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彦军 《今日科苑》2008,(8):173-174
水下混凝土灌注管、桩离析、断桩、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是对水下混凝土的规范掌握不准确,及灌注技巧不熟练导致,本文结合自身灌注混凝土的经验教训,详述灌注混疑土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多年来参加桥梁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实践,阐述了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3.
钟雨军 《内江科技》2011,32(8):146-147
水下混凝土灌注由于其施工的隐蔽性、工艺的复杂性和连续性,容易出现钢筋笼浮起、坍孔等灌注施工事故,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与安全隐患。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是保证成桩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问题,亟待探讨、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前,桥梁桩基施工多为灌注水下混凝土,虽然灌注水下混凝土已经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但施工过程中不为人预知的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大到断桩,小到浮笼等,给施工带来影响并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赖鸣 《中国科技信息》2006,(8):104-104,101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灌注桩成桩的关键工序,运用科学、实用的水下砼灌注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深孔钻孔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环节,若施工工艺不当,往往会造成断桩、堵管、钢筋笼上浮、导管提漏等质量事故.因此,必须运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灌注工艺来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水下砼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中的关键工序,若施工措施不当就会造成桩缺陷,甚至产生报废桩,从而给施工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水下砼灌注中运用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因而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着重介绍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反映了我国水下混凝土灌泣桩工程的当前水平和先进经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了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堵管、导管漏水、钢筋笼上浮、混凝土离析、夹泥和断桩等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钻孔灌注桩是采用不同的钻孔方法,在地层中按要求形成一定形状(断面)的井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钢筋骨架吊入井孔中,再灌注混凝土(有地下水时灌注水下混凝土),成为桩基础。灌注桩的成桩过程是在桩位处的地下水或水下完成,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产生断桩等严重质量缺陷。灌注桩成桩质量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属于桩身完整性,常见的缺陷有夹泥、断裂、缩径、扩径、混凝土离析及桩顶混凝土密实性差等;二是嵌岩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钻孔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问题成因,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控制措施,保证了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成桩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史建兴 《今日科苑》2009,(20):120-120
本文针对钻孔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问题成因,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控制措施,保证了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成桩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其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工序,我们知道地下水文和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加上施工的机械、人员配合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极易发生导管进水、卡管、坍孔、钢筋笼上升等事故。这就要求,整个灌注过程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其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工序,我们知道地下水文和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加上施工的机械、人员配合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极易发生导管进水、卡管、坍孔、钢筋笼上长虹等事故.这就要求,整个灌注过程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瑞红 《内江科技》2009,30(4):105-105
桥梁桩基施工目前多为水下灌注混凝土桩,但施工过程中不为人预知的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大到断桩,小到浮茏等,给施工带来不良影响。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骨料的级配,计算出排水所需的混凝土量,控制好管的提升速度。  相似文献   

17.
袁俊利 《内江科技》2010,31(3):98-99
灌注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如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对于确实存在缺点的钻孔桩,应尽可能设法补强,不宜轻易废弃,造成过多的损失。经过补救、补强的桩须经认真的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质量极差,确实无法利用的桩,应与设计单住研究采用补桩或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钻孔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沿海地区。众所周知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环节,但往往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断桩、堵管、夹泥、蜂窝、少灌等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运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灌注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水下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是桥梁施工的关键,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制浆冲孔-掏渣清孔-成孔检测-下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混凝土-拆除护筒-验桩,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缩颈,甚至断桩等质量事故,不但经济上要蒙受损失,声誉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施工过程技术人员要全方位全过程现场监督指导。着重叙述水下钻孔灌注嵌岩桩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其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工序,我们知道地下水文和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加上施工的机械、人员配合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极易发生导管进水、卡管、坍孔、钢筋笼上长虹等事故。这就要求,整个灌注过程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