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何震 《东南传播》2013,(7):48-51
传播学视域下的微博反腐现象实质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不同于传统媒体,其有着独特的离合式传播、偏执传播、交互式传播等信息传播模式.舆论是微博反腐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它受信息传播模式的重要影响,使得这种中国式新型反腐得以惊雷阵阵.  相似文献   

2.
孟晓辉 《新闻世界》2014,(4):121-123
微博以其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了社会结构,赋予了民众更多的话语权,更强调了民主政治的强大力量。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方式,受到了热捧。一方面,微博的匿名性、去中心化较好地消解了民众上访举报的风险,伴随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借助微博平台的反腐形式为民众进行网络维权,参政议政,监督公权,释放心理压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另一方面,受“群体极化”、主观偏见等因素的影响,网民易受到鼓动,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跟帖拍砖,甚至在微博反腐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极端的情绪和行为,这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以更好地搭建微博反腐的新架构。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21):55-59
在互联网社会化加速、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的背景下,具有先进传播优势的微博成为当前民间反腐利器,其舆情活动亦为中国互联网最为突出的民意现象。微博反腐是公民权利反腐,是对权力反腐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促进。本文探讨微博反腐及其民意表达实践,分析了其特征及其中存在的混乱与失范问题,并对加强权力反腐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雷甜 《东南传播》2015,(8):88-90
自2009年微博诞生以来,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近几年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受众自我表达观点的门槛越来越低,表达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微博应用的成熟,微博也由最初的社交工具演变成人们监督政府,披露政府腐败行为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渠道。但是微博在反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本文着重分析了微博反腐热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工作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微博由于其发布信息及时便捷、传播全民化、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强等特点,成为反腐倡廉的主要战场。微博反腐在促进政务公开化、弥补传统反腐方式不足的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多弊端,如真假信息难辨、易带来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等,这些问题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微博平台在反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反腐的新形势下,微博因其高效化的反腐力度,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我国的微博反腐并未立法,在腐败信息的审核与监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导致假新闻泛滥、微博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反腐微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当前必须对其进行立法,建立微博反腐常态化管理机制,构建微博反腐理性化认知,创建健康的微博舆论环境,为新时期的反腐事业做出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手机结合网络的微博则是强大舆论载体。随着普通公民权益意识的增长,微博用户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体现,微博反腐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以微博举报的刘铁男腐败案和上海高院法官招嫖案为例,分析微博反腐事件的新闻叙事模式及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8.
微博以其极大的信息量与高效的传递速度,对于反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对经由微博引发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在反腐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微博反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文杰 《今传媒》2015,(3):40-42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领我们走入自媒体的新时代,公众通过自媒体这一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微博反腐走进公众的视野。微博由于其扎根普通民众、广泛的参与度、低门槛、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从传播信息到相互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自媒体的代言人。在网络资源整合下,微博反腐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其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也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依然面临着看困境。通过分析微博反腐的得与失,更深层次的理解微博反腐,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蒙晓  覃彩霞 《新闻世界》2014,(11):72-74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微博反腐是当下互联网多边舆论场中最为典型的民意现象.受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和网络传播环境等影响,微博反腐中信息流、意见流与舆论演进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效应,给整个网络反腐和网络文化带来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后果.构建可以真正公平参与、有效对话合作的公共平台,让大众、意见领袖、媒体和政府等各种主体都能参与舆论博弈,可以有效发挥微博反腐传播效应的正向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网络反腐良性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新闻世界》2013,(3):61-62
随着微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其影响不断扩大,借助这一平台所进行的舆论监督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微博从最初的社交工具已经逐渐成为舆论监督的一股新力量,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反腐的现状、传播特点以及所产生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梁欣 《传媒》2017,(24):94-96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反腐途径,并且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反腐报道也从传统媒体的单一传导逐渐转变到以新媒体平台为主的形式,新媒体在传播反腐信息过程中呈现出了追求奇观化、绚丽化、负面化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11年被研究机构誉为政务微博发展的元年,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新渠道,越来越为网民所接受,并在危机公关、形象传播和公众诉求受理等方面发挥了网上通道的作用. 网络微博工具的出现及其用户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传播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单向传播,到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传播,再到媒介融合背景下多维传播,人们信息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传播新技术面前,社会个体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发布权、接受权和公共传播权,从而使整个社会的交往行为和舆论发生机制产生了深刻变革.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格局,先是从政府一方主导的单向宣传,转变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进而发展到官员与民众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宣传到传播,再从传播到对话交流,反映出社会文明在技术推动下的一种进阶.  相似文献   

16.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广泛流行,造就了一批极具发言权的网络大V,他们的一呼百应在一定程度上主导舆论导向,谣言也借势在这块土壤上滋生。近期"微博反腐"也成为大V主阵地,但以传播正能量著称的网络大V在"微博反腐"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该文主要以微博反腐为例,探究大V在网络语境中的谣言加速作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防范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博的日益兴盛,微博已逐渐取代BBS、博客成为网络爆料的第一选择,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发酵并蔓延,微博正逐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场。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以及其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微博反腐渐成“民主”利器.2012年下半年以来,以实名举报和直接批评为主要形式的微博反腐风起云涌、“捷报频传”.微博反腐突然爆棚,有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也有公民意识觉醒的背景,更与时局变幻有关.微博反腐不是神话,更非舆论监督的春天,它有自己的边界和局限,应理性处之.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的微博,成为人们及时传播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新宠。本文主要就微博的新闻性进行探讨。微博发展现状微博,是建立在Web3.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互动以及获取平台。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