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笔下的众多意象不仅带有丰富多彩的原型特征,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强烈鲜明的自我情感色彩和变幻多姿的个体意识,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对李白诗歌中频频出现的鸿雁以及剑等意象逐一探讨,进而剖析这些意象与诗人人格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杜甫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是在盛唐的文化大背景下成长的,盛唐的自主意识、豪迈洒脱与个性张扬熏陶感染了他,以致其在受到贬谪时心态不足其他时代文人那么深沉。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论李白与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集中使用"漂(飘)泊"这一词的诗人,在其"漂泊西南"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大量表现"漂泊感"的词语与意象。在这些"漂泊诗"中,杜甫赋予了它们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诗人报国无望的哀伤,浓厚的思乡情结,疾病缠身的痛楚等多重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5.
马是唐人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杜甫的咏物诗中也有咏马诗一类,借马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展现给我们一幅由盛世转衰的时代画面.他早期所写的马多才骏,他漂泊西南时写病马或者已无风发意气的马.这是他自身经历的反映,也是多种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反映.诗人在借马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同时也道出了社会的兴袁,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总之,杜甫通过咏马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信念,并且反映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象是反映诗人人格的一面重要镜子,由于人格的独特性,诗人的诗歌意象也有其独特性。本文以徐志摩的诗歌意象为例,运用诗歌的意象分析法,详细分析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尊杜""崇杜"特定文化背景下,诗坛盟主苏轼于"学杜"中,自觉结合自身坎坷的人生际遇,进一步发展了王安石尊崇杜甫人格价值的观点,注重对杜甫道德伦理价值重新进行改写、型塑和阐释,致使生前寂寞不彰的杜甫诗名在北宋日趋提升,并最终由诗人而史家、由史家而忠臣、由忠臣而圣哲,这一"圣化"的过程终于在南宋得以完成。随着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他的诗便为宋诗创作、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参照和标准,成为宋代诗人追慕、仿效之典范。他们学"杜"而变"杜",最终形成足以与"唐音"比肩、独具一代特色之"宋调"。这也就是苏轼刻意"圣化"杜甫之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和杜甫在宋代被推尊为典范,是宋诗发展过程中追求和谐的内在需要。诗人追求"仕"与"隐"之间的和谐,是陶、杜成为典范的人格因素;诗人对诗歌技巧与平淡自然的并重,是陶、杜成为典范的艺术因素;诗人追求身与心之间和谐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陶、杜成为典范。  相似文献   

9.
李丽 《中学生阅读》2004,(11):30-31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通俗地说,“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形象。它可以是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也可以是风花雪月、时间地点等。如杜甫《旅夜书怀》的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沙鸥”一词很容易让人想起水天空阔、沙鸥飘零的景象。此诗中“沙鸥”这一意象就浸染了诗人如沙鸥般飘泊无依的感伤。  相似文献   

10.
初唐诗人杜审言狂傲不拘,好“大言”,主要表现在言辞矜诞虚妄,对雄伟壮美意象的追求,夸张艺术手法在诗中的大量运用等方面。杜审言好“大言”是对其狂放不羁之文人心态的反映。其好“大言”对杜甫人格和诗风的奠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意象密集、形断意连、沉郁顿挫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杜甫独具一格的诗风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杜诗的过程中必须从其独特性入手,处理好局部意象与整体意境的关系,并通过异化处理尽可能地保留意象并置的艺术形式和原文化意象所蕴含的异域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诗歌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的诗歌是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他的诗歌既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又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艺术上,他继承了以往古典诗歌的传统,又闪烁着他本身智慧的光辉,被誉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出现很早,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其意象形态大都具有逼肖客观风物的特征。直到六朝,古典诗歌逐渐以意象表情。诗人的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李白创作的诗歌今存九百多首,他的诗充分表现了其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精神。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他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被誉为“诗仙”。杜甫是唐由盛转衰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保留至今的诗作有一千四百余首,诗艺精湛,  相似文献   

15.
马是唐人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杜甫的咏物诗中也有咏马诗一类,借马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展现给我们一幅由盛世转衰的时代画面。他早期所写的马多才骏,他漂泊西南时写病马或者已无风发意气的马。这是他自身经历的反映,也是多种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反映。诗人在借马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同时也道出了社会的兴衰,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总之,杜甫通过咏马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信念,并且反映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诗歌意象,作为诗歌的艺术单位和诗歌审美的个体特征。是诗人生活体验的表达,审美情趣的体现,创作个性的媒介,也是诗人生命意识的寄寓,文化精神的蕴涵。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源于诗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双重心理体验和文化积淀。荣格(Carl Gustav Jung)说:“一位具有特殊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精神生活所具有的集体性,通常都远远超过个性。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审美意象,诗人通过其所营造的审美意象,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淳真、美丽、和善的一面,而且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那份崇高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本文就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意象谈些淡薄之见。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时代精神使他对英雄无比景仰;超人的才华常使人视之为英雄;狂傲不拘的性格又使他常以英雄自诩.李白诗歌中突出的英雄形象是盛唐时代的大环境与他个人的内在小环境相融而迸发的结晶.李白诗的英雄形象充分反映出诗人别具一格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封建社会那种个体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这无疑有着巨大的英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一诗歌意象,作为诗歌的艺术单位和诗歌审美的个体特征,是诗人生活体验的表达,审美情趣的体现,创作个性的媒介,也是诗人生命意识的寄寓,文化精神的蕴涵。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源于诗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双重心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茅屋意象具有很强的“尚德”倾向,王侯将相用之来表现勤俭之德,贫寒贤士用之来表达守节之品,佛道信徒用之来展现物外之志。杜甫则是比前人更倾向于使用茅屋意象的诗人,他对早期茅屋意象的文化内涵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杜甫一方面将晚年漂泊中对“家”的渴望注入茅屋意象,另一方面又扩展了茅屋意象中“国”的天下关怀。杜甫将家国意蕴注入茅屋意象中,从而使其笔下的茅屋意象具有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