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债逼出《高老头》《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可是,谁能相信,这部长达80万字的洋洋大作,竟是他因负债而被逼写出来的?据说当时巴尔扎克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负债累累,急需用稿酬来还债,于是他每天写作长达20个小时。为了提神,就喝很浓的咖啡。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惊人的速度写出了《高老头》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  相似文献   

2.
负债逼出《高老头》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情节曲折复杂,故事引人入胜,谁能相信,这部长达80万字的洋洋大作,竟是他因负债被逼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负债逼出《高老头》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情节曲折复杂,故事引人入胜,谁能相信,这部长达80万字的洋洋大作,竟是他因负债被逼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负债逼出《高老头》《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情节曲折复杂,故事引人入胜。谁能相信,这部长达80万字的洋洋大作,竟是他因负债被逼写出来的?据说当时巴尔扎克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负债累累,急需用稿酬来还债,于是他每天写作达20个小时,为了提神,就喝很浓的咖啡,用惊人的速度写出了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喜欢读古今中外名著。名著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和知识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很多名著的诞生,都是作者在极其艰难和无奈的生活环境下被逼着写出来的。负债逼出《高老头》这部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世界名著,情节构思复杂,故事引人入胜。谁能相信,这部世界佳作竟是巴尔扎克因债务所迫被逼着写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三大名著问世极为稀奇有趣。债务逼出了《高老头》,车祸造就了《飘》,吵嘴催成了《鲁滨逊漂流记》。《高老头》的作者巴尔扎克,在写作这部作品前负债四万五千法郎,急需用稿费来还债。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常常发出怨言:“经济的窘迫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睡得少,什么人也不见。”“我受着债主的迫害,没有一分钟安静……  相似文献   

7.
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成热的标志。长期以来,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高老头的形象,特别是他的父爱,非常引人注目,学术界也颇有争论。一般说来,有的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因负债而逼出《高老头》巴尔扎克为了用稿酬来还债,不得不一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连饭都顾不上吃,只能靠咖啡来提神。由于灵感所致,仅用数天时间,一气呵成,终于写出了长达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高老头》。 车祸引出《飘》1926年,米切尔在一次车祸中脚部受伤,被迫退职,在家疗养达数年之久。她的  相似文献   

9.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的基石,它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集中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分析论述《高老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巴尔扎克对高老头的描写全部集中在父爱的欲念上,通过高老头爱女儿却被女儿抛弃的悲剧性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老头》中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刻画分析,进一步总结巴尔扎克的主要创作风格。即主张真实反映生活,严格摹写现实,创造伟大的典型,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写,注重人物语言表达。《高老头》总体上体现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论。  相似文献   

12.
欧爱萍 《考试周刊》2013,(90):14-14
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创作了鸿篇巨制——《人间喜剧》,把现实主义文学推向发展顶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人间喜剧》的基石,拉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高老头》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批判了金钱对人心、社会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在他的《高老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十分宠爱女儿的人物形象——高老头。高老头不惜为两个女儿花尽毕生的财产和心血,给她们无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仅从阶级角度将高老头的父爱归结为封建宗法道德的体现或认为是父性基督之爱都是片面的,高老头的父爱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本文将结合《高老头》的文本细节,从两个方面探究巴尔扎克赋予高老头如此复杂人物特性的原因:一是巴尔扎克本身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二是作者从小父母之爱和金钱的体验缺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巴尔扎克笔下高老头性格中父爱的分析,指明高老头的父爱不仅有时代阶级的烙印,而且也是人类的共同感情中的一部分,从而提出这部作品不朽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仅从阶级角度将高老头的父爱归结为封建宗法道德的体现或认为是父性基督之爱都是片面的,高老头的父爱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本文将结合《高老头》的文本细节,从两个方面探究巴尔扎克赋予高老头如此复杂人物特性的原因:一是巴尔扎克本身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二是作者从小父母之爱和金钱的体验缺失。  相似文献   

17.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一个高峰。它并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壮烈的场面,但却令人百读不厌,这是艺术的"秘密"——于平凡中见神奇。《高老头》在结构上有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一条描绘了被女儿掠劫一空之后而遭到遗弃,最后穷困而死的高老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高老头》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老头》的中心人物虽然不很明显,但决不是没有中心人物。无论是从窗口式的角度去透视作品,还是用阶层式的观点去分析作品,都不难看到作品各条线索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金钱至上。这个核心,把作品中的所有人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核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高里奥老头。因此说,高老头就是《高老头》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19.
初读《高老头》,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的这种强烈的情欲式专一的父爱,并且替高老头所遭受的不公平叹息,但如果沉浸于对高老头的研究,而忘记整部小说所展示的宏伟社会和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物,尤其是非常重要的拉斯蒂涅,我想对《人间喜剧》的总观就会有所偏颇。  相似文献   

20.
海湖 《语文知识》2000,(10):44-45
塑造人物,尤其是着力塑造的主人公,总浸透着作者强烈的真情实感。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概莫能外。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高老头》,当写到高老头死时,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