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文森  江宇 《今传媒》2014,(1):33-35
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微博,已成为当下互联网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性格、情感和学习生活等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大学19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孤独感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动机的关系进行初探,以更好了解并引导大学生上网使用行为。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越强,使用微博的动机越强烈;孤独感与微博使用强度不相关,与使用习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黄文森  江宇 《今传媒》2015,(3):166-168
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微博,已成为当下互联网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性格、情感和学习生活等方面。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大学19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孤独感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动机的关系进行初探,以更好了解并引导大学生上网使用行为。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越强,使用微博的动机越强烈;孤独感与微博使用强度不相关,与使用习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平台,通过对中学生读者利用微博行为的调查,从使用微博的时间、原因、习惯以及关注、利用图书馆微博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结合珠海三中图书馆的微博服务的体会,对图书馆的微博服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具有明显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媒体习惯和社会沟通方式。女校大学生身处特殊的办学模式,这势必影响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影响其使用微博的行为。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主成分正交旋转法,作为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贡献,探讨女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及对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薛亚青 《新闻世界》2012,(5):173-174
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等都是大学生喜欢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在校大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本文主要是考察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使用偏好和态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微博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深度访问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对衡阳部分高校的286名大学生的微博使用和微博阅读行为进行了调研。调研表明,微博的兴起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降低了阅读门槛;另一方面微博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阅读习惯,使大学生形成"浅层化""快餐化"阅读的习惯,继而出现语言运用能力退化、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等现象。微博是把双刃剑,只有依靠大学生自身、学校及社会三方合力,才能真正使微博成为促进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对创新扩散的路径研究是创新扩散理论的一个分支。本研究以人际传播渠道中的亲子网络为扩散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大学生与其父母的微博认知采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口变量、创新变量对微博的认知和采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群体与父母群体在微博的认知程度上兼具差异性和联系性;扩散是以亲子网络的人际扩散为主,辅以媒体渠道的扩散;双方对微博的使用及亲子关系互相产生影响,但以大学生群体对父母群体的影响为主;同时,亲子网络的扩散存在失效甚至负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续迪 《新闻世界》2012,(5):79-80
从2006年Twitter作为第一家微博类网站诞生,2009年新浪微博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家成熟微博网站上线测试,时至今日,以Twitter和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外微博网站分别凭借自己灵活、便捷、及时、互动等特点,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对信息采集、发布、传播方式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1)
本文以对上海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辅之以深度访谈,考察了微博使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在公民意识上差别不大;大学生微博接触的形式即强度越强、活跃度越高,公民意识反而越弱;微博使用的媒介需求和使用内容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较显著,但是以何种方式和态度参与到微博空间中去,是能否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觉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意见领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新浪微博的热门名人微博进行文本分析,来探究在微博语境下"名人效应"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并根据"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如何正确引导"名人效应"发挥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为微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艳子 《视听界》2013,(5):33-36
微博已成为电视媒体与网民情感互动、推广自身品牌的平台。本文以26家省级卫视新浪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中分析出电视媒体微博品牌推广的三大影响因素:微博推广策略、微博互动程度和电视媒体品牌地位。通过对三大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得出对电视媒体品牌运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韩孟洁 《新闻传播》2023,(18):41-4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微博的普及,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等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表达立场和观点,社会现实能被微博舆情有力地展现出来。本篇论文主要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以“江歌案”的一审这起突发的有影响的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人工收集新浪微博中关于此事件的300个用户之间的转发关系,以0-1矩阵的形式输入Excel表格中,再导入Ucinet软件中,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图,根据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的整体分析,再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来研究以“江歌案”的一审为代表的微博舆情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微博舆情传播的影响,比如运用小团体、K-核、网络密度等指标综合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当事人、名人、法律用户等在整个微博舆情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控制,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薛雯乔 《今传媒》2013,(5):61-62
本文以新浪微博辟谣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年11月20日到2011年7月1日的新浪微博辟谣博文,通过分析博文总数量、内容分类和惩罚方式、转发、评论前三名,得出新浪辟谣主要以发博文告知博友的方式进行,对于涉及人身攻击、诽谤等恶劣影响的发布者,则注册用户进行惩罚。新浪辟谣微博在努力提高辟谣速度,成果虽多,但与网络上、微博上流传的大量谣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梁芷铭 《新闻界》2014,(3):60-64,69
本文以信息生命周期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基础,描绘出新浪微博"热点话题"的生命周期曲线,发现其生命周期中成熟期很短或者基本不存在;测出新浪微博这一网络结构单元的半衰期为8天,普赖斯指数为0.86,最后对新浪微博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提出相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图片为研究对象,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分析《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图片的使用现状、特色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图片应用的不足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也希望通过《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个案的研究,为纸质媒体合理运用微博图片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蒋颖 《今传媒》2013,(2):12-15
新浪微博2012年在澳洲举办了第一次媒体发布会。根据微博在澳大利亚的官方合作伙伴——澳娱投资有限公司(OZ Entertainment and Investment)估计,在澳大利亚有近50万位微博注册用户。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分析澳洲政界目前到底有哪些政客开通了新浪微博账号,这些政客或者他们的代理在微博上发布哪些内容。第二,对于澳洲政客,使用新浪微博这样的平台与澳洲华人群体沟通,到底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好处?第三,澳洲政客使用中国社交媒体对中澳政治的意义。微博是否给澳洲政客与他们的选民之间带来了更为良好的沟通?澳洲政客使用微博的经验对于中国政客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婷  张洁 《今传媒》2011,(9):36-37
本文以兰州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如何使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交流,根据这种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分析总结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对兰州市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博的广泛使用,档案馆也开始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开展工作。本文以档案馆在新浪开通的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档案馆的利用现状及其特点,提出建议以促进微博更好地为档案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