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中,使用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出现了大量移位性的偏误。文章从泰国学生偏误入手,将汉泰两种语言中介词短语作状语的情况进行对比,提出:泰国学生此类状语移位性偏误来自于母语的负迁移。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及早帮助学习者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外国人学汉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以致闹出不少笑话。根据偏误出现的环节我们可以把偏误分为语音偏误、词语偏误、语法偏误、汉字偏误、文化偏误五类。这些偏误大多由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母语知识负迁移或文化因素负迁移所致,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汉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及汉语和外语的对比以有效避免偏误,真正提高外国人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时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出现偏误较为普遍.本文试图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对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各类偏误是在所难免的。对越南学生来说,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偏误较为普遍。本文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为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泰语干扰和对泰汉语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泰国汉语生语中受泰语干扰比较明显的几种语法偏误现象 :量词、否定词误用 ,定语、状语后置等。也以用“你几岁 ?”问成年人年龄为例 ,说明泰语和泰文化对汉语在语用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泰汉语教学对策 :坚持汉、泰语对比的教学原则 ;适当增补汉语语用学和汉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 ;掌握泰语及其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指示指称的使用容易出现指示指称的混用、该用指示指称而未用、指示指称前缺少先行词等几种偏误。造成以上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汉语语感的缺乏、教材和教师指导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明确目的语能力的培养比语言结构的理论分析更重要,语法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句子层面,应该深入到语段、篇章中去。  相似文献   

7.
蒙语属粘着语,而汉语属词根语,两者语言系统差异较大。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之前早已熟练掌握了母语的语言规律,在学习汉语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偏误。本文着重分析了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中常见的错序、遗漏、状语代替补语等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汉语趋向补语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了解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掌握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频率最高的例子,从而总结出偏误类型和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原因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属于语际偏误,另一种原因是由目的语的规则泛化引起的,属于语内偏误。针对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趋向补语"起来"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娄底师专学报》2011,(5):97-98,128
基于自然语料考察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过程中出现的比较项偏误,按形式可分成比较标记遗漏、误加、误用等三种偏误,并可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挖掘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和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汉语存在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句型,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具有多种变化形式,是欧美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句时常受到英语存在句的影响造成偏误。目前,以欧美学生为对象的汉语存在句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我们认为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假说,偏误分析理论等归纳了偏误类型,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将发现的偏误类型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汉语存在句的遗漏、错序和误用。形成偏误的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过渡泛化和文化交际的影响等,针对形成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错误,掌握汉语存在句。  相似文献   

11.
李燕洲 《现代语文》2006,(5):101-103
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越南留学生在汉语离合词方面出现的偏误与其它国家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结合越南留学生出现的实际偏误,从语言的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教师讲解以及教材解释等方面,探求越南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形成的真正原因,以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语连接成分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对连接成分的使用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连接成分的误用、冗余和缺失等。以上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话的干扰、目的语的负迁移、缺乏汉语语感、教材和教师教学指导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英语口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就使学习英语口语变得尤为重要。学习英语口语是一个从尝试和偏误(trial and error)(简称“试误”)到领悟(insight)的过程。本文意在从试误和领悟这两个方面就如何学习英语口语这一主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试误我们在开始尝试英语口语中常会出现偏误。偏误是指中介语和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只要是学外语口语的人都会产生偏误。偏误来源于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不完全习得。在语用方面,它主要表现为过渡语篇和过分泛化。过渡语篇是指外语学习者在用外语交往时,常将母语思维移用到外语中由此产生的口语或文语活动,它常表现为语用不得体或语用失败。过分泛化则是指外语学习者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偏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英语是我们要学习的目的语。我们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和汉语的文化背景里,我们学习说汉语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听说法来进行的,并在不断地有意识地运用汉语过程中逐步习得汉语的语言知识,领悟汉语的语言系统和汉语  相似文献   

14.
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安曼兰 《文教资料》2014,(27):34-35
本文主要谈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在学生使用各种名量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若干个偏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作者对泰国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所产生偏误的根源,以母语负迁移、目的语干扰及文化因素三种偏误为分析的基础,并且提出有利于泰国学生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维汉语语流音变特征进行分析,获知两种语言音变的异同特征,再通过列举目的语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音变偏误,分析音变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教的原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排除两种音变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失误,提高目的语学习质量,以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存在词汇偏误、语法偏误以及语用失误等三种偏误类型,而各种偏误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形成原因,认为是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迁移和学习策略导致了这些偏误的产生。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韩国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习汉语对留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而口语中能愿动词的熟练掌握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和湖北卫视《世界大不同》两个节目中历届、历期在华留学生口语为研究重点,自我建立"口语语料库",并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书面语为对比研究对象,运用ROST WordParser5.8、Wordfrenqency parse v1.0、EXCEL、SPSS等分析工具,及Douglas Biber语言频率理论、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迁移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以及语言对比分析等理论,重点对在华留学生口语使用中的能愿动词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同时结合能愿动词的词性特征、语言迁移影响、在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目的与动机、教学活动等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提出改进课外学习、课堂教学、教材编订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英语关系分句历来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通过嵌入式的过程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由关系词引导的分句形式的后置修饰.这种分句结构又称为“定语从句”或者内嵌句.英语的关系分句在绝大多数的欧洲语言以及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言中的位置都是位于中心名词之后的.但是在大部分亚洲语言中,比如日语、汉语、朝鲜语中是位于中心名词之前的.从语义看,在英语中后置的关系分句在汉语译文中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前置的修饰语,这种现象在一些兼有状语功能的关系分句中表现的比较明显.这些有状语职能的定语从句,在意义上与主句有状语关系,可以说明原因、结果、目的和让步等关系,对于这一类的分句结构,如果仅仅称它为定语从句则有些名不副实,因此引用一些学者的说法,把这一类的定语从句称为关系分句.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语言偏误,对语言偏误的重视和分析有助于二语习得。语言偏误包含了语法的偏误。从英汉语言对比和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基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理论,侧重分析形成语法偏误的原因,以帮助二语习得者避免语法偏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