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耀琼 《教师》2020,(5):34-3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准确捕捉语言训练点,必须正确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要有文本意识,要融入文本特色,要深入读透文本,准确捕捉文本中蕴含的语言训练点及写法上的妙处,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是指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深处,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使得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内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最终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文本的研读、品位,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品位文本富有魅力的语言中,感受到语言的优美。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探寻言语表达的规律,找出文本语言的训练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领悟,让学生揣摩到文本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语言,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增长学生语言知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许多语文课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结构和章法,它们都是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范本。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抓住文本感情线索展开比较朗读,充分挖掘文本魅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将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  相似文献   

7.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也就是说,语言训练不能脱离文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中采用读、说、换句式等训练方式,这些方法无非就是让师者引导学生把字、词、段放回文本这个整体语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一、沉浸——看学生沉浸文本了吗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言的揣摩与品味,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训练。品味语言、揣摩语言,继而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这就要看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看学生读得够不够深入,沉浸文本的程度够不够深。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语言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语言训练,采取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从整体上锻炼学生语言应用思维,结合学生文本欣赏和分析,巩固学生语言基础,借助写作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知识和实践连接的桥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本文中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几点语言训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本色,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片段品析玩味,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针对性的句或段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在感受、揣摩中品味语言,在品味、内化中积累语言,在训练、运用中发展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咬定文本不放松,立根原在对话中,这样,才能呈现阅读课的精彩。一、咬定文本不放松——紧扣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根。如果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训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从不同的文体出发,依托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和训练中丰富语言的表达、提高语言的积累,加强语言的运用,让教材真正为学生所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语文的本体是言语。只有立足于文本的言语训练,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揣摩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激活语言感知。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起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抓住语文课的本质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李艳 《小学语文》2008,(4):61-61
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是语文教学的抓手。从文本出发,就是要凭借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找准训练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什么,怎么教?首先要取决于文体本身。什么样的文体就决定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要从朗读训练、学生理解文本难易度以及表达形式上发现语言训练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语用",而"语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功能就是在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中完成的。立足文本,强化语言训练;立足文本,挖掘人文内涵,采取多种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激发情感,树立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升了语文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周慧丽 《学周刊C版》2011,(1):132-13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语言文字训练可谓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所在。语言文字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对语文教学而言,文本是首要的教学资源,真正有效的教学应紧贴文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原点,让学生的思维伸向语言的深层、文本的深处,让学生的语言在文本的土壤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8.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是语文教学的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蕴含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  相似文献   

19.
鹿丙奇 《小学时代》2011,(10):14+82
语文教学应该立足文本,抓住语言训练这根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语言训练做得扎实、有效。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笔者总会听到一些让人不太满意的语文课,让人觉得执教者没能吃透课标精神,精心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浮华,语言训练肤浅;相反,也有许多精彩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品读与语用训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可从词语积累、文本梳理、经典赏析等方面进行引导,实现文本学习的品用结合,提升语文教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