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影 《新闻实践》2014,(6):52-54
自2010年开始,充满草根性的微型电影开始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雪佛兰冠名的《老男孩》,佳能与姜文合作的《看球记》,凯迪拉克的定制作品《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都是影响颇大的微电影营销力作。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微电影广告"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行情下,微电影广告凭借更优越的表现形式和更强大的传播平台,成为备受关注的广告营销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微电影的兴起是当今一个显著文化现象。它脱胎于恶搞类视频,但不等同于恶搞,与电影短片、传统电影、微视频等也有着内在区别。微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快餐文化这个时代土壤孕育的,也是大众对话语权诉求内在需求的结果。"微影大义",具有独特魅力,是中国电影产业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王蕾 《青年记者》2012,(32):61-62
微电影及其发展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①也就是说,微电影是为新媒体量身定制的,以网络为传播核心的影片。微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网络短剧的变体,最早具有微电影雏形的是2006年网友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的网络原创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种对经典的戏谑和后现代主义解构在当时掀起一阵狂热。  相似文献   

4.
恶搞:从媒介文化到媒介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莹  蔡骐 《传媒》2007,(2):65-66
2006年的恶搞风潮导致五花八门的恶搞作品出世.如恶搞视频:《春运帝国》、《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恶搞音频:PK黄健翔;恶搞图片:安迪名人排行榜……其取材之广,手法之多,创意之怪,为之赢得了大批的拥趸,同时也引起了主流媒体及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浅谈微电影     
微博客、微小说、微信、微电影,随着各种以"微"开头的词汇浸染我们的生活,宣告微时代的到来。从"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的《老男孩》,到凯迪拉克打造的《一触即发》,微电影在中国市场上迅速井喷。下面我将围绕微电影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及特征1.产生的背景微电影的产生是当前微时代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恰好迎合了快节奏的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12,(11):222-223
《英雄联盟》延续麦家幽邃风格打造平凡人的英雄梦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被看做广告的一种新的"软"营销方式,越来越被广告主认可。从微电影自身的特点来看,因为其"微"和"web"(篇幅短小,适宜互联网传播),显现出更为优越的传播效果,而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营销新阵地,而微电影本身的能量应远远不限于此。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大众闲暇时间碎片化消费、视频网站和商家的商业需要,共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2006年胡戈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端,到2012年底由高希希指导拍摄的《楚汉微电影》,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呈现火热景象,这一景象引起业内、业外以及学界各方人士对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存在价值意义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梁卓慧 《声屏世界》2013,(4):136-137
微电影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微电影成为网友喜爱的一种新式文化消费品。第一次接触微电影是2007年5月底,"筷子兄弟"携近6分钟的原创音乐短片《男艺妓回忆录》(以诙谐的方式讲述日本一位艺妓与浪人令人捧腹和尴尬的前世今生)登场互联网,在网络快速传播。2010年秋天,"筷子兄弟"拍摄的《老男孩》一夜之间创下点击率的奇迹,"筷子兄弟"也凭借《11度青春系列电影之老男孩》开始被国人熟知,一个全新的产业"微电影"  相似文献   

10.
邵娟  张德胜 《青年记者》2016,(11):104-105
2010年,凯迪拉克发布微电影《一触即发》,时长90秒,获得了破亿点击.此后,众多中高端品牌推出符合品牌形象的微电影广告,雪佛兰的《老男孩》、益达口香糖的《酸甜苦辣》系列、路虎揽胜的《极光之城》等,均取得了不俗的营销成绩.本文从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出发,分析在微电影广告中“讲故事”的重要性,探寻其故事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微电影《老男孩》的上映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电影快餐”也引起了新的讨论。微电影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未来电影市场的影响又有哪些?笔者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声屏世界》2012,(2):191-195
《@爱》开启手机媒体合作新维度作为全新文化消费产品的微电影已经引发大众关注热度,日前,由合润传媒与新浪网重磅打造的微电影系列《@爱》在人民网旗下移动新媒体人民视讯手机平台同步上线,这是微电影这一新兴产品与中央级媒体的首次深度携手,也是其在新媒体领域的首度发行拓展。据悉,此前《@爱》系列微电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以往的DV作品和恶搞视频,微电影已经成为"微时代"重要标签之一,草根创作者、专业团队相继试水微电影。在繁荣的微电影大潮表象之后,对微电影流行的背景、原因及其面临的成长困境进行整体研究,能够对微电影的现状和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而有益的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冷看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2月,胡戈把陈凯歌的《无极》和CCTV《中国法制报道》进行重新剪辑制作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放到了互联网上."馒头"甫一出屉就来了个"开门红",胡戈火了,网友乐了,陈凯歌生气了.一时,众生喧哗,"恶搞"文化也因此声名鹊起.前有"馒头"开路一炮走红,后有来者浩浩荡荡.令人捧腹的《武林外传》把央视的电视剧门槛又踢矮了一大截;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馒头版"、"玉米版"、"记者版"、"小偷版"争先恐后地粉墨登场;刚在奥斯卡风光一圈的《断臂山》摇身一变成了《断贝山》,《七剑下天山》也上得了江湖下得了厨房,变身成《七剑下厨房》;前不久央视名嘴毕福剑因为孩子取名的事情也被网络"忽悠"了一番;动静最大的莫过于红色经典片《闪闪的红星》被胡戈"恶搞"成了《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虽然点击率一路狂飙,但随之而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强烈谴责以及胡戈的道歉使公众、媒体一改以往对"恶搞"文化一笑置之的态度,开始了对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的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罗旭 《青年记者》2016,(20):129-130
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可以反映出各大网民的价值观、精神信仰.目前,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校园文化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互联网中,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揭秘”“真相”为噱头,打着“你不知道的历史”“这才是历史”“我知道的历史”等旗号,捏造事实,质疑历史,恶搞颠覆主流历史,例如:黄继光堵枪眼的不合理情况,“狼牙山五壮士”均为土匪等;2010年的《林则徐飞起一脚,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2011年的《雷锋侠》微电影;2012年的《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等等.这些网络恶搞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  相似文献   

16.
吴茜 《东南传播》2012,(3):31-33
2011年11月26日,一个由山东聊城大学的几名大学生制作的《宿舍新闻联播》引起人们的关注。视频以"恶搞"央视新闻联播的形式蹿红于网络。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宿舍新闻联播》进行深入解读,并进一步探讨这种"搞笑"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朱辛庄》是陈凯歌为戛纳电影节60华诞所打造的献礼片。电影简短,却意蕴丰富;叙事简单,却暗藏奥妙;投资微少,却情怀满溢;是近年来少有的短片佳作。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语境中,为我国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范本,其呈现出来的精品意识更是为当下杂乱无章,低俗恶搞的微电影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指导意义,是当今微电影创作的翘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传播碎片化、大众文化多元化、电影与广告的完美融合等因素,进一步助推了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微电影的发展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在微电影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潜在的经营困境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试着从盈利模式这个视角来探寻微电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爽 《传媒》2017,(16)
从2010年《一触即发》的首次面世,到《老男孩》的迅猛崛起,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成为一个主营项目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开始强调创意与诉求,在潜移默化中将品牌理念传达给受众,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受众对广告宣传的心理隔阂,提高了品牌价值的传播效果.而要想实现微电影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发挥微电影广告的正面效用,就必须制作出丰富、独特,且受众乐于分享的内容.在微电影广告内容制作中,不仅要考虑传统广告画面、声音和时间三大要素,还要考虑故事叙述和影视剧作两大核心要素,以生活化、故事化和情境化为根本抓点,构造微电影广告内容的独特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武林外传》恶搞到《大电影之数百亿》,宁财神发现自己竟然也走上了“咯吱人”的套路。而那套恶搞喜剧好像已经不吃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