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动植物殘体而大量进入土壤的蛋白質,常含有丰富的氮素(約含氮16%),因而这些动植物殘体在土壤中的分介对于綠色植物生長具有很大的意义,而这一过程在土毀中通常是依靠各种氨化微生物来完成的,这类微生物包括好气細菌,嫌气細菌、放綫菌及霉菌。其中具有氨化能力的細菌又称之謂氨化細菌,下面我們选擇几种常見的,較为主要的氨化細菌介紹于下,这些細菌由于分离培养并不过于复杂,我們还可以考虑作为綜合細菌肥料中微生物群落的組成成分。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这类細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为细長的桿菌,1.5—3μ×0.5—0.8μ,  相似文献   

2.
一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紛紛成立了許多細菌肥料厂,虽然还都是新办的,却已經生产大量的細菌肥料供給农业生产的需要,这說明了我国人民已紧紧地掌握起土壤微生物这門科学,作为向大自然斗爭的武器,并使土壤微生物来参加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到目前为止,我們細菌肥料厂的生产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当前所踊現出来的許多細菌肥料厂,也只  相似文献   

3.
初中植物学下册第十二章植物的分类中,有細菌一課,細菌在自然界和对于人类都有很大的关系,教本中对各方面都广泛的提到,但为了使同志們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識、所以写了一些补充的材料,虽然文中所触及的面很广,但不能说是包罗无余,因限于篇幅,致使許多問題未能一一詳加述叙,仅作一般的介紹,以供同志们教学时的参考。細菌是最微小的单細胞植物,它的構造非常簡單,繁殖能力很强,繁殖速度也快,由于它們生理类型的多样性,并且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所以細菌的分布也最广,根据其外形可將它們分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大类。細菌的細胞主要是由細胞壁,原生質(細胞質)和核質等部分所組成,由于細菌体积非常微小,所以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时,就不如观察高等植物細胞时那样方便,因而常借助于一些染色的方法,来观察其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分离出来的矽酸鹽細菌具有許多有利的特性,它能分解土壤主要的組成部分——鋁矽酸鹽,釋放出鉀和其他的灰分元素,矽酸鹽細菌能从土壤的纖核磷灰石和磷灰石中使磷轉变为可吸收性的狀态,同时它能利用大气中的氮素。在培养基中接种不同細菌的試驗表明,培养基不論是接种純种的矽酸鹽细菌或者是接种和其他細菌混合的細菌,就使得在培养液中出現可吸收性的鉀,这一点証明了矽酸性細菌具有使非溶解狀态的鋁矽酸鹽轉变为溶解性鉀的特性。用其他細菌,如固氮菌和缺色素細菌的菌落接种培养基,并不能引起可吸收性鉀出現,这一事实証明了在土壤中分解鋁矽酸鹽的机能,并不是所有土壤微生物都具备的。矽酸鹽細菌分解鋁  相似文献   

5.
我們的科学研究活动小組,在前一阶段对我們自己所生产的綜合細菌肥料做了一次小型的,但颇有意义的实驗。現在我們特这次实驗的結果,作一初步的彙报,但由于我們的知識水平,整个試驗是不完整的,因之它的結果也只能作为进一步的試驗提供参考。我們的試驗是在小块的土地上做的,三月中旬在进行了必要的翻土和整地之后,均匀地施了一层人粪肥和鸡粪,然后將土地分成二小块,每块为一組,每组有八个穴,一组在穴內放綜合細菌肥料,一組不放作为对照組,然后在穴內各种入一块馬鈴薯。經三个月后,我們将二組馬鈴薯都收起来,綜合細菌肥料一  相似文献   

6.
这一章主要是討論植物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謝。它們的代謝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中学生得到清晰的概念,教师講述方便,因此高中生物学教本根据植物对碳素营养的不同方式把植物新陈代謝分为綠色植物的新代謝及非綠色植物的新陈代謝兩部分来討論。綠色植物屬于自养生物,能利用日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成为有机碳化合物,这一过程即称为光合作用;此外象綠色硫细菌及紫色硫細菌,也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这种光合作用叫做細菌光合作用。至于非綠色植物,如无色硫細菌虽然也是屬于自养性的植物,但它不能利用光能,祇能利用氧化硫化氢时放出的化学能来同化二氧化碳这种过程則叫做化能合  相似文献   

7.
一、植物从叶子吸收营养物質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質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广泛应用肥料: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供給肥料的方法通常有兩种,除掉土壤施肥外,还可以把肥料制成溶液或粉剂,喷撒在植物的叶子上。这样的施肥方法,我們称之为根外施肥。植物不是通过根系而获得营养的方式,則称之为植物的根外营养。关于植物有机体的地上部分,也能够吸收营养物質一事,是在很早以前即已发現了的。早在1878年农业化学家Boussingault就認为:植物在吸收水滴和  相似文献   

8.
抗生菌制剂即俗称为抗生菌肥料,是利用某些抗生菌作为肥料,施在田间,使之生長繁殖,产生分泌物(抗菌素)具有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長的功能。 5406号抗生菌剂通常即是以5406号放綫菌的孢子所制成的菌粉母剂,5406号放綫菌所分泌的抗菌素能抑制部分有害細菌的生長,如某些作物的立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甘薯黑疤病及多种炭疽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并能抑制一些作物的細菌性病害,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根,提早作物成熟,因而5406号抗生菌剂兼具农藥及生長刺激素双重功用。  相似文献   

9.
固氮菌肥在几种蔬菜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氮培养基以稀释倒平板法和种土法筛选自生固氮菌1株,以菌糠为载体制备固氮菌肥。研究表明固氮菌肥浸提液浓度低于50%时对小白菜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而浓度高于75%的浸提液对种子有一定毒副作用。固氮菌肥肥效试验中,菠菜株高菌肥组比菌糠组和对照组分别高16.1%和49.3%,空心菜株高菌肥组比菌糠组和对照组分别高31.2%和49.4%。菠菜叶片叶绿素总含量菌肥组比菌糠组和对照组分别高28.3%和34.5%,空心菜叶片叶绿素总含量菌肥组比菌糠组和对照组分别高31.9%和45.7%。菠菜维生素C(Vc)含量菌肥组比菌糠组和对照组分别高22.8%和38.2%。空心菜Vc含量菌肥组比菌糠组和对照组分别高15.3%和35.9%。结果表明,该固氮菌肥具有良好的肥力,能较好地促进蔬菜生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0.
黄鑫 《华章》2011,(12)
通过介绍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作用机理,比较农业生产中普通化肥和微生物菌肥的的使用现状,充分说明了微生物菌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对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发展微生物肥料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試教了六节課,教的是《生物学》第一册里的藻类、菌类、苔蘚几个植物类群。经过试教,初步体会到在生物教学中,在組织教材方面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一节課內知識之間的联系問題。生物教材里每一課的知識,如果不穿起一条紅线,就显得杂乱无章,沒有脉絡。应該用什么作红线穿起来呢?我觉得这条紅綫应該是知识本身的內在联系。具体地說,就是要正确地阐述构造跟机能之間、生物体跟生活条件之間的关系。可以用《細菌》一課的教学来說明这个問题。細菌的构造、营养、繁殖对于細菌来說原是统一的,它的营养跟构造相适应,它的繁殖跟营养有关連。讲这課应該先讲清細菌的构造,明确指出它的身体就是一个細胞,細胞里沒有叶綠体。随后由构造引述到营养,說明細菌因为沒有叶綠体,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它是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所面临的人口急剧膨胀,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微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又称白色农业)已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与绿色农业(植物生产)、蓝色农业(海洋制品)一起形成中国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中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将会在未来农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微生物肥料的含义,中科院院士、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陈华癸教授认为“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适度放牧     
按照生态学原理,土壤生长植物,植物被动物吃掉,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然后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变成肥料养分再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拿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这条生物链就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固氮蓝藻     
一、植物的氮素营养和固氮蓝藻绿色植物生长繁殖必需氮素。氮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它对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的生长繁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壤里,绿色植物需要的氮有三个来源:(一)大气里一部分气体状态的氮化物随着雨水从大气中进入土壤里来;(二)固定游离态氮的土壤微生物死亡后分解出含氮素化合物;(三)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里的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态氮。第一种来源所供给的氮鹽是极少的,每年每公顷不超过两公斤。而事实上是后两种来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地雷马勃菌——在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叫马勃菌的植物,它可是一种植物"地雷"呢!这种植物结果较多,个头很大,一个约有5千克重。别看它只是横"躺"在地上,可当人们不小心踩上这种"地雷",它便会  相似文献   

16.
适度放牧     
马宇龙 《中文自修》2007,(7):116-117
按照生态学原理,土壤生长植物,植物被动物吃掉,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然后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变成肥料养分再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拿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这条生物链就会出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繁殖和发育这一章涉及的面很广,与农业生产实践的关系更密切,而且这許多現象都是日常常見的,就学生的接受性講比新陈代謝一章容易多了,但是如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如何彻底地掌握这些理論,也还是值得研究的。为了搞好这章的教学工作,我願意將自己极不成熟的意見,提出与大家共同商討。不正确的看法,希望讀者給与指正。 講授植物的发育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譬如:生長、发育以及生長与发育的辯証关系等等概念。其中尤其是发育的概念,对学生講是比較难于接受。課本上講“在生長过程中細胞原生質还能不断的获得新的性質,使幼年植物进入成熟时期——繁殖器官达到成熟,这种植物內部性質的变化,就是植物的发育”。所謂內部性質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4种落叶果树土壤根际真核生物结构多样性,对石榴、桃树、银杏、樱桃土壤根际真核生物结构的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共得到2 368个OTUs,银杏样品的辛普森指数相对较低,香农指数相对较高,显示该样品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银杏样品的ACE指数和Chaol指数都比其他样品高,表明银杏样品群落丰富度相对较高。在属水平上,石榴样品真菌群落有4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18.68%)和镰刀菌属(6.77%)。桃树样品真菌群落有5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镰刀菌属(8.87%)和毛壳菌属(7.00%)。樱桃样品真菌群落有6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22.66%)、镰刀菌属(15.91%)及被孢霉属(11.16%)。银杏样品真菌群落有7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9.08%)和Parastagonospora(5.83%)。4种果树样品的优势类群主要是真菌,不同果树样品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银纳米颗粒和低温双重胁迫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中试规模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处理合成废水.通过测定人工湿地出水中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以及湿地上下土壤层内微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群落结构,分析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和土壤基质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地TN、NH+4-N去除率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3和0.692,呈显著正相关性.从暖季到冷季,银纳米粒子与低温双重胁迫使湿地下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并改变了氨氧化古菌属、硫针菌属、厌氧粘细菌、假丝酵母菌属、硝化螺旋菌属和菌胶团等脱氮功能细菌的丰度,从而影响了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特定微生物物种随季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沒有討論生命發生的問題之先,我們有必要來談一談,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物質基礎又是什么? 恩格斯說:“生命是蛋白质体存在的方式,这个存在的方式的重要因素是在於与其周圍的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謝,而且这种新陈代謝如果停止,生命也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解体”。这样的有新陈代謝作用的蛋白質在今天当然只有在有机体內才能找到,而有机体一般講來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於是德国細胞病理学家微耳和(Virchow,1821—1902)就主張細胞是生命的單位,生命只能由細胞開始,細胞以外就再沒有什么生命,因而有机体內除了細胞之外就不可能再有任何活的东西,並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