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男排的快速多变进攻战术,在国际比赛中显示一定的优势,但强攻与防守处于劣势。这次全运会的决赛如何呢?我们通过现场统计和观察,对快攻、强攻、防守等提出一点看法。坚持快速多变打法,努力提高强攻威力快速多变是我国排球运动的风格。从全运会决赛的情况看,各队都在努力坚持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男排防守技术在进步近几年我国男排的水平总在世界第十名左右徘徊,原因何在?我国许多教练认为,主要问题是我国男排主攻手的强攻能力差,反击扣球不力,造成得分困难而比赛失利。但我认为在提高强攻能力的同时,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去抓防守的提高,忽视这一点,我国男排要翻身,走向世界只是一句空话。七十年代世界各强队都注重发展高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男排比赛在山东落幕,在省篮排中心领导的关怀下,河北省体校男排教练组全体教练员有幸全程观看了小组比赛。河北省男排在参加全运会决赛的十二支球队中,是一支实力较弱的球队。但是经过四年的努力和全运会赛场上的拼搏,由第十届全运会的排名第十二提升到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排名第十,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其中河北省男排报名参赛的十二名队员中有八名队员由河北省体校选材、训练、输送到河北省男排,占参赛人数的66%。主力队员七人中,有五人出自河北省体校,占主力队员的71%。从我省体校男排在省排球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来看,省级体校在业余训练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决赛在全运会大多数项目之前,于八月十二日在新疆乌鲁木齐胜利结束。这次比赛,是全国男排各路劲旅的一次大会战,是七八年二月全国排球工作会议以来,向世界高水平进军的一次大检阅。为了落实排球工作会议的精神,迎接第四届全运会,各省市排球队,从思想建队到选材培养,从身体训练到技术战术训练都有显著的进展,从年龄、身高、弹跳等各项数据来看,我国男排正处  相似文献   

5.
强攻是我国男排的薄弱技术,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和国际强队相比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从国家男排国际比赛的临场统计来看,我国的强攻手在发挥好的时候可以达到35%或35%以上的命中率,差的时候只有20%左右,有时还出现低于20%的情况。一般的国际强队强攻命中率几乎都保持在35%左右,苏联队则经常保持在50%或高于50%的水平。这些差距是造成我男排在国际重要比赛时成绩不稳定和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一攻中扩大快攻战术范围的问题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在比赛中也时尔能看到一些半到位的球较勉强的组成远网快攻的打法,如远网的快球和“2.5”球,由此连想到是否能有意识的以远网快,变战术体系作为不到位进攻的新形式,来解决我国强攻薄弱这一老大难问题呢?带着这一设想和课题,1977年冬训有幸被邀前往福州部队男排协助工作时,进行了试验和调研。一、福部男排的状况及对强攻课题的看法: (一) 福部男排的概况: 福部男排1973年组建,同年为全国联赛第33名。经短短几年的奋战,于1976年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在国内外的排球比赛中,网上扣拦的对抗和争夺越来越激烈,促进了各队技战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队单靠快攻或单靠强攻都不可能去赢得比赛的胜利。我国男排的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在世界排坛处于领先地位,快攻手汪嘉伟、王铁山分别曾获得世界杯男子比赛的扣球第一名,但是由于强攻水平低,缺少优秀的强攻手,是中国男排未能称雄世界排坛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努力培养出世界水平的优秀强攻手已成为我国男排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后排防守,是我国男子排球存在多年的薄弱环节。统计资料表明,建国以来最高水准的五届全运会男排决赛,后排防守成功率提高的湖北队也只有48%左右。同国外强队的65~75%的成功率相比,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尽管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杨昊与加莫娃在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和决赛中的技术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攻手杨昊与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加莫娃在发球、进攻和拦网得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弱点仍是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强攻不强是我国男、女排球队的致命弱点,这已引起了我国排球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攻防技术日臻完善,比赛规则的重大修改,时强攻手,不仅在个人技术、战术以及身体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因素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一些排球强攻手必备的心理品质,以解决当今我国排坛强攻手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虹 《体育科技》2012,33(3):42-46
现代排球运动竞争激烈,技战术变化多样,"全面型"、"立体化"已成为进攻战术的主导,合理、简练、实效的"快速多变"打法是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第11届全运会男排决赛阶段,前八名各队比赛的发球、一传、拦网、扣球以及防守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队的主动得分环节以扣球为主,得分手段单一;发球和扣球的攻击性不强,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对强攻的拦网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排球比赛中,快攻和强攻犹如一个拳击手的两只拳头,单靠其中的一只拳头是不可能在比赛中获胜的。国内外比赛实践表明,如果只有快攻而缺乏稳健的强攻手,往往会出现得权容易得分难的局面。但是,在我国男排各线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强攻较差的问题,这个现象虽然早就引起了重视,并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收效不大,我国男队强攻的威力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哈尔滨举行的今年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四届全运会的冠军四川队对亚军江苏队,江苏以3:1获胜。现根据这场比赛的有关统计资料,着重谈谈传二手的进攻能力问题。从表1可看出仅江苏队扣球得分一项,几乎超出四川队一倍,江苏队扣得19分,四川队扣得10分,江苏队扣球进攻得分占全部得分的35.8%,四川队仅占20.8%,其中江苏  相似文献   

14.
刘玉才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3):13-14,30
与欧美强队相比,我国男排网上强攻不占优势;我国男排要想跻身世界强列,除应坚持原有快速多变的技战术之外,还应着重抓好发球、接发球和近网进攻三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第十四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于1998年11月29日在日本落下帷幕。通过观察这次比赛,笔者对当今世界男排格局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探析。1 当今世界男排格局从比赛成绩和比赛场面来看,以意大利和南联盟为代表的“全面型”球队占据了第一集团的位置。他们身材好,技术全面,集亚洲快攻与欧洲强攻于一体,攻防平衡。以“力量型”打法为主的球队,像荷兰、俄罗斯等属于第二集团,这一集团身材高大,扣球力量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球队,仍以快攻为主,强攻难与欧美抗衡,仍属第三集团。2 世界男排发展趋势2.1 身体素质方面随着排…  相似文献   

16.
郑卸撮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82-484,489
通过把集对分析(SPA)中的联系度引入到2002~2003、2003~2004赛季“步步高”男排总决赛中浙江男排和上海男排的扣球得分情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浙江男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疲软、传统强攻3号位进攻点减弱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发现上海男排通过强有力的进攻和有效的拦网较好地遏止了浙江男排的进攻势头。利用集对分析从同、异、反3方面对扣球环节上给予充分的肯定,既肯定球队现有的优势,也提出了球队潜在的劣势。  相似文献   

17.
一、对防守的几个认识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排球运动员的年轻化和高大化,各队进攻能力不断加强,网上争夺日益加剧,攻防矛盾更加尖锐,存在已久的攻强守弱、攻防失调的趋向更为明显。据统计,男排防守成功率一般仅为30%、40%,有的队甚至只有20%;女排很多队防守成功率亦只在50%左右。特别是第五届全运会之后,各队都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队员结构起了变化,身高普遍增长,但基本功较差,战术意识不强,比赛经验不足,水平有所下降。倘如不重视加强防守训练,大力提高防守能力,进攻与防守这一对矛盾就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进攻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比赛统计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男子排球联赛中,男排的进攻现状为:强攻仍是各队采用的主要进攻和得分手段;后排进攻运用的比例增加;快攻失分率在一攻和防反中均低于强攻;跳发球已成为各队发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进攻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锋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76-78,81
通过现场比赛统计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男子排球联赛中 ,男排的进攻现状为 :强攻仍是各队采用的主要进攻和得分手段 ;后排进攻运用的比例增加 ;快攻失分率在一攻和防反中均低于强攻 ;跳发球已成为各队发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男排在拦网高度和技巧方面发展很快,比赛中经常出现运动员用拦网动作将对方的大力扣球或吊球直接拦了回去。这种拦回去的球速度快,路线短,突然性大,拦死率高。使拦网的得分数急剧上升。以一九七五年第三届全运会男排前八名决赛与一九七九年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前十三名决赛相比较,后者拦得次数比前者增加了一倍。在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决赛中,拦发球的次数很多。据统计,在十场比赛中,发球被对方拦网的共有24次,平均每场互拦发球2.4次,最多的达8次,其中拦死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