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一些少人或无人值守的高压变电站来说,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得到逐步的实现。而机器人智能移动模式的水平高低则是其可靠、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对其智能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机器人的智能移动行走是需要导航的,通过导航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定位,而这种导航的更替发展,也确立了目前智能视觉识别导航技术的不断开发升级,以及对其在导航行走过程中相应产生的关联性智能紧障功能的相应研究,来阐述智能移动发展和改进对于机器人运行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提高智能移动的技术水平,将会使得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增加其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使其能够更高效安全的服务于变电站巡检的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电网领域中变电站属于重要的枢纽,定期对其进行巡视处理,有助于确保变电站相关电气设备的合理运行与正常使用,近几年,我国在电力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变电站巡检技术已经从传统的人工巡检转变成为机器人的巡检形式,在此过程中,应根据机器人巡检工作特点、需求等合理进行视觉导航系统的设计,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提升变电站的巡检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为后续工作的正确落实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变电站高压室之中应用机器人自动巡检系统,可以实现对站内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施监控,进一步提升巡检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所用的选择性集成算法介绍及流程图进行总结,从硬件开发、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三方面,论述了变电站高压室机器人自动巡检系统的组成,并以实际案例研究为主,研究了变电站高压室机器人自动巡检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变电站仪表读数识别的方法,首先定义变电站仪表标准化模板,对机器人实时采集的图像与标准化模板经过SURF算法匹配,获得仪表图像的四个顶点位置,得到聚焦窗口,获得清晰的仪表图像。然后对表盘图像进行极坐标变换,将圆形的表盘转换为矩形的表盘图像,再进行二值化、指针提取、细化等提取刻度及指针,完成对指针读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压变电站的数量逐渐增加,对高压变电站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量逐渐加强。以往采用人员巡视的方式,凭借人的感受很难对高压变电站的的故障进行巡查,很容易忽略一些小的问题,造成电网本身存故障隐患。采用巡检机器人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巡检机器人本身带有红外线热像仪以及传感器等,能够自动的完成对高压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巡检工作[1]。本文主要研究高压变电巡检机器人智能技术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投运的智能变电站越来越多,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必须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变电站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运行中的一些工作经验谈谈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注意点。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5)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以自主或遥控的方式,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中,完成对室外高压设备进行红外温度监测和仪表液位的图像识别等任务,替代人工完成巡检中遇到的繁、难、险和重复性的工作。本文介绍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组成,重点探讨了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行走机构、导航控制技术、视觉伺服校正技术及图像识别等技术,展望巡检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更新迭代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力设施巡检是有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输电线路及其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传统电力巡检系统的导航定位并无电网设备相关地址信息,对线路路径也描述不足,有时候导航功能无法发挥作用。提出一种符合电力巡检特点的改进优化后的电力巡检导航解决方案,该方案除具备线路智能巡检功能之外,还能将变电站和线路杆塔坐标标注在导航地图上,通过补充采集部分乡村道路和人行便道信息,实现到变电站和线路塔位的行车导航和步行导航。  相似文献   

9.
智能变电站是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变电站继承优点摒弃了传统变电站的缺陷。和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具有智能管理的特点。智能变电站与信息化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可以自主完成电力数据的采集和电力信息的传送,取代了人工的工作,提高了电力的工作效率。简述了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以及维护智能变电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电力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增大,电力行业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改进与优化,这有助于促进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应用的技术进行了介绍,还对智能变电站过程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设计一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从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改进与优化,使变电站可以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室外断路器状态自动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王滨海  王万国  李健 《科技通报》2011,27(5):732-736
对于变电站高压断路器的状态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平台,使用双模板匹配方法,参考目标区域差异度,自动识别断路器的“分”、“合”状态,可靠性高,漏检率低,可以直接用于同定点变电站设备监控系统或自主移动机器人巡检系统,为变电站无人值守和智能变电站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研究和分析了当前振动光纤防护系统和智能巡检系统,并对振动光纤防护系统集成在智能巡检系统的可行性和方案设计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光纤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智能巡检系统接口和通信方式的改进,使得变电站周界安防系统和内部巡检系统能够融合为一个系统。该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实现变电站周界安防系统和内部智能巡检系统集成化,这对变电站全面的安全生产和运维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逐渐的认识到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由于传统电站设计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信息的集成性较低等等。所以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对待保护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本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此保证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变电站已经从传统的形式转变成为智能化的变电站,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从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顺应了这种形式,应用范围也会得到大大地提升。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逐渐成为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智能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以直接提升电网工作的高效性。本文中,笔者主要对500千伏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成为表征我国现代电力产业发展迅猛的重要标志。智能电网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确保智能变电站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运行维护要求。在电力行业中,智能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对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对比,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提出了简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土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运行安全,也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工程质量的进展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安全实施的过程当中,变电站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确保变电站工程安全的重要工作,同时,需要工程人员处理好变电站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本文针对变电站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的推动下,电力系统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智能变电站得到广泛的运用。智能变电站的运用与传统的变电站有着很大的区别,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智能变电站不仅降低了人们工作的强度,而且保障电力的安全运行,并体现出现代化技术的特点。本文将先分析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的差异,从而探究智能变电站的差异化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9)
在煤矿井下开采力度逐步增大的今天,井下大型机电设备的数量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这就使得煤矿变电站的规模变大,进出线回路较为繁琐,切换动作变得更加的频繁,运行的环境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态,若是沿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将无法满足现代化煤矿变电站的实际运行需要。本文将结合这样的现状分析煤矿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发背景 电网从发电厂输送电源到城市居民、工厂等用户前,须将电网高压电通过变电站转换为动力电和民用电等低压电,而变电站多分散分布于城市郊区,且多处于无人值守状态,通常需要人工定期到变电站巡视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记录处置各种故障。人工巡检常会存在漏检、误检,遭遇恶劣天气耽误检查和无法回溯故障事发状态等缺点。用机器人可大量节省人力,同时机器人具有免受干扰、巡检资料可储存、不误检等优点,并可避免因设备故障伤害巡视人员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网在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智能变电站的设立为前提。其中500千伏变电站在设计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类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水平的发挥。在对关键技术其构建方式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自身的工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找到最为科学有效的构建方式,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