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人们往往将抒情与散文、诗歌等联系起来,而在撰写新闻评论时几乎没有人考虑用抒情手法。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一种传达意见性信息的文体,强调逻辑性和理性,似乎与抒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目前将思想融入到新闻评论中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才发现我国的新闻教育其中包括新闻评论教学与媒体的实际要求相差很远、与现实的发展需要相差很远,这里既包括教学体制的问题,也包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问题。为此,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撰写了这部《现代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4.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5.
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选题的优劣成败决定着新闻评论本身的优劣成败,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选择讨论问题的价值。笔者认为,地市报的采编人员要撰写、编发好新闻评论,就应对地市报新闻评论选题的特点进行研究。笔者根据自己在撰写、编发新闻评论过程中的实践和体会,现大胆提出地市报新闻评论选题的四  相似文献   

6.
杨彬 《青年记者》2006,(19):73-74
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体,出现最早的是报纸,广播次之,电视最晚。具体到新闻评论,也是报纸评论诞生得最早,历史最长,而广播电视评论则是这个大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从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广播电视评论产生的,是不同媒体间的新闻评论体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这条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之路,呈现了一种从“移植”到“嫁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内容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特性,新闻的及时性和公开性都是由此派生的.本文从新闻特性延伸至新闻评论规律的感悟,认为新闻评论来自社会舆论,又作用于社会舆论;同时新闻评论要寓教育读者于服务读者之中,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改进党报新闻评论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新闻学术界著名教授方汉奇作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庚振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一部植根深厚、体系完备、论述精当的著作,是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著作既不是书斋深院里闭门造车式的纯理论推演,也不是一般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作者在掌握大量材料并取得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由感性到  相似文献   

9.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民记者的时代,微博新闻评论借助多媒体传播,展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新闻评论的特性.评论者的全民化,新闻评论的自主性、交互性、微博评论的海量资讯和实时更新也对微博评论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微博新闻评论的撰写和发布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痛斥、呵责式的义愤填膺、短短几行字的“泄愤”和极端个案的上纲上线,每一句评论都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新闻评论作为人们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如何定义新闻评论,本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定义提出了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即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内涵的思想性,新闻评论传播知识的有益性。  相似文献   

11.
周鼎安 《新闻知识》2004,(10):21-23
从一个资料上看到,2003年10月3日至4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了一期“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评论界、教育界和实践界的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33篇。  相似文献   

12.
梁丽丽 《新闻窗》2013,(3):66-66
一、新闻评论形式简析从概念上说,新闻评论是对社会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急需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评论、意见等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针对的对象是新闻事件,因此在特点上同样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在表现上,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体裁,它对新闻读者的影响则体现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这一点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同样不能例外。长期以来,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灵魂和旗帜,其形式大体上涵盖了社论、专栏评论、编者按、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等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茅莹 《新闻实践》2013,(5):53-54
2012年2月27日,浙江经视《相对论》正式开播。有别于传统的读报类节目,这是一档深入解读焦点话题的新闻评论节目。其突出的特点是,有别于"意见领袖"我说你听的灌输式话语,强化了主持人与评论员之间的问答和交锋。在每周一到周五10点档的半个小时里,考量着我(主持人)和评论员对新闻时效和话题延展拿捏的功力。10个月之后,《茅莹的新闻周报》悄然而生。人,人性,人情,人文,加之以女性的视角,让《新闻周报》从开播的第一天起,就有了独特的新闻质感。从《相对论》到《新闻周报》,一年多高强度的新闻实践,让我对电视新闻评论有了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评论是指代表网站立场的新闻评论.通常由网站或网络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来撰写;专家评论指由网站特邀的专家对某个事件发表的评论:网民评论指任何方式的网民意见的自由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年献词是指在新年前后由有影响力的媒体组织撰写的、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或展望未来的时政评论类文章,随着新闻环境的变迁,新年献词陷入了写法固化、过度修辞、避重就轻、空谈情怀的怪圈。2017年的媒体新年献词,虽然问题依旧存在,但更多自媒体组织的加入、对个体命运的聚焦、正视现实问题实事求是点评的态度使得今天的献词亮点颇多,也启示今后的新闻评论从华丽辞藻到务实文风、从宏大叙事到贴近民众、从模式固化到形式多样三方面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引发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专门对时事作出分析,表明作者的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作者的意见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是总要能够自圆其说,从立论、论据到论证和结论,都要言之成理,符合形式逻辑。不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南辕北辙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几篇新闻评论,作者们的主观意图都是好的,但在立论、论证的全面性和论证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几篇文章都将最近发生的事实或其他文章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引子”。这个“…  相似文献   

19.
在编辑部的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通讯社和报社的编辑部。撰写各种各样的新闻评论是编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通过新闻评论,可以凸显媒体对各种新闻事件、现象、思潮等的看法,从而体现出与其他媒体的差异性,使自己在同行中获得存在的价值。在所有的评论形式中.社论可以说是这个系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因此写出符合标准的社论的意义对于媒体的编辑而言是不言而喻的。要写出符合标准的社论.编辑们就需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弄清楚它的要求。然而在学理上,社论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它的外延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20.
孙秀岭 《青年记者》2002,(11):28-2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的首要属性是时新,因此,“新闻纸”对消息、通讯等新闻有新鲜的要求,新闻评论亦同理,同样应该鲜活。鲜活,是新闻评论主要特点之一,也是读者对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需求。提起新闻评论,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性。评论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意见和主张,从道理上说服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尤其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必须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