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独生子女普遍化和核心家庭数量的逐年上升,孩子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万般迁就,孩子与同伴交往减少,为他们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幼儿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和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就哭闹(或告状);争抢别人的玩具;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独自生闷气;有时甚至因为不开心的事情伤害自己。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3.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5.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现在已被广大家长所接受,突出表现在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时的慷慨大度上。据调查,95名儿重中家长每月给孩子购买一件以上玩具的,就有49人,占调查人数的51.6%;从观念上来说,有62%的家长都认为购买玩具应买孩子喜欢的玩具,只有这样才能使玩具更好地发挥作用。那么,除了玩具,还有没有孩子喜欢玩的别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调查表明:3至6岁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喜欢游戏材料,如泥、水、沙、石子、树叶、小棍、小瓶子等,在各年龄阶段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顺序中,游戏材料均能排在前三类,这就给我  相似文献   

6.
<正>上周末,表弟带着他五岁的女儿来家里玩。一进门,我三岁的女儿就把玩具搬出来,说要和姐姐一起玩。可没几分钟,女儿就哭着跑过来告状,说姐姐不让她玩,"姐姐说所有玩具都得她先玩,玩够了才能给我玩。"我劝女儿":姐姐是客人,你是主人,你应该让着姐姐。"女儿懂事地点点头,停止了哭泣,这事儿就过去了。后来,两个孩子又去小区健身场玩。表弟的孩子看见别人玩什么她就想玩什么,非得叫别人从玩的器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4,(1):120-121
我家孩子快2岁了,特别小气。平常有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她把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下,她都不肯,拼命说:“是我的,我的!”别人动一下她的东西,马上就会大哭,还打人家。就连大人逗她玩,说把她的玩具拿走,也要大哭,怎么会这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改改呢?  相似文献   

8.
我们幼儿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上幼儿园不准带玩具。最近,我班又添了十几名新生。本来,入园一段时间的孩子已经步入正规,这样一来,常规全打乱了。开始,我允许部分新生带玩具来,因为他们手里有东西玩就不哭闹了,可是别的孩子看见了也着急,于是我就干脆让全班幼儿每人带一件玩具来,上课时放到玩具橱里,下课游戏时再让他们玩。孩子们非常高兴。有一次,晓雨过来告状,说刘亚特不给他玩“大吊车”。我问明了情况,对晓雨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不能去抢,你应该好好跟人家商量,用你的飞机去换他的吊车,试试行不行?”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9.
她笑了     
她笑了文/樊玉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最开心。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玩具、自由结伴。今天,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很快就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地玩了起来。这时,我发现马××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球网,愣愣地看着别人。(她是我班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善言谈,小朋友也...  相似文献   

10.
专家热线     
Q孩子为何总爱抢别人的玩具?丁丁今年4岁,这个寒假,他去表哥家里和表哥一起玩。可一到了表哥那里,他就开始抢表哥的玩具,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先让我玩。看着孩子那么霸道,我真的很担心,立刻去大商场给丁丁买了玩具,可丁丁虽然抱着自己的玩具,还是要抢他表哥的玩具,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我从不给女儿买玩具,但我乐于跟孩子一起玩沙,玩小石子,玩泥巴。有次她过生日,见我从外面回来,她就问:“爸爸,你给我的生日礼物呢?”我牵起她的小手说:“走吧,我陪你到沙堆上玩去———这就是爸爸给你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得哭着回来,要我为她去“报仇”,我只是为她做了一个沙袋,要她每天练练小拳头。我并不是要她把小拳头练硬了去打人,我只是希望她成为一个别人不敢轻易打的人。孩子随手画的一个一点也不圆的太阳,一个头大身子小,嘴巴是四方形的洋娃娃,还有她在幼儿园获得的一朵朵小红花……我都给她当宝贝似地装进了特…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参与了对一些地区幼教工作的调查,了解到不少幼儿园的玩具没有真正对幼儿开放:有的幼儿园长期把玩具放在贮藏室里,或锁在各班的玩具柜中,舍不得给孩子玩,只是在上课时由教师拿出来,让少数孩子给大家作作示范表演,多数孩子只能享享眼福;有的只是在有人参观或重大节日时,才有控制地交给孩子,与其说是让孩子玩,倒不如说是给别人看;有的幼儿园的玩具,竟由园主任统一保管,每次活动前,由带班教师向园主任领取,用后便立即归还。  相似文献   

14.
上周末,表弟带着他五岁的女儿来家里玩。一进门,我三岁的女儿就把玩具搬出来,说要和姐姐一起玩。可没几分钟,女儿就哭着跑过来告状,说姐姐不让她玩,"姐姐说所有玩具都得她先玩,玩够了才能给我玩。"我劝女儿":姐姐是客人,你是主人,你应该让着姐姐。"女儿懂事地点点头,停止了哭泣,这事儿就过去了。后来,两个孩子又去小区健身场玩。表弟的孩子看见别人玩什么她就想玩什么,非得叫别人从玩的器  相似文献   

15.
周训男 《贵州教育》2010,(17):22-23
在农村的动教活动中,户外活动时间常看见孩子手上的玩具就是高跷(不结合孩子年龄特征制作的离地面15厘米左右的木棒式高跷)、竹推车(只能适合小班孩子玩的独轮车)、跳绳和陀螺之类的玩具,玩具制作毛躁、既不安全又不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近期活动目标来进行层次性地投放,也不管孩子是否动得起来,教师们只是为完成自己的自制量而随所教班移动这些玩教具。作为新上任的保教主任的我就想:  相似文献   

16.
常有些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懒,不愿起床上厕所,老是尿床”;“我3岁的女儿今天把朋友家的玩具带回来了,家里那么多玩具她都不玩,怎么偏偏要拿别人的”;“我儿子4岁了还怕鸡,看见鸡就逃”等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令人烦恼的行为,家长常常不能确定诸如此类的行为是否正常,该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10,(1):14-14
丁丁今年4岁,这个寒假,去他表哥家里和表哥一起玩。可一到了表哥那里,他就开始抢表哥的玩具,“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先让我玩”。看着孩子那么霸道,我真的很担心,立刻去大商场给丁丁买了玩具。可丁丁虽然抱着自己的玩具,却还是要抢他表哥的玩具,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早教在线     
Q圆圆1岁3个月了,以前很喜欢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大家都夸她大方。可是最近,我发现圆圆没那么大方了,不让人碰她的童车;对“给我吃一口”的要求也充耳不闻;小朋友到家里玩,她总是很警惕地看着对方,不让人家动自己的玩具,但她动别人的玩具倒是毫不客气。怎么越大越抠门啊? A宝宝的物我关系在不断地完善,渐渐地了解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其实宝宝并没有抠门,只是她以为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以后就不再是自己的,所以才有了保护和警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多多引导圆圆感受与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快乐,淡化圆圆的抠门表现,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醒她主动分享。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玩具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教育导刊》2006,(7):11-14
对于大多数游戏而言,玩具都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没有它,游戏不能进行。在现代家庭中,买玩具是育儿过程中父母普遍的消费行为,而费用之高、用心之苦,几乎是年轻父母们皆具的体验。他们常常:不断给孩子买新玩具,什么时髦买什么,要什么买什么;把玩具给了孩子就不管了,好象完成了一件任务;非常害怕孩子将玩具玩坏,不但谨慎地收好,而且不让别人家的孩子看见;迷信商家和专家推荐的玩具,认为只要给孩子玩就能让他得到各种发展的机会;越复杂的玩具越好,越漂亮的玩具越好;……玩具是物,而不是人,因此,它永远不能成为我们的目的。将物视为目的,是异化的…  相似文献   

20.
玩具中的爱     
玩具的魅力真不小,它使我和孩子贴近了,有了共同的话题。我是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娃,自小没有尝过父母给自己买玩具的喜悦,没有体验过得到新玩具的心情。曾捡到城里孩子留下的“破旧”玩具,心情兴奋,夜夜都抱着玩具甜滋滋而睡。我一直都想试试真真正正地拥有很多的玩具,一下子满足自己这十几年来的玩具瘾。当上了幼儿教师后,面对一大群闹哄哄的孩子,刚开始真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有点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并不是如别人说的自小便喜欢上孩子,是玩具使我爱上当“孩子王”。【】二○○六年五月号下半月教育导刊我看到孩子们在玩玩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