观者的淡漠;当女生们在为<我为歌狂>里哪个男孩更酷而争论不休时,她那句"幼稚、无聊"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