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运用戴扬和卡茨所著<媒介事件>中阐述的理论分析2008年3月31日"北京迎圣火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电视直播活动,结合央视在此次直播中体现的媒介事件特征,从直播脚本、播出效果等方面分析电视直播对社会仪式事件的反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平 《新闻界》2012,(15):12-15,27
新的社会及媒介环境下,体育媒介事件——即重大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在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式微之时仍保持对集体注意力的垄断。这既是体育自身魅力使然,也与体育媒介事件的构建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沈小乐 《新闻界》2013,(13):35-38
体育电视直播作为电视与体育结合的重要方式,在体育传播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某些有很高新闻传播价值的赛事,电视机构却主动放弃直播,形成特殊的"缺席"现象。体育电视直播中的"缺席"兼有"不闻"和"失语"两种存在本质差异的传播意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阐释了体育电视直播中的"缺席"现象对于体育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对《赤壁》的拍摄进行的电视直播报道,具有开创性,它第一次对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进行了直播,同时,此次直播构建了个"媒介事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与《赤壁》剧组通过对这次"媒介事件"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钟妍 《东南传播》2012,(8):189-191
1992年法国传播学者戴扬和卡兹撰写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首次提出"电视的仪式角色"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阅兵盛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些事件经由广播电视大众媒介的直播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仪式行为。媒介仪式传播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创作,本文试通过对以庆典、开幕式解说为代表的媒介仪式有声语言的分析,探讨有声语言在媒介仪式中的作用与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1997年以来,电视直播在我国日益常态化,但不同时期的电视直播观念和形式都具有很大区别.总体而言,早期的电视直播强调提供事实,但在重大报道中,电视直播不仅要提供事实,更是一种媒介仪式.而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直播的普及和日常化,直播的仪式功能有所下降,甚至直播成了满足大众好奇心和观看癖的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经验积累,让电视直播越来越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电视直播成为了一种重要媒体报道形式,但在不同时期,媒介机构与观众对于“直播”的观念有很大差别。早期的电视直播强调提供事实,随着电视重大报道的增多,电视直播不仅提供事实,更是一种“媒介仪式”。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直播的常态化,其仪式功能有所下降,“直播”成了满足大众好奇心和观看癖的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奥运会期间,央视奥运体育报道平均收视率52.19%,创历史新高的收视份额;14个频道、3000多小时大节目量,并实现无延时安全直播以及央视制作的700小时公用信号制作获得国际认可。2008年奥运会的报道是对中国乃至世界体育报道的一次考验,在这次考验中我国各个媒体的表现喜忧参半,在电视媒体的现场感、深度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事件新闻报道的考验 中国的电视新闻直播正在融入全球电视直播的大格局,在菲律宾马尼拉人质劫持事件的电视直播以及智利营救矿工的电视直播中,都能看到这个趋势.过去,我们的电视通常只是把发生在中国的事件直播出去,现在,我们开始把发生在世界上的事件直播进来.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既是全球体育盛会,也是全球媒介事件.2008年奥运的"焦点"光环对中国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可以趁此传播中国文化,获取国际认同;但另一方面,种种突发事件的"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今天,电视直播这一形式给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越来越为广大观众所认可和欢迎,同时也给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新闻直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电视新闻直播在突出新闻事件的"不可预见性"上力度不够。直播所展现的新闻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是节目产生悬念,进而满足观众好奇心,最终提高收视率的最基本因素。如,决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现场直播,尽管直播的时间是可以预见的,但它的结果却不能预测,于是投票紧紧地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据调查,北京申奥成功之夜的直播收视率超过了70%。可以说,电视直播新闻事件的不可预见性造就了它的高收视率。但是,就目前绝大多数直播节目来说,直播中不可预见的东西太少,对很多直播节目而言,太多的预先设计削弱了直播的魅力,使直播成为一种摆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三峡截流的直播。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记者失去了现场反应的能力,在没有现成的准备时,就变得言语迟钝了。所以,直播要在一个既有一定准备、又有现场发挥的松紧有度的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一项为各国受众所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是提升中国形象的良好契机。本文结合媒介定型理论,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国际传播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如何进行北京奥运国际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突发事件的考验 今年的世博会、亚运会、南非世界杯等国际盛事,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都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电视新闻直播正在融入全球电视直播的大格局,比如,在菲律宾香港人质被劫持事件的电视直播中,以及智利矿工营救的电视直播中,都能够看到这个趋势.过去,我们的电视直播通常只是把发生在中国的事件直播出去,现在,我们把发生在世界上的事件直播进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现对灾难性报道模式的突破"、"实现'速报--更正'的直播方式"、"整合媒介资源,实现电视直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及"采编合一的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分析cctv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进行直播的策略,以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08这杆大旗一竖,体育便和北京奥运会画上了等号。CCTV-5基本上变成了奥运频道,尤其是报道中国体育,据说开了将近十档有关奥运会的节目。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体委搞奥运金牌战略以后,各省体工队的非奥项目砍的砍、散的散,到如今除了棋类偶尔还能挑点事外,别的项目已经很难进入5频道的直播间。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奥运体育加上欧洲五大联赛和NBA,完全占据了央视的体育直播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再一次证明,奥运会是电视的天下。球迷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重大比赛,电视直播为首选;直播过后意犹未尽,或者错过了直播,才选择报纸进行“二次消化“。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再一次证明,奥运会是电视的天下。球迷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重大比赛,电视直播为首选;直播过后意犹未尽,或者错过了直播,才选择报纸进行“二次消化”。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中加入记者元素后,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2002年北京广播学院开办了第一期"出镜记者"培训班,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优秀的出镜记者,培训期还没结束,这一批出镜记者就被北京电视台全部预定,可见当前对体育出镜记  相似文献   

19.
马敏杰 《新闻世界》2008,(10):21-22
经过长达7年的准备与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在长迭16天的比赛中,各国运动健儿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画卷。作为媒介研究人员,在观赏精彩比赛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现代奥运会已经不单纯是体育场内的赛事,而是被传媒界塑造成为全球皆知的“媒介事件”。本文就对奥运报道的相关因素进行剖析,从而为大家展示现代奥运会的“媒介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是全世界最顶级的体育盛会,也是体育摄影的一次最高水平的竞赛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世界的1400多位摄影高手都随体育名将相聚在这里,成为赛场外的一场无形大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