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2016,(9)
正汉时的长安,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启,大量的胡乐由西域传入,使长安的人们耳目一新。到了唐代,西域胡乐胡舞风靡朝野,外来的异域服饰使人眼花缭乱,人们尤其是女子纷纷追逐效仿,城内出现了"胡着汉帽,汉着胡帽"的景象,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时尚之都。长安丽人们凭借着身处天子脚下繁华都市的种种优势,妆容打扮无不引领潮流,她们从容出入于街市巷陌和苑林胜迹,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西安博物院2016年5~8月举办的专题展览"汉唐长安她生活",向我们展示那个时代属于她们的时尚生活。  相似文献   

2.
《收藏》2020,(10)
正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彩陶文化辉煌不再,青铜文化承继而出,而当其他青铜重器退出历史舞台,铜镜依然相承,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直到清代中晚期被玻璃镜取代,其延续性是任何一种金属器物不可比拟的。近期,咸阳博物院首次从馆藏铜镜中精选出战国、秦、汉、隋、唐以至宋、元、明120余件珍品,以"镜花风月"为主题,举办了咸阳博物院馆藏铜镜精品展,沿着铜镜初创、繁荣、鼎盛、衰落的发展轨迹,直观展示了铜镜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王长启 《收藏》2012,(2):72-73
西安古称长安,佛教自传入中国后,长安就成为佛教中心,历代留存下来的石雕像极其丰富,西安博物院收藏的就为数不少,现选择数件北魏时期造像介绍如下:北魏大理石立佛高134厘米,西安市长安区王庄出土佛像高肉髻,双耳垂肩,脸方圆。身穿敞领袈裟,双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  相似文献   

4.
王冬华 《收藏界》2013,(5):96-100
古城长安在宋元以来虽然失去京城地位,但是,它仍是西北重镇,又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城市,遗留下来的文物与遗迹极为丰富。据老一代文物工作者讲述,当时在征集文物中遇到这一时期的各类文物占的数量比重很大。西安市博物院收藏的宋元时期铜镜较丰富,现选部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冬华 《收藏》2012,(4):126-129
在西安博物院和咸阳博物馆分别藏有汉代铜羽人与玉奔马羽人。铜羽人通高1 5.3厘米,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城遗址城南出土。羽人跽坐,身向前倾,双臂前曲伸,两手高低不一,似抱物状;面相消瘦,长发后披,宽弯眉,高尖鼻,嘴角上翘,略带微笑,有胡须,双大耳;身着窄袖交领长衣,衣摆刻羽毛纹,束腰;背生双翅。两腿间有一半圆形洞,...  相似文献   

6.
王长启 《收藏》2012,(3):72-76
西安古称长安,佛教自传入中国后,长安就成为佛教中心,历代留存下来的石雕像极其丰富,西安博物院收藏的就为数不少,现选择数件北魏时期造像介绍如下:北魏大理石立佛高134厘米,西安市长安区王庄出土佛像高肉髻,双耳垂肩,脸方圆。身穿敞领袈裟,双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其利用石头原有形状进行加工雕刻,雕出头部五官与上身袈裟,手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0,(4):159-159
2月14日,西安博物院、西安收藏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古代灯具文化展在西安博物院举行开展仪式。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博物院院长向德,西安市文史馆馆长畅林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杰,西安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陕西收藏家协会顾问、西安收藏研究院院长薛勇等为展览开幕剪彩。  相似文献   

8.
王冬华 《收藏界》2013,(6):106-111
西安市博物院收藏一批宋元时期的铜镜,多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西安市征集,现在再认真观赏,仍使人"耳目一新",有着丰富的内容,特殊的风格,本文主要介绍这时期人物铜镜,它是研究当时社会与习俗的珍贵资料。现选10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兵 《收藏》2008,(10):76-79
铜镜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物,也是纹饰精美、铭文隽永的艺术品。从商周以迄清末,铜镜代有精品,为达官贵人、文人淑女所钟爱,更是当今收藏界的热门。本期“古镜聚英”专题选发一组相关文章,有汉、唐、南宋铜镜的选介,有日本铜镜的鉴赏,也有铜镜鉴定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对读者有益,对铜镜收藏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0.
王冬华 《收藏》2012,(7):126-129
在西安博物院和咸阳博物馆分别藏有汉代铜羽人与玉奔马羽人。铜羽人通高1 5.3厘米,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城遗址城南出土。羽人跽坐,身向前倾,双臂前曲伸,两手高低不一,似抱物状;面相消瘦,长发后披,宽弯眉,高尖鼻,嘴角上翘,略带微笑,有胡须,双大耳;身着窄袖交领长衣,衣摆刻羽毛纹,束腰;背生双翅。两腿间有一半圆形洞,可能是置物之处。通体阴刻细线,自然流畅,造像生动,极为精妙(图1)。玉奔马羽人高7厘米,1966年咸阳市周陵乡新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8)
正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和当时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城市,一个绝代风华的大唐文明聚源地,吸引着各种文明在这里汇聚、碰撞。长安城里人,从衣食住行到精神娱乐,既有匠心精致之妙,又有意趣通达之巧。通过西安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唐代珍贵文物,唐都长安人的日常生活得以被今人窥见。  相似文献   

12.
铜镜故事     
张咏梅 《收藏》2011,(5):86-91
中国古代铜镜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大量生产。在古代,由于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军事、经济紧密相关的兵器、钱币等的铸造都需要铜,而古代开矿技术并不发达,铜的原材料十分珍稀,铜镜因而成为比较珍贵的生活物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围绕铜镜这一小小的日常生活用品,演绎出了无数有意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13,(4):141-142
翰苑清风——清代科举名家书法扇面展 由西安博物院及《收藏界》杂志社、西安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翰苑清风——清代科举名家书法扇面展”于2013年2月1日,在西安博物院书画厅举行。  相似文献   

14.
王长启 《收藏》2011,(3):136-137
镜是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在古代是以铜为质铸造镜。据考占发掘资料记载甘肃广河坪曾出土一面铜素面镜,应属齐家文化时期,可以说是目前时代最早铜镜之一,也可以说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铜镜。商周时期以来人们使用铜镜逐渐普遍,铜镜上的纹饰内容也丰富多彩,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  相似文献   

15.
苏强 《收藏》2013,(5):112-129
铜镜是古人照容的用具。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发展成熟。汉、唐时期,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性上发展到繁荣和鼎盛。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5,(10):181-18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西安市文物局、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的支持下,由西安博物院、西安钱币博物馆主办,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西安市收藏协会、西安钱币学会等单位协办的“基石——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货币、文献展”于2015年9月2日起在西安博物院一层临时展厅展出,为期两个月。  相似文献   

17.
朱有仪 《收藏》2014,(2):148-148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古城西安市民节目文化生活,展示会员实力和风采。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主办,西安博物院承办的“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耀州窑瓷器精品展”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在西安博物院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5月。  相似文献   

18.
苏方军  宋康年 《收藏》2011,(2):108-114
多年来,安徽望江县博物馆陆续征集到本县出土的一大批铜镜,其时代包括汉、六朝、隋唐、宋金乃至明清。这里拣选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作一简介。一、汉镜蟠螭纹规矩镜(又名博局镜) 1986年10月原翠岭乡(现为雷阳镇)城北村黄花园出士。直径16厘米,缘厚0.5厘米(图1)。半球形圆钮,圆钮座。  相似文献   

19.
苏强 《收藏》2013,(9):112-129
铜镜是古人照容的用具。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发展成熟。汉、唐时期,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性上发展到繁荣和鼎盛。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取代。铜镜虽然只是日常生活用具,但它却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铸镜工匠将多种  相似文献   

20.
崔兴众 《收藏》2014,(2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西安博物院藏有两件史前时期玉璧,一件是2002年在雁塔区鱼化寨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玉璧(图1),该璧较小,从单面钻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另一件是1983年在西安征集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璧(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