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墓石刻乐舞伎演示内容初探秦方瑜座落在成都城西三洞桥附近的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墓内珍贵文物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王建墓于1942年发掘,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后迄至今日...  相似文献   

2.
王明丽 《寻根》2008,(2):9-12
南阳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产源地之一,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共计发掘汉代画像石墓50余座,出土收集汉代画像石3000余块;发掘汉画像砖墓48座,发现汉代画像砖500余块。这些珍贵的汉代“石上史诗”和“砖上春秋”中有许多反映祥瑞思想和祥瑞文化的图案,  相似文献   

3.
黄锦前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72-180+192
陕西甘泉县柳河渠湾金代壁画墓甬道壁人物画的老者,很可能系当时流行的戏曲故事中人物“李孛士”形象的写意画像,而非建墓工匠。志丹县王新庄金代壁画墓中所题唐代白居易的《天可度》、宋代释慧元的《颂古四十五首(其一)》及无名诗主旨相同,表达了“天可度,地可量”而“唯有人心不可防”的绝望和无奈,以及寒来暑往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无名诗系杂采当时民间流传的旧诗而来,或有所本,已亡佚不存。墓主可能是政治上失意仕途不顺或有严重挫折的士人,这几首诗系墓主生前心境的写照。二墓出土的实物与文字资料,充分揭示了相关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生活在金人统治之下汉族士绅仍心念中原胸怀天下的心态,对认识宋金时期西部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皆有重要意义,对中古时期文献学、文学史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辉 《寻根》2008,(5):22-27
墓祭,即在墓地祭祀祖先的亡灵。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墓地和甘肃齐家文化墓地,都发现了墓祭的遗存。殷墟妇好墓与春秋战国墓也发现有建筑遗迹。《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是文献中对“祠堂”一词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凉山大石墓主要集中在西昌、德昌、冕宁,又以德昌六所村居多。大石墓中出土文物主要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饰品。有的墓里发现了稻壳的痕迹,可见大石墓的主人已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西汉末到东汉初,大石墓出土文物有铁刀、铁器、铁削、钱币,还有一些漆器和漆器附件。大石墓的主人是古代邛人,应用了物理学的"滚动代替平移"实现远距离运输巨石的。修建大石墓的目的,体现了自然崇拜,大石崇拜的风俗,也有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考古工作在金沙江北岸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有许多重要的收获。其中尤以对西昌市经久乡大洋堆遗址、会理县河口乡土坑墓群、盐源县双河乡老龙头墓群三处古代化遗存的发掘意义最大。这三处古代化遗存代表着金沙江流域新发现的多种考古学化,是金沙江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在修建村公路王子恩湾路段取土时发现一座明代砖石结构墓,经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随葬品3件,有釉陶罐、青花瓷碗等。此墓系砖石结构,在江夏尚属首次发现这样结构的明墓,对研究本地区埋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1995年夏秋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组织考古人员,对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一批距今1000年的辽代(公元907-1125)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在一座大型古墓中,发现并揭取了州余平方米的大幅壁画。这幅壁画共绘有44人,在墓主人享实的图画中,令人惊喜地发现了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在这幅绘制精美的壁画上,墓主人倚坐在半浮雕的木椅上,在他面前摆有供案,并有侍从恭敬侍候。在供案上,陈放着两大盘水果,一盘里是三个西瓜,瓜皮碧绿,其状呈长圆形,另一盘里摆放有石榴、桃子、杏等五种水果。考古学家和园艺史研究者对这幅壁画予以…  相似文献   

9.
《寻根》2020,(3)
正2002年以来,四川泸县境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南宋石室墓,出土了丰富的、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这些宋墓石刻从种类、数量、雕刻艺术水准等各个方面,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视觉文献,泸县宋墓石刻也因之蜚声海内外。泸县宋墓石刻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无独有偶,川东及重庆市辖区内的宋墓石刻,也在泸县宋墓石刻发现之际逐渐浮出水面。从2005年开始至今,重庆市合川境内的宋代石室墓因施工偶然  相似文献   

10.
成都凤凰山《太玄经》摇钱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9月,成都市凤凰山发现一座古墓。因该墓已遭到局部破坏又裸露于地表,成都市金牛区文管所随即作了抢救性的清理工作,从墓中掘出铜釜、铜甑、铜盆(均有使用痕迹)及五铢钱二千余枚,镶有绿松石的铁剑一把,以及残破的陶俑、狗、罐若干。摇钱树在墓左的污水泥...  相似文献   

11.
李学勤 《中国文化》2004,(21):14-17
1986年至1987年发掘的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报告《包山楚墓》已于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墓中大量竹简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简文的纪年,有下少学者讨论,发表了一系列意见。这些纪年的最后一个,是“大司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岁”,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的自撰墓志铭河南省开封市委省电台记者站阎永复古代人死后埋葬时,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埋于墓前或墓中的石碑称墓碑。而墓碑上的志墓文,叫做墓志铭。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记述死者姓名和生平的为"志";用以对死者的赞扬和悼念的叫"铭"。墓...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1982年春天在江陵马山砖厂取土场,发现一座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长4米、宽2.5米、深5.5米,为一椁一棺墓。椁室由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组成。棺置于棺室正中,上面覆盖竹席。墓内出土大量的丝织品,丝织品上刺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这就是被誉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根雕。这件根雕被称为木辟邪,置于墓葬头箱的正中,用树根雕成,虎头、龙身、四足。出土时头向南、尾朝北,前肢立于竹笥之上,后肢立于椁底板。头上扬,嘴微张,露齿,腰微低,短卷尾,作行…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12月10日至12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梅县博物馆、梅江区文化局,在梅州市郊月梅村建设工地发掘了一座南朝古墓。墓砖上有叶脉纹、钩方格纹、方格菱纹及三角几何组合等七种图案,还有"颍川钟氏墓"字样和一些吉字。古墓采用双层铺砖,这在梅州是首次发现。这块刻有颍川钟氏墓铭文的墓砖,证明客家钟氏源自颍川郡。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秦汉颍川郡治阳翟县(今禹州市),包括今登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地,魏晋颍川郡治移到许昌。颍川郡还走出了陈姓等大姓,现在福建、广东等地的陈姓人家常在门楣上写"颍水流芳""颍川世泽"等字,纪念祖先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01,(5)
一九二三年发掘出土的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是春秋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器群。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批著名文物几十年来一直分存于海峡两岸,未能展现其原有的完整的风貌。本书承两岸学者鼎力玉成,完整地收集、整理了分散在海峡两岸的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叙述了其出土、收藏、离散的过程,介绍了对全部器物的科学分类、定名及已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其源流、风格、演变作了新的考订,并对其出土环境和文化归属作了多角度的研究。本书图片精美,考据翔实,是一本颇具欣赏和研究价值的文物图录。十六开,彩印,精装。新郑郑公大墓…  相似文献   

17.
近年从岷江上游、大渡河流域到安宁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表明大约在距今6000~4000多年前后,有一次从中国西北到西南的文化渐次播迁的过程,其文化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南变异程度越大。近来考古发现了西北地区齐家文化有向南传播的迹象。在茂县营盘山遗址发现有少量齐家文化的陶片。安宁河流域的大洋堆遗址下层,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十分相近。过去在岷江上游、大渡河流域的石棺墓中发现大量北方系青铜文化因素的遗物,滇文化和滇西青铜文化也包含有大量北方系青铜文化因素。近来发现的盐源青铜文化更是具有强烈的北方系青铜文化的特征。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东麓从史前时期开始,一直是古代人群迁徙频繁的地区,一波一波的,未曾中断。  相似文献   

18.
鹿邑“长子口”墓的青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午 《寻根》2013,(4):56-58
1977年冬,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鹿邑县太清宫镇清理了一座商末周初时期的大型墓葬,发掘者依据铜器铭文,称之为"长子口"墓。该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千余件,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有礼器68件、乐器6件、兵器及工具20余件。这批数量较多的青铜器,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豫东地区所仅见,在全国也不多见,无疑是上世纪末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86年至1987年發掘的湖北荆門包山2號墓,報告《包山楚墓》已于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墓中大量竹簡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特别是簡文的紀年,有不少不者討論,發表了一系列意見。這些記年的最後一個,是"大司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歲",墓主左尹昭(?)卒葬即存該年,因此與墓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954年春,内蒙古文物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文物考古事业的开始。1986年,正式更名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成为全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中心与科研机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专业人员49人,大专以上学历者26人。自六十年代始,一些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工作相继开展,进入八十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重大考古发现如:辽代陈国公主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耶律羽之墓、宝山辽墓均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称。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使研究所如虎添翼,《鄂尔多斯青铜器)、《阴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