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王婷 《海外英语》2020,(8):89-90,105
通过对汉英进行体标记"V+着"和"Be+V-ing"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动因与机制进行梳理分析,进而比较两者语法化的异同.研究发现两者的语法化动因都有语用因素,而且语法化的操作机制都有重新分析,概念隐喻.不同之处在于,除概念隐喻之外,汉语进行体标记使用了概念转喻,另外英语进行体标记的语法化程度比较高,而汉语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汉语是孤立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分析了"有"与"have"的语法化进程,发现"有"与"have"作为完成体标记的语法化具有跨语言意义的共性发展规律,即从领有动词到完成体标记的语法化。通过对汉英"有"与"have"的对比,发现由于其语言类型的不同表现出了语法化程度和范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的语法化,并且分析了话语标记语and的语法化动因。研究发现,语用充实是and语法化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个”的句法功能和特点,提出“个”语法化的轨迹并试图分析证明。文章从共时平面描写了“个”的四种句法功能:作为名量词,修饰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表动量,相当于”一下”;标记宾语;作为助词,标记补语。之后提出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从历时平面验证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认为“个”语法化的动因有:(1)”一”的虚化和脱落;(2)“个”词义的虚化;(3)语用作用和类推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燎 《文教资料》2014,(34):13-16
本文就语义相关度和语法化程度而言,探讨邵东话助词“倒”的来源及语法化历程。邵东话助词“倒”一共具有三种功能,即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和形尾(零形式)。这三种功能满足必要的语义关系,皆来源于动词“到”,其语法化过程是由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演变至持续体标记,最终变为形尾和零形式。  相似文献   

6.
语用标记语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听”构成的语用标记语进行了归类分析和语用功能的阐释,并重点探讨了语用标记“你听”中“听”的虚化历程,以及复杂的虚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北京话中“你像”的话语功能及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北京话中你像的话语功能来说明该结构词汇化成语用标记的机制和动因。文章讨论了你像结构组配成分你和像各自的特点,然后从语法的动态浮现角度来探析这种共时语法化格式是如何凝固为一个语用标记的,即它的词汇化过程和形成模式,认为你像经历了一个先语法化再词汇化的双层过程。  相似文献   

8.
“得”的本义是得到、获得之义,本文先探索了“得”的本义,然后从“得”的历时演变出发,探讨了“得”的语法化过程及其生成的语法化动因:句法因素,语用因素,重新分析和类推。  相似文献   

9.
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能揭示人类认知性质及语义演变的规律。语法化单向性的事实不能否定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研究的意义。词汇化的演变与脱语法化有密切的关系,由脱语法化的性质衍生出两种词汇化,即语法标记词汇化和语用结构词汇化。词汇化产生的动因受再范畴化和Problem—solving程序驱动两个认知语用学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语用和认知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1、语用是语法化的动因,认知是语法化的途径,另外语法化还需要重复机制来固化;2、主观化是促使发生语法化的重要语用因素,不是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仅限于“有”和动词的直接搭配,它的兴起是汉语方言和港台普通话共同作用的结果。“有VP”句中“有”的性质对句式的成立和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它用来表示确定或者强调,应归属副词词性,甚至是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2.
用于完成体的情景具有不同的结构,完成体会表现出不同的量化特征。影响这种量化特征的因素主要是作为情景构成要素的事件与状态的数量和组合方式。根据这一特征,情景类型可以分为双界情景、单界情景、虚界情景和无界情景。这四种情景类型对完成体量化方式的具体影响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现时关联是否是英语动词完成体所具有的内在语义特征,这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过去时和完成体中都存在现时关联的现象;但现时关联是完成体固有的语义特征,而过去时中的现时关联只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出来;现时关联与语用含义是两种不同范畴,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现在完成体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时间状语有联系,了解并掌握其时间状语有助于正确运用现在完成体.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形式主义角度扼要介评了语言共性论和语义分解法,以及语义的底层原语观。作为语义分解法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之一,HAVE分解法一直是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该文回顾了传统语法和生成语法在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入探究HAVE范式的新视角——“HAVE分解法”:它的产生、渊源、发展、分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游潜的诗学批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诗主妙悟,是对严羽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肯定宋诗,表现出对扬唐抑宋诗学的反思;三是多方品评明诗,为盲目崇古风尚中的理性批评;四是注重诗学征考,倡扬了基于才与学的考证诗学。游潜的诗学批评,既有对复古诗学的继承,也有对复古诗学的反思,为嘉靖前期诗学风尚的代表,体现了此期诗学批评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对于表数连接词"有"的判断有不足之处,遗憾的是缺乏相关语例进行证伪分析。运用类型学的有关观点可以弥补语例欠缺的影响,从而可以就表数连接词"有"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提出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狭义“有”字句和方言“有”字句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中的“有”都统一在表“存在”的本义下,分别表示事物、性状、事件的存在。“有”字的词性是动态的,根据后接成分从名词到名动词到谓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一个由动词到准谓宾动词再到副词性确认标记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与反问语气相关的副词“还”和“又”进行历时的溯源,它们在语法性质上的本质差别是“还”表示反问语气,“又”加强反问语气。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异同表现及原因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旨在揭示语言本质。基于此目的,该文运用HAVE分解法,以HAVE范式作为个案研究,尝试发现一类特殊的表层结构可以简化为一个底层结构与一些独立的原则相互作用。通过探讨HAVE的各类用法和特性,归纳出普遍语法(UG)的独立原则,进而用于解释其它语言的相关语言现象。研究发现:HAVE范式的所有结构都是按照同一句法推导过程P+BE而形成的,其差异仅仅在于PP(prepositional phrase)中的限定语究竟由什么成分充当,同时还受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相关原则规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