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11月,浙江省作出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两年多来,通过"五水共治",治出了秀水美景,治出了发展后劲,治出了法治意识,治出了干部作风,治出了百姓口碑,为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厦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已成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2.
北方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提高村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北方平原地区某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从技术可靠性、出水水质标准、工程建设总投资、征地拆迁和运行直接费用及运维监管等方面,对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集中处理"模式更适宜于研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结果可为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55):191-19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大省,但在经济发达的浙东地区,却存在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2013年浙江省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五水共治"的理念,即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方面来解决浙江省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五水共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当前浙江省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而是要从治理水资源带来的各种问题入手,推动经济发展,目标是既改良环境,又促进民生保障、经济发展,这也为台州市的污水处理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污水无害化排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本文在对农村污水污染现状和特点掌握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96):191-19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贵州省农民居住小规模设化已经形成(10-20户居住在一起),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压力。本文通过总结和比较国内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特点,结合贵州省农村居住地地形地貌、污水排放状况,为贵州省农村污水处理设计了"净化沼气+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并为我国今后农村污水污水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鹏 《华章》2009,(11)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农村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农村的污水特征及处理要求,介绍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几种模式,提出了今后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在对这一部署予以解读的前提下,刻画出"五水共治"政策场域,并建构政策拓扑体系,针对"五水共治"中的各要素划组措施集群。在此基础上,探索政策共同体建设,明确政策共同体的实现目标(形式合法性、民主正当性、技术科学性),以期对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污水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小城镇和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的分析,认为对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城镇和农村,应采用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措施,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浙江省抓好生态治理,推进“五水共治”的关键工作。以浙西南农村为例,以农民的治水共识、参与行为为视角,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五水共治”新形势下农民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政府、村企、农民“三联参与”新格局,提升农民参与治水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梅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总结了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是梅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成因,从做好基础规划、生活污水的排管、农村垃圾的"变废为宝"、旧房闲置的再利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农村住居环境治理的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农村污水的特点及危害,介绍了几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处理污水技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和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全国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地处城郊或乡村、交通状况对村治的影响不显著;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在村治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东部农村治理的民主程度略强些,更倾向于"海选"、财务公开周期短,不过村支书在其中多数村掌控财权。经济因素对村治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村,民主治理的程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经济发展对民主发展的正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活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为深度分析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干部督促和危害认知的视角,采用半非参数估计,依据江苏1046个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村干部卫生宣传和环境宣传的频率越高,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农户疾病发生与生活污水认知对生活污水治理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户蝇虫认知对生活污水治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党员身份对生活污水治理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县城周边村庄而言,距离县城较远的村庄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为越少。因而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加强村干部督促和村民危害认知,树立生活污水治理榜样,强化边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督促对优化农村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以河南刘村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考察了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治的影响.认为,农村人口流动有利于村治的改善.表现为(1)农村人口流动为村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资源;(2)农村人口流动造就了新的社区精英,并对原村治格局形成一定冲击,使原村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3)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带来了农村治安状况的好转和社区秩序的稳定;(4)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使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提升村治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贺雪峰所著<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一书,主要关注中国农村研究中的"整体性"和"主体性"问题.所谓"整体性",即提倡超越个案,通过划分区域类型来整体性地了解中国农村,以及提倡不割裂村庄各现象,通过"村治模式"来整体性地了解某具体村庄;所谓"主体性",即提倡从经验中找到中国的"真问题",拒绝以套用或修正西方理论为中国农村研究的出发点.这些无疑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茂刚 《培训与研究》2007,24(8):99-101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逻辑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法治国亦需依法治村。当前,中国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村干部法律知识匮乏,家族势力横行、"家族政治"把持村务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仍然落后。推进农村法治建设,要以国家重视为基础,以普法宣传为关键,以打破"家族政治"为突破口,以基层政府指导为助推剂,为依法治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不仅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保障农村和谐稳定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播放"鱼儿的家":由河岸上绿色的草、鲜艳的花、高大的树和河里清澈的水、欢快的鱼,转变成河岸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以及河里由一个个排污管道排放的污水和奄奄一息的鱼儿的动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在当代的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