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历程     
<正>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航途中坠毁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里克·赫斯本德、威廉·麦库尔、大卫·布朗、卡尔帕娜·乔拉、迈克尔·安德森、劳雷尔·克拉克、伊兰·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起飞时,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即增强碳-碳隔热板)的材料。当航天飞机返回时,经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9日11点14分55秒(北京时间9日晚上23时14分55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搭载6名宇航员飞往国际空间站。此前“亚特兰蒂斯”号因天气原因两次推迟发射。此次发射是继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美国宇航局第二次发射航天飞机。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1日6时48分(北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失事,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噩耗传来,举世震惊。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最老资格的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升空,迄今已经执行了28次飞行任务。根据设计,每架航天飞机能飞行100次,哥伦比亚号在投入使用后曾在19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时间9日11点14分55秒(北京时间9日晚上23时14分55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搭载6名宇航员飞往国际空间站。此前“亚特兰蒂斯”号因天气原因两次推迟发射。此次发射是继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美国宇航局第二次发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25-25
3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并造成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令人震惊的是,当时“陪伴”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的数百条蠕虫竟然能躲过了此劫,在经历了高温烈火和高速坠地等多重考验后,依然从飞机残骸中“成功生还”,且继续在完全封闭条件下“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5月4日中午顺利返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4月17日发射升空时,携带了包括老鼠、鱼类、蜗牛和蟋蟀等共2000多个动物。在为期16天的太空飞行期间,宇航员们利用自己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实验,以便  相似文献   

7.
说航天飞机在未来空战中能“大显身手”,当然不无道理;但是,它是否可以在太空“随意”飞来飞去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需对航天飞机有所了解。航天飞机,亦称空间渡船,是本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载人空间飞行器。1981年4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点火升空成功,继后又有“挑战者”号、“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多次太空飞行。航天飞机总重达2000多吨,  相似文献   

8.
风险航天路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太空运行了16昼夜之后,离返回地面仅差16分钟时,于63千米的高空突然发生解体,致使7名宇航员遇难,造成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个大悲剧。这件骇人事故,再次说明包括载人飞行活动在内的航天事业,是一项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震惊了全世界,同时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航天飞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新一代的航天运载工具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众》2010,(4):12-13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不但能拍摄到航天飞机掠过太阳时的照片(上期介绍过).还能拍摄到“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地球多彩的地平线上投射的剪影。当时.“奋进”号逐渐靠近国际空间站.准备对接。“奋进”号航天飞机是在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2月8日清晨从佛罗里这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它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宁静”号节点舱,以及食物和空气清洁设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03,(8):45-47
“当时,我已经被告知就要从NASA(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退休了,因此问题的解决就交给了后任者。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从而在86年的1月导致了挑战者号失事”。说到这里,汉斯·马克(Hans Mark)停下来叹了口气。 3月13日,美国宇航局(NASA)原副局长汉斯·马克在日本茨城县筑波市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演讲。马克曾在1981年至1984年的3年间担任NASA副局长,指挥了美国航天飞机最初的14次发射作业。以“下面的讲话完全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为开场白,马克对2月1日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号是人类第一架投入实用的航天飞机,也是美国第一架投入商业运行的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飞,20多年里已执行了二十八次飞行任务,其间曾进行过数次现代化改造。 1969年初,美国成立了一个由副总统领导的专门研究载人航天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小组。该小组经过研究,建议首先研制一种经济效益高的飞行器,以发展空间运输系统,这种飞行器也即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种可贵的冒险精神,是众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之一。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2003年10月,杨利伟深知其中危险,仍登上“神州5号”完成我国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2004年年初,探测火星的“猎兔犬2”号在火星上壮烈牺牲,但“勇气”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还是被义无反顾地发射到火星上去。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1日,美国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这次它担负着十分特别的任务:充当“太空医生”,为“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临危”前的手术。为了防止手术中出现意外,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的同时,另一架“奋进”号航天飞机也在发射架上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15.
机长艾琳·柯林斯(EileenCollins):她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和机长,她拥有三次太空飞行经历和537小时空间工作时间。艾琳曾经是一名美国空军试飞员,1990年被美国宇航局(NASA)选为宇航员。1995年她首次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对接;1999年,艾琳更是完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一作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机长,在她的指挥下成功地将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5,(9):27-27
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早8点1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22跑道,使全世界都为之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4月17日成功发射升空,展开为期17天的太空任务。 在这次名为“神经实验室”的太空飞行中,主要集中在回答两个问题上:太空失重环境怎样影响神经系统的胚胎发育,以及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又怎样适应太空的失重环境,以了解穿梭太空对神经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为人类日后定居月球或飞往火星找出更容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03年2月1日上午,刚刚完成16天航行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球。然而,就在着陆前16分钟的时候,一直运转正常的航天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并在距离得克萨斯上空62公里  相似文献   

19.
太空蚂蚁     
“哥伦比亚”号的殉葬者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了,这是一次“科学研究之旅”。舱内的7名航天员分成两组,日夜不停地进行着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一项是来自纽约州锡拉丘兹市学生们的“太空蚂蚁”实验。学生们将蚂蚁放到一个称之为“蚂蚁工坊”的容器中,让航天员带到太空,航天员们在太空观察蚂蚁工坊中蚂蚁的行为、筑巢的情况,拍摄下蚂蚁的工作情况,并将这些资料通过航天飞机的通信下行线传给地面的学生。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太空失重环境对蚂蚁的行为和筑巢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东部时间4目下午2时38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在与火箭推进器、外挂燃料箱成功分离后“发现”号顺利进入轨道以每小时15000英里速度,向国际空间站飞去。今天是美国国庆230周年纪念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在国庆日点火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