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政 人才──《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德政得国得民,民富国振。实现德政的关键是能用贤才。“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①。孔子主德政,其首要一条就是尊贤、举贤。“治国之道,务在举贤”②。“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③。贤才是社会的财富,国家的栋梁。“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为政在人这是真理。自古以来,政治上修德从善稍有作为的君主,用贤才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得贤则安,失贤则乱”④。“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⑤。周文王、武王知用吕尚姬旦,鼎传四百余年;管仲相齐,齐能首霸中原;齐威王以四臣为“瑰宝”…  相似文献   

2.
在通用的中学历史课本中,古代的职官制度(简称官制),只有不多的篇幅。历朝职官的名号、建置、职掌等,极为复杂,历来视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对此择要介绍,以供教学和进修时参考。一、夏、商、西周和春秋的官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所以夏朝官制已不可详考。《礼记·明堂位》载:“夏后氏百官”。夏朝官职大概分“三宅”,即“宅万事”、“宅乃牧”、“宅乃準”,分管政务、事务和地方。这说明夏朝官制仅仅初具规模。据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商朝职官大体分为四类。一类是政务官,有“尹”、“乡士”,为商王辅佐,一类是宗教官,有“多卜”、“占”、“巫”、“作册”等,统称“史官”,掌管祭祀、贞卜和纪事,是神权的掌握者,“位尊要”,权力很大;第三类是事务官,有“小臣”、“小籍臣”、“小众人臣”,职掌农事及管理各种奴隶;第四类是军事官,有“马”、“亚”、“射”、“戍”、“师”等,主持征战。这  相似文献   

3.
释“司马”     
《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课本注:“左司马,官职。”这样的注释固然没错,但过于简略。“司马”并非一般无足轻重的官职,而是军中管理事务、执行军法、参与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成员。①“司马,执行军法的官吏。”②“司马,掌军政之官。”可见,司马了解军中核心机密。这样的人成了内奸,私下向项羽泄露刘邦“王关中”的计划,绝对是心腹大患。否则,刘邦逃离鸿门宴,返回军中怎么会“立诛曹无伤”。释“司马”!西藏@王永东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周中央官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周官制,金文所记甚简,而文献记载又互相龃龊。本文拟对西周中央官制中一些至今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大家。一、关于三公西周是否设置“三公”官职,学者见解不一,或以为三公之说起于战国、西汉;或以为西周已设立三公职官。先秦文献多言周王之下设有三公。《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杜注:“三吏,三公也。”《周礼》多处职文说到周有“三公”。《逸  相似文献   

5.
职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职官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一个王朝的政权实质,而且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国家官吏是怎样具体地执行王朝的经济、刑律.军事等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方  相似文献   

6.
任人之长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②治民者,其任人④何如?”晏子对曰:“地不同生④.而任⑤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⑥。人不能同⑦,而任之以一事⑧,不可责遍成⑨。责焉无已⑩,智者有不能给(11);求焉无厌(12)天地有不能赡(13)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14),阿党不治乎本朝(15)。任人之长,不强(16)其短;任人之工(17),不强其拙(18)。此任人之大略(19)也。”[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问上·二四》,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莅:到,亲临。莅国,此指治理国家。③任人:任用人。此指选人担任官职。④地不同生:不同的土地不能生长同样的草木、庄稼。⑤任:委任,委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职官中,宰相名称和职权的变化最为频繁,情况最为复杂。宰是主持,又称太宰或冢宰,在殷代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相是辅佐君主礼仪临时设置的重要官职,《韩非子·显学篇》最早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作为协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长官的名称:“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在历史上,把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和职官名称的只有辽代。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许多事物上都有反映,周的发展在官制上同样有所表现,并为日后行政机构的分化和职官身份制的突破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周代官僚职能的分化阐述该制度在发生过程中“家”和“国”的分离,官职的分化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膳夫,又称膳宰,是周代负责王室饮食和祭祀膳食的官职,在西周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还有传达王命,参与国家行政和军务的权力。膳夫作为周代的职官,对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地位以及发展状况都深受周代礼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周官爵实际上是为其复杂的行政官僚体系所制定的礼仪等级规范,这在讲究尊卑高下秩序的周朝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对整个西周官爵体系作了一个粗略的梳理,并分析了在西周王室和诸侯两级官爵体制中官员流动对其命服的影响.此外,就官爵与封爵之间发生的一些平行交叉的状况进行了分缕,解释了有关"上公九命日伯"、"五侯九伯"、"伯""牧"等学界长期纷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阅读或教学中,有时会碰到古人用古称现象。例如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袁有守多惠政”。句中“袁有守”很容易使人误解。实际上只要掌握古代行政区划和古代职官的一些基本常识,就会知道:句中的“袁”是袁州路,为元朝行政区划名称,当时路的长官是总管而非“守”。唐以后从未设置郡级行政区划,也就没有“郡守”之官职,那么为何明人笔下会出现“守”呢?原来元朝的路级行政区划与唐以前的郡级行政区划相当,郡的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历朝历代都建立有庞大完备的职官系统。职官就是古代文武百官的通称,职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秦统一中国后,职官制度逐渐完备,随着封建王朝的延续,中国职官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职官制度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朝代的职官制度如何体现出封建统治的水平,通过它可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学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官职名称,但解释不细,有的还没作解释,下面谨就此作一点粗浅的阐释。(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相似文献   

13.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西楚伯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断句为"西楚伯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辛德勇认为,其中的"伯王"应作"主伯",其断句应为"西楚主伯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在秦汉典籍中,"伯王"常见,与之同义的"霸王"亦是常语,而"主伯"却几乎不见用例。因此,以"主伯"替换"伯王",意有不妥。"始"处于句末煞尾时,往往和"自"搭配,构成"自……始"格式;同时,"始"用作副词时,能和很多动词搭配,"始为"的用法在秦汉典籍中也很常见。"主命"的语法分布与"为天下主命"不符,而"为……主"的格式在文献中经常使用。"立"经常和其他动词连用作谓语,"命立"在文献中亦有用例。因此,此句的句读应为:"西楚霸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  相似文献   

14.
唐朝前期东都洛阳中央职官的称谓大致发生过三次变化。东都建立之初,东都职官一般在官职前加“都”或“东都”等字样,这时的东都中央机构多是实职,由于皇帝来往于两京之间,洛阳需要管理宫室、廨署的事务性官员,同时由于武则天为摆脱李家王朝的影响而久居东都,所设机构自是实职。武则天退位后东都职官一般称“留司”、“留台”,因中宗即位后,政治基点仍立足于长安,武则天留在洛阳的那套机构就成了留守性质。天宝以后,东都职官一般称“分司”,这时皇帝不再光顾东都,洛阳的中央职官只是长安的分设机构,成了安排闲散人员的地方。东都职官称谓的变化,体现了东都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的脉络及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洛阳政治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中月相词语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周铜器铭文中,许多记载有月、月相和日的干支,有的还带有“年”的记载,这是研究西周历法、西周各王在位年数以及西周铜器断代的最重要的资料。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郭沫若同志已经利用过这项资料,阐明了西周历史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他根据十五年趞曹鼎有“龏王在周新宫”的记载,纠正了过去文献记载共王只有十年或十二年的说法;他指出元年曶鼎与二祀趩觯都是孝王时铜器,在两年当中应该置一个闰月。这是十分正确的。近三、四十年以来,有人并根据西周金文中的纪年资料,判定了西周各王的在位年数,制定了西周的历法。但是,在利用这项资料以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月相词语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不正确,那么,判断也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16.
六师、八师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师和八师是我国西周时期的重要武装力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字材料均有其载。但由于史料的语焉不详,人们对它的职能、编制和职官等重大问题还存在着许多不同认识。搞清这些问题,对西周史,尤其是西周军事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几个“周公”,时间延续近350年.文章认为“周公”是西周时世卿世禄制下周王室卿士的一个封号,以姬旦始封“太王所居”之地而得名,其后由姬旦后人中为周王室卿士者所世袭.姬旦后人不再世袭“周公”封爵当是在东周考王时期,以“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为结束之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周代,尤其是西周,天子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兄长称“伯父”,又要按职官礼制对于二位方伯称“伯父”;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弟弟称“叔父”,又要该按职官礼制对各位州伯称“叔父”。由此也可见,《逸周书.本典解》成王称周公为“伯父”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师傅:教师的通称。《牵梁传·邵王十九年》:“羁贯成童,事就师傅。”封建东宫太子的教师即称“太子师傅”。经师:汉代指儒学学官,后泛指传授儒学经典的教师。《王文宪集序》:“经师人表,久资望实。”博士:秦时官职,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汉代始称太学中的教师。唐宋时有专  相似文献   

20.
“共和”是我国有确切纪元的第一个年号,古籍记载有两种不同的见解,谁是谁非,有必要考辨清楚。 第一种见解: (1)“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史记·周本纪》) 卫、齐、鲁、晋、管蔡等《世家》及《年表》所载,与此大致相同。 (2)“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凡十四年而宣王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 (3)张守节《史记·周本纪正义》:“《世家》云:‘釐侯十三年,周厉王出奔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羡,音延,墓道)自杀,卫人因葬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和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纪年》和《鲁连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