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他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阐释,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穆早年倾向于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将儒家精神理解为道德人文精神。体现出他作为史学家注重经验事实、轻视形而上学的特点。就此而言,钱穆与新儒家之间的分歧较为明显。然而在晚年,钱穆对“天人合一”有了新认识,即从超越的、形而上的角度理解儒家精神。体现出浓厚的宗教内涵,这是他侧身新儒家之列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儒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及其要旨。然后论述了儒家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认为儒家人文精神仍然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可以为现代社会、现代人所继承和借鉴。为现代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4.
儒学文献是华夏文明初始阶段的文化丰碑,其中蕴涵着对现代人有深刻启示意义的自然观和生态忧患意识。儒家主张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儒学文献中有关渔猎与森林砍伐的政令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正> 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先秦儒家的论著和屈原的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儒家的忧患意识与屈原的忧患意识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而且在精神上有着内在的契合。但就其最终态度与外在表现特征而论,又有其很大的区别。从忧患的内质看,儒家的忧患意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我的忧患,忧人生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从儒家修身思想中寻找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动力,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提炼现代价值。通过对理论的系统剖析、相应对照,提出传承儒家修身中“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强国为民的君子”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大学教育提供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代新道家应该是站在时代前列,回应现代新儒家、新佛家和现代西方文明,以图复兴道家文化的一代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陈撄宁才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新道家的开拓型人物;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9.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通识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宣言》是当代新儒家的理论纲要。从一本性、宗教性和学术精神三个方面掘发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周详地论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科学、民主的关系,并积极探寻世界文化的未来趋向。其学术价值在于,展现了当代新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雄心与壮志。拟对宣言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廓清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摘编     
《今日教育》2010,(10):39-39
新世纪文化中国面临的挑战——访“新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儒家观念中讲人和天如何相辅相成.它所展示的是全面的人文精神。人类的存活问题与这种人文精神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定会对国际社群进行重组,但是在重组过程中,只靠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绝对不够。  相似文献   

12.
王瑛 《内蒙古教育》2009,(13):39-40
人文精神是西方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提出并逐渐确立的一种思想观念,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其内涵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对人性的尊重。数百年来,闪耀着人类思想光芒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仁爱”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儒家尤其提倡忧患意识,它体现了儒家士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民生的关注,是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深切的责任意识。这与其所标举的圣人人格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的产生与先民严酷的生存环境,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自我道德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思潮的三大流派之一,现代新儒学力图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民主科学之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来谋求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新儒家将这一过程名之为“内圣开出新外王”。为实现“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第二代新儒家的重镇牟宗三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说,其中心意旨是认为:作为传统儒学之本的道德理性可以通过自我否  相似文献   

16.
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中提出幽暗意识这一新概念,以人性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西方民主传统和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差异,尤其探讨了新儒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主张以批判和继承的态度看待现代文化.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单振涛,孙廷兰华中师大,昌潍师专中国有着悠久的德育传统。对传统德育进行批判继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梳理,以期能为现实德育寻求些借鉴。一、中国传...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作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领军代表人物,通过三种文化意欲观,既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又发掘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价值,从而得出了儒学必将复兴的结论。站在整个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立场上,解析了梁漱溟儒学复兴论的思路,主要分析了他这一论断实现的契机和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这也是其兴起的外在条件。其兴起的理论前提是对孔盂之道尤其是对有理学的继承与超越,这也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兴起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梁漱溟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风格独异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文化哲学以其阐扬和复兴中国儒家文化的努力而闻名遐迩,这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先驱者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人。梁漱溟文化哲学思考的主题,是中国的历史出路与人生的价值意义的统一问题,他由此而深深陷入了“现代化”与“儒家人生”的困厄之中。梁漱溟的思想矛盾,最深刻地体现了现代化之时代大潮中古典中国儒家文化的反应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