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变,一瞬间     
我很丑,真的,一点儿也不“谦虚”。美丽的人有着相同的美丽,丑陋的人却各有各的丑陋,而我是个例外。我丑得太“标准”了,以至于别人都只说我丑,从未有过什么有创意的评价,也许是我教科书式的标准丑陋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吧。我就是这样一个丑都丑不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2011年元宵晚会有一段讽刺“黑家教”的相声,名叫《一对一》.据说这段相声播出后,“在校外辅导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对一”本来只是一种补习手段,无所谓对错,它所以成为艺术家的讽刺对象,不是说“一对一”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什么问题,而是确实有一些“黑家教”打着这个光鲜的旗帜,干的却是欺骗家长和学生的事情. 然而,是不是那些不属于“黑家教”的正规的社会补习班所做的“一对一”教学就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呢?未必!在公共场所到处可见“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补习班广告,给家长们打了个很大的马虎眼.  相似文献   

3.
到海南求学后,一是迫于消费水平高,二是想“独立自主”,于是找了份家教。这份家教我总共教4个学生,都是初中的。开始还算顺利,他们在新来的家教老师——我面前显得很老实,尊敬地喊着我“大哥”,问一些不懂的问题,我也很满意,经常夸他们聪明,内心充满做好这份“工作”的自信。可慢慢地,他们后来就不那么专心了,老是打闹,对我的说教也心不在焉。有时候即使听了我的话也是人  相似文献   

4.
“这家商店真没劲,一点儿好玩的东东都没有!”“怎么我想要的车西,商店里都没有呢?”别说我们太挑剔,只能怪大人不懂我们的心思。不如来个“纸上谈兵”, 开家自己梦想中的个性小店——把我们的奇思妙想尽情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5.
我与我家     
晓语: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正面临中考。我的父母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虽然我们家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们仍坚持要给我请“家教”,说“别人家请得起,我们也请。”我觉得和别人攀比没必要,但又怕因为不请家教补习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和父母谈了,他们说了一大堆请家教的益处,而且说,凡是请了家教的学生成绩基本上都提高了。我很矛盾,觉得请了家教后学习压力反而会变大。家教真的是万能的吗?江西韩伟韩伟:如果把家教比作是中医所说的“药补”,那么学校正常的课堂学习就是“食补”了。有道是:药补不如食补。…  相似文献   

6.
每当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做家长的总爱当着别人和自己孩子的面,有口无心地把孩子“贬”上一通,说孩子“呆头呆脑”、“傻里傻气”、“不懂礼貌”、“不讲卫生”、“没有出息”等等,好象把孩子“贬”得越低越好。这样做的本意无非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谦虚”,殊不知这样“谦虚”的结果,会给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带来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8.
舌头和牙齿     
舌头和牙齿都住在温暖的口腔里,一个很柔软,一个很坚硬。骄傲的牙齿看不起舌头,常常奚落它。“你有我硬吗?舌头!”牙齿傲慢地问。“当然没有你硬,牙齿兄弟。”谦虚的舌头回答。“你知道就好,懦弱的东西!”牙齿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我确实没有你硬,但并不是懦弱。”舌头争辩说,“主人吃东西的时候用你也要用我,而说话的时候用我却不用你。再说……”“住嘴!”牙齿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我洁白光滑,坚硬无比,你软软的,一点儿力度都没有。我要咬你不费吹灰之力,而你却拿我无可奈何!”“何必这样说呢?”舌头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9.
维尼小熊:大家好!我是鼎鼎有名的维尼小熊。 跳跳虎:Hi!我是跳跳虎。 维尼小熊:今天,我俩给大家合说个相声。 跳跳虎:我们说的相声的题目叫“芝麻开门”。  相似文献   

10.
创作随想     
曾写过几个相声作品,因为喜欢幽默搞笑,并不甘于“孤芳自赏”。于是,便用相声表演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我是一个相声艺术的爱好者。听过不少相声大师的段子,有候宝林、马季、冯巩等。有些相声段子甚至可以背下来。记住了很多相声作品中的经典名句,比方说:“打死我都不说,只要打不死,就说”,“我可以用中国话明确地告诉你:不Yes”等。这些经典名句,被我巧妙地“克隆”到我的作品中,以一个业余者的身份,说出专业者的话。而且我很注意听众、环境等因素,说得让听众感觉很熟悉,就象发生在自己身边。在写相声过程中,更多的…  相似文献   

11.
邹敏 《上海教育》2023,(15):69-70
<正>说到“包袱”,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相声。相声之所以会使人发笑,许多时候是通过“包袱”这一艺术手段达到的。“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包袱”是相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达思想内容的重要手段。一段相声,不论是什么题材、体裁,或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整个作品都是以不同类型的大大小小的“包袱”来贯穿的。所以,人们常说“包袱”是相声的“命根子”。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何尝不可以有“包袱”意识呢?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就尝试着来了个跨界教学,虽然不完美,但处处有惊喜。  相似文献   

12.
友谊如满月     
小时候,我不懂友谊,只知道成天的玩。一次,我问妈妈:“妈妈,友谊是什么?”那时的我带有一种稚气的味道。妈妈笑了,说道:“友谊是弄不懂的宇宙,是一份永久的回忆。”我还是不懂,于是去问爸爸:“爸爸,友谊是什么?”爸爸沉思了一会儿,抚摸着我的头,说:“友谊是说不完的故事。”那时的我还是不懂,于是又跑去问老师,老师说:“友谊就是朋友之间  相似文献   

13.
陪读日记     
这是成都教育学院学生马小翠的“家教印象”记录.为了保持其真实性。我们没有强求马小翠补叙她和圆圆走出低谷最终和谐相处的情况。实际上,坚持一年多以后,马小翠已经和圆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彼此难舍难分。杜阿姨是上海人,出身于真正的书香门第,其父是中国最著名的心脏病研究专家。所以,杜阿姨的教养是一流的,秉承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一定要称马小翠为“师”,尽管如此,马小翠还是客观地自嘲道:我其实还不懂“教学”艺术,我所从事的所谓的“家教”,仅仅是陪读罢了。因此,马小翠固执地要将以下这些东西叫做——  相似文献   

14.
甲:今天,我们俩给大家说段相声。乙:什么内容呢? 甲:我们经历了防“非典”的非常时期,就给大家说一段非常相声。乙:什么叫非常相声? 甲:这么跟你说吧!开始我对“非典”认识不足,闹了许多笑话。现在我想用双簧的形式给大家表演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一点儿     
甲:喂,我说你动作能不能快一点儿? 乙:又不是救火,你急什么? 甲:上台早一点儿,咱们多说点儿,大家高兴点儿,自己也快乐点儿…… 乙:哪这么多的一点儿? 甲:一点儿怎么啦,你可别小看这一点儿。坏毛病是从二献点儿惯成的,好习惯是从汾点少点儿养成的了万丈高楼那是二点儿一点儿盖起来的,万里长城那是二点儿一点儿垒起来的,万里长江那是~~..- 乙:那是什么? 甲:那是一点儿一点儿水凑起来的。’ 乙:我问你,我无论说什么你都能用“一点儿”接着吗?一甲:请把“吗”去掉。 乙:癫蛤蟆打喷嚏—好大的口气。你听着…… 甲:说清楚一点儿! 乙:每天清晨…… …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家庭与家教》——我的挚爱我是一名铁路工人,常年工作在戈壁小站。自从认识了《家庭与家教》以后,我就有种想当教师的冲动,一有不懂的就请教《家庭与家教》,没有学生,就把女儿当做学生。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在哈密举办教师培训班,我毅然报了名,一年后,我终于拿到了“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这下我信心更足了。我又到邮局订阅了2005年的《家庭与家教》,一有空就看就学,见到好文章我就推荐给学生家长,让更多的父母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快乐幸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相声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此说在文史界似已成定论。 然而,实际上日本也有相声,而且十分普及,历史悠久。据考证,日本的相声同我国的相声一样。分为单口、 对门和群口相声,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日本的单口相声称“落语”,对口相声称“漫才”,三人说的群口相声叫“二人行”。日本的相声也是一种笑的艺术,其内容也是以灵活和积极的态度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情事理,充满着讽刺性和娱乐性。其演出形式也是身穿和服,手持折扇,有捧有逗,说学逗唱,引人捧腹大笑不止。其演出的场所也是由街头发展到固定剧场。可见,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日本的相声同中国的相声之间均存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成墨 《阅读与鉴赏》2010,(10):46-46
相声新秀贾玲和白凯南合作的酷口相声《大话捧逗》获奖后,董卿临场考验二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发表获奖感言。贾玲笑了笑,指了指脸上两个深深的酒窝说:“这两个酒窝里,一个装的是传统,一个装的是创新,经过我这80后的脑袋搅拌,配上背景音乐、形体表演。说出来就变成了酷口相声。作家说男人不能嗑瓜子.女人不能说相声。这次我给大家抖了一个包袱:女人可以说相声,而且能说得很酷。”  相似文献   

19.
谦虚、广告、靓女及其他江苏省射阳县委宣传部周克明中国是文明古国,向来以谦虚著称于世。明明是博学多才,满腹经纶,谦称“不才”;明明是成绩巨大,令人赞叹,谦说“做得还不够”;明明是技术领先,独领风骚,也说“差得还很远”。这些,一方面反映了国人谦虚为怀,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天你在家干什么呢?我的儿子。”“爸爸……爸爸,我……我什么也没干,就是写了篇练习作文,家庭作业一点儿也没写。”儿子说。“一点儿也没写,这怎么行,快点写去。”我严厉而又不失风度地说。——看到了吧,这就是做“家长”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