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棋的小说略作探讨。汪曾祺小说表现了一种对“人间烟火”的浓厚兴趣,“人间烟火”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内容。汪曾祺特别擅长写风俗,风俗、风情、风物常常成了他小说的主体,而真正的故事和人物反而退到了幕后。所以有人说汪曾祺是一个风俗画作家。风俗的确占据了汪曾祺小说的大量篇幅,这可以从我们随手列举的例子中看出。《…  相似文献   

2.
吉磊 《考试周刊》2010,(24):34-35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极具艺术个性。他在老到、成熟的平淡姿态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一种来自生命本身的欢乐。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一派优美的“回忆世界”中的和谐的追求、人性美的呼唤、风俗画的描绘、结构的散文化风格、强烈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其独特艺术魅力,进而揭示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小说中洋溢着一种来自生命本体的自由生命体验,以此为基础的人物关系也获得了平等,其艺术世界并因此具有了以个体自由生命体验为内核的全民性和广场性意义。汪曾祺是以日常生活中的“风俗画”的方式艺术地呈现自由生命体验的,与拉伯雷以狂欢节为根源的呈现具有完全不同的魅力。汪曾祺的自由生命感知及呈现方式来自于常态的民间生活。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6.
把汪曾祺放入当代文学的整个历史和实际的影响渊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和显示出汪曾祺创作和文论的特征与意义,并且可以说明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出和见热,不只是“现代抒情小说”之一脉得以赓续的问题,而是表征了独立的纯文学在当代文学意识中的觉醒。汪曾祺的特征在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养分的同时,创造性地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广大民众的生命精神,以“艺人”式的本分和“精英”式狷介,忠于文学的品性,以最自觉、苦心的话语实践策略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自然性”的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富有见地的文学理论。不过,就作为小说之能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虚构性”而言,同沈从文、王安忆等相比,汪曾祺的小说理念有明显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人物大多重视修养:或由“义”和“道”的道德体认,提升个人生命境界;或消除对外名利的追逐,返归于内在生命的自然颐养;或追求虚静的状态,形成圆融的体验主体。汪曾祺把这种呈现人的生命境界的“人格美”作为小说创作的终极之境,背后体现着作者重视颐养生命的情怀,暗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养气”之美。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并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思潮的影响又使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兼具了现代意识,“传统”和“现代”的特色。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西方文学本文将就汪曾祺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来论述其小说的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0.
冯至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小说,路翎、汪曾祺在建国后的小说,可以视为是“五四”文学的价值命脉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冯至的小说写了对自身力量与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自信及其因之而来的寻求力量的焦虑。陈翔鹤的小说以“疏离”“孤立”“隐忧”“苦闷”体现了五四文学在十七年的某种境遇。徐懋庸的小说从人与个体视角写重要历史人物。师陀的小说体现了以下层民众为本的情怀。路翎的小说在人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层面,突出了个体生命日常生活的意义,揭示了历史进步与个体生命的紧张关系。汪曾祺的小说延续了沈从文“人性的小庙”的香火。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文坛,“汪曾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受到研究者长久的关注,研究成果颇丰。汪曾祺的小说通过“非欲望化”的叙事来疏离现当代历史对文学的整合、逼近人类真实存在,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汪曾祺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又陷入了“被整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祝一勇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67-69,76
“花”是汪曾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意象。他笔下的“花”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之花;一类人工之花。在小说中,但凡人物出场,大多有“花”相伴。“花”体现了汪曾祺对普通百姓特有的审美关照,与人物往往有着同构关系,在提供背景、渲染气氛、展示心理、推动情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边缘叙事——论汪曾祺新时期小说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小说在新时期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以边缘心态选择“远视角”,描写边缘化的民间人事,建构象征意味的情调模式,以平和冲淡的叙事语调,形做神聚的情绪结构,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边缘叙事”。同时也可看出汪曾祺在民间这个图腾式象征里曲折表达了作为知识分子“精英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入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满足于实体的叙述或描述,其重心常常不在人物形象或情节等要素上,而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营造一种具有生命内涵的美的意境。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研究在近几年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作家的无意识的生态书写成为生态美学视域下研究挖掘的重点。汪曾祺的小说也在无意识中透露出生态美学的观念。从生态美学中的"家园意识"、"生命节律"、"生态同情"三方面去探寻汪曾祺小说中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充满着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呈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士大夫人格的继承,使其在创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身气质上的异质因素,成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士大夫情怀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人道主义书写方式,他以雅趣表达底层关怀,以美德构建人道理想,以温情进行现实批判,以闲笔滋润世俗心灵,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品质的思考。基于汪曾祺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质,从接受人道主义、在士大夫情怀影响下形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特色书写三个层面,探讨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8.
本对汪曾祺研究中进展不够深入的散创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指出:汪曾祺抒写“凡人小事”的散是其平民意识的一种理性张扬;梳理昆明情结构成汪曾祺散创作的大量字;在其“滋润”散观主导下选择的“闲话”话语方式实现了当代读的“化休闲”愿望。入妙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是汪曾祺散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革结束后,大部分的作家都忙于进行“反思”,批判文革中各种不人道的行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在文坛大行其道。这一时期,汪曾祺带着诗性、温馨的短篇小说重返文坛,他的小说很少直面地涉及文革题材,他更多的是在高唱人性的赞歌,回归民族的传统。九十年代,当“伤痕文学”逐渐淡出文坛的时候,汪曾祺却开始批判文革,直面文革中人性的丑恶。有些研究者认为汪曾祺在九十年代写的“文革系列”使得“作品的美学意味褪减”,但是笔者认为汪曾祺在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文革系列”短篇小说看似是对其八十年代诗意化小说风格的背离.其实却暑一种正面回归的蛮调体.  相似文献   

20.
张凡 《华章》2011,(26)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以自己的艺术观、创作论去挖掘故乡的风俗人情中别具特质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底蕴,形成其文化型乡土作品.他小说的自然平淡之美主要体现在汪曾祺小说文本的三个方面,即汪曾祺小说“真”、“简”、“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