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倩 《新闻爱好者》2010,(2):176-176
近年来,媒介自身的活力增强.对社会新闻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尤其是对司法的监督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在媒介对司法的监督中,媒介通过报道司法活动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法官对某事件的判决.甚至最终妨碍司法公正,出现“媒介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2.
关于媒介对司法的监督,学界将主要认识集中于“媒介审判”效果的发挥,反对媒介对司法领域进行介入,较少关注媒介监督对司法的正效应,相当一部分学术论文中存在将“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的定义混淆,或将媒介报道司法的实践直接划归到“媒介审判”领域的现象.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媒介对司法监督的正当性入手,讨论媒介参与对司法公正的促进作用.对“媒介审判”及其负面效应,暂不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的概念、功能、效果等方面对二者作了比较和区分,指出媒介审判的形式及其危害所在,给出相应的对策,以防止正当的媒介监督滑向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4.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法律界甚至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关于媒介审判的研究多为讨论媒介审判的负面效应及消除媒介审判的对策。本文从我国媒介审判产生的根源出发,考察它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柴文静 《今传媒》2023,(5):125-128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当今法学界与新闻传播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督司法本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传统的舆论格局发生变化,媒介审判现象频发。厘清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问题,有利于新闻媒体明确自身角色与责任,形成媒体与司法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试图为划定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提供建议,探索防止新闻媒体越界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孙博 《新闻世界》2014,(6):266-268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媒介审判”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研 《新闻世界》2010,(4):100-100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法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媒介审判”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媒介的片面报道会影响法治原则,损害司法权威。新闻学界和法学界普遍将“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概括为媒介越位和司法缺位。然而认真分析2007年的“彭字案”、2008年“许霆案”及“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等近年来典型的“媒介审判”案件,新闻媒体和司法部门都做了它们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媒介审判”现象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分析“媒介审判”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何静 《今传媒》2011,(12):23-24
社会的发展,新闻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闻与司法二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新闻界和学者的重视,就有学者提出大众传媒滥用、错用监督的权力而易于出现"媒介审判"的现象。本文从"媒介审判"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国当前司法体制下传媒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新闻传媒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1981年的"庭审报道第二案"是美国庭审报道领域的宪法里程碑。从该案件开始,美国法院对待审判公开与庭审报道的态度开始趋于折中,在原则上保证审判公开,同时对可能有损审判公正的直播方式加以适当限制。随着美国传媒不断呼吁通过公开的监督来保护社会和新闻界的权利,公开审判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当代美国法官平衡审判公开和公正的媒介素养能力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传媒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同目标,但媒体监督"度"的掌握极其重要,媒体监督过"度"便会演变成媒介审判,而媒介审判会对司法的正常运行和司法公正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把握好媒体监督的"度",使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两者平衡发展,进而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潘玥 《新闻世界》2014,(10):167-168
媒介审判是以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使媒介凌驾于司法和法律之上,同时又让媒体角色产生错位。本文以郭美美案为例,从成因、预防等方面破解媒介审判现象,同时参考美国相关措施,对我国防止媒介审判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9.
蒋丹彤 《新闻世界》2011,(11):192-193
2010年8月1日许霆获假释,许霆案从一审判决犯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到一审重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2万,结果变化悬殊。许霆的律师杨振平表示,媒体的舆论监督起到了很大作用。重审判决也是媒体的力量,舆论监督的力量。很多人也由此将许霆案看为媒介审判的典型案例,社会各方面对此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由此引发了如何正确处理媒介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关系的思考。本文仅以许霆案为例,从媒介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关系即平衡统一,不缺位、不越位,媒介监督对于司法审判的有益作用以及媒介审判的不利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使二者关系和谐发展以达到最佳效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