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搭配问题,历来是复式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搭配得当,教学计划就能顺利完成,效果较好;搭配不当,教学就会顾此失彼,效果就差。复式班是一种特殊的课堂组织形式,复式课堂就必须有一种相应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此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动静搭配,所以说动静搭配是复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动”指的是直接教学,“静”指的是自动作业(又叫间接教学)。动静搭配是指在一节复式课中,把每个年級的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和原则进行科学的安排,使它配合协调,既统一于一个课堂,又分别体现在各年级的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在复式班上课,不但要搞好直接教学,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也要布置好自动作业,使它紧紧配合直接教学,起到为直接教学作准备和巩固直接教学效果的作用。习惯上,我们把直接教学叫做“动”,自动作业叫做“静”。这里,我想就复式班教学的动静搭配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和做法。复式课堂教学中的动静搭配,并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形式。在一堂课上,究竟哪个年级先动,哪个年级后动,怎样动,怎样静等等,是由各年级的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等来决定的。从年级上讲,一年级儿童的自动作业能力和  相似文献   

3.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复式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动静交叉搭配的结构形式,在动与静结合中进行学法指导。 动静结合——动中“举一”学法,静时“反三”训练。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对他的教诲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复式教学要达到使学生好学,学会和会学的目的,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来看,也要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动中“举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方法;学生在静中“反三”——通过分析、类比、推理、综合,由此及彼,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4.
动静搭配有机结合陈建国在复式教学过程中,“动”与“静”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动静搭配是复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动静搭配的有机结合要从“横向”搭配和“纵向”交替两个方面来考虑“横向”的动静搭配是指各年级间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搭配。它是教师同时...  相似文献   

5.
复式班学科搭配的原则□高正绪民族地区多复式教学班,教师要在同一课堂中,完成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要提高复式课堂教学效率,除搞好动静搭配、处理好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的关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处理好作业与弹性作业的关系之外,还必须从教材内容出发,合理搭配学科...  相似文献   

6.
怎样在复式班里上好音乐课呢?下面谈谈几年来在复式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一、怎样安排音乐课复式教学结构是由动静轮换组成的。如何合理地安排好动静搭配,一直是复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更是复式班音乐课教学的难点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动静程序。音乐课直接教学时间长,学生动的多,如果一个复式班中,几个年级同时要排音乐课,干扰太大,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那么音乐课应与哪些课搭配呢?  相似文献   

7.
教学文摘     
复式教学的原则 一、动静同步和谐。“动”指复式教学中发声的教学过程。如启发、讲解、讲论等。“静”指复式教学中不发声的教学过程,如自学、思考、独立作业等。动静同步和谐指复式教学要做好各年级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及环节等方面的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8.
有些复式班教师认为:教复式不如教单式,授课时间短,没有工夫让学生思考问题。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进度才能完成。其实不然,教复式与教单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分年级交叉教学,而搞好动静搭配则是复式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如果在动静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注重思维训练,是完全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静”中设疑,自学练思复式班必然是高低年级混编,思维训练应高低有别。因为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头脑加工过程,较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多,因而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要求也就必须相应提高。因此,可以在“静”的年级中(特别是较高年级)精心设计合适的、具有一定思维性的课前自学思考题(即预习题),让学生自己钻研,作出答案。如一位老师在一、四年级复式教学中异科搭配,把直接教学重点放在一年级。第一轮,  相似文献   

9.
搞好复式教学,我们认为主要应抓好:备课、动静搭配、教学线路、精讲多练、自动作业和发挥小助手作用等几个环节,使之相互补充,有机配合;以便复式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1.努力备好课。复式教学在一节课内要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任务,直接教学的时间相应减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对重点、难点、关键进行反复推敲,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妥善处理动静搭配,合理安排教学线路和自动作业,考虑好板书布局,准备好必要的教具等。在编写教案时,对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应有机穿插,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看书,思考和计算的机会。复式班的教案要体现一个“复”字,对同一个班的两个年级的两种教材都要全盘考虑纵横兼顾,精心设计教  相似文献   

10.
单班复式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农村小学,今后复式班教学更有其实用的价值。在单班复式教学工作中,有一些教学上的特殊问题,如备课的顺序,动静的搭配(即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压缩直接教学时间,以及支配自动作业等等。这些问题在单班复式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必须要妥善  相似文献   

11.
复式教学中的班级搭配,座位搭配,课程搭配,动静搭配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差。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比较科学地搞好这些搭配,才能提高复式教学的质量。班级搭配。山区村小的教学形式多为两级复式,亦有多级复式。一般以相间年级搭配为宜。相间年级编班,教材深浅差别大,不易互相干扰。更重要的是,自学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年级搭配编班,便于组织安排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  相似文献   

12.
一、实践性原则。进行动静搭配时,要考虑教材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习情况和年龄特点,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情况。动静搭配是否合理,要在教学中检验,如果原定的动静搭配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行不通,教师就应及时作出恰当调整,使之符合教学实际。二、统一性原则。动和静的关系不应只是简单的讲和练的关系。在一节课里,对一个年级来说,动和静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动和静都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复式经验提高教学效率金贤梅合理安排“动静搭配”,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分层次设计“自动作业”等,这些都是复式教学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合理运用上述复式教学经验,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学得灵...  相似文献   

14.
复式教学,是教师在同一节课内完成不同年级的教学模式,它既要落实每个年级的目标教学,又要实现与单式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在偏远山区,复式教学仍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模式。本文从动静搭配、垂直互动等传统复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探寻教学方式的改变,选择以辅导型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升复式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复式教学中,往往由于时间不足而缩简了教学内容的情况是存在的,所以如何腾出比较多的时间作完整的、有系统的重点分析,或如何去紧缩讲解时间而又能得到预定的效果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认为必须注意到:两级教学的动静搭配、多运用直观方法、环绕课文内容适当的布置预习性的作业、和结合课外活动充实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才能解决教学时间的矛盾——节约了教学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复式教学中的“动”指的是直接教学;“静”指的是独立作业。直接教学和独立作业(又叫自动作业)是复式教学中两个特有的而又经常使用的概念。直接教学就是教师对某个年级的学生直接进行教学:独立作业就是教师在某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前,对其他年级的学生所布置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要把两者妥善安排,合理搭配。教学工作才能和谐地进行。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和独立作业的动静搭配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明理就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复式班的思品课堂教学中,发挥复式的教学优势,精心做好“动”“静”安排,注意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现结合我县复式教学的实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明理的。 同科搭配的相邻年级相近内容同时教,分层要求,采用“同静同动式”和“动静合一式”。 一、“静”时自学,思考寻理 叶圣陶先生讲,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这个“导”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指向。思品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  相似文献   

18.
编写复式教案的五个“注意”教师在写复式教案时应注意以下五点: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一节课内要确定重点年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三级高初复式班,每节课一般可确定两个年级为重点,对这两个年级也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科、教材等特点有所侧重。二、划清路子,有条不紊。在一节复式课内,对各年级直接教学的先后顺序,在写复式教案时,要根据先数学,后语文;先复习,后新授;先低年级,后高年级;结合实际,灵活安排的原则,把各年级直接教学的路子安排合理,划分清楚。三、动静搭配,互相衔接。各年级直接教学的轮换次数,既不能一静到底,也不能交替  相似文献   

19.
复式班教学结构模式一般都是“交替式” ,动静搭配。作为复式班的教师都知道复式教学的大忌是动与静相互之间的干扰。尤其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表演、小实验、操作、朗读等 ,其干扰特别大。调控不当 ,课堂上便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 ,“动”、“静”双方都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因此 ,作为一个复式班的教师 ,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克服这种干扰 ,或者是避免、克服掉这种干扰。有些教师为了克服上述的干扰 ,无论是直接教学时间 ,或者是自动作业时间 ,即使是教学内容(或作业)需要开展的小表演、小实验、操作实践、朗读等等 ,一律删除不做。直接…  相似文献   

20.
复式班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横向思路设计,在课堂呈现的状态是直接教学的动态步骤与自动作业的静态步骤先后有序的交替。按纵向思路设计,是根据年级和学科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体现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方法的,这同单式班教学有着共同之处。把横与纵不同角度设计的不同结构融为一体,体现在复式课堂教学中,便是复式课堂教学结构的特殊所在。这个特殊性表现在既要合理搞好横向搭配,合理安排“动静”程序,又要注意纵向动静教学步骤的承接有连贯性。在复式教学中,就要根据动静教学阶段的不同特点,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动时举一,静时反三。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复式课堂教学中运用这条原理,指导学生自觉、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