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交叉学科的定义、学科交叉融合的使命和交叉学科的设置需求,并探讨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建设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该研究对于了解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交叉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交叉学科组织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组织形态的交叉学科是指围绕知识形态交叉学科而构建的组织体系。交叉学科的组织模式种类繁多,在高校中表现为跨学科学院、跨学科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学科群、跨学科计划、跨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多种模式。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系统特征,即:持续发展性、前沿创新性、开放流动性和灵活多样性。交叉学科的组织模式在学术创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是健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以我国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为基础数据,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交叉学科的发展态势和基本特征,对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均衡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测度,并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不同学科门类的集聚优势、各交叉学科的连接度、交叉学科间的凝聚性进行多维定量测度。结合定量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目前交叉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从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和高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当下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及其面对的困境,并阐述建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联盟对于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教育联盟和行业教育联盟在组织结构、目标导向及落实措施等多方面特点,提出我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联盟的构建思路、构建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并以土木-法学交叉学科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联盟的相互关系为例,论证了具体交叉学科可以与联盟构成的双向推动关系,完成对建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联盟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态势,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交叉学科在推动并促进传统学科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借鉴国外交叉学科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国内交叉学科发展的实际,提出建立"以科学问题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平台建设为内涵,以体制与机制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和保证体系,通过全面优化交叉学科成长环境,促进交叉学科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叉学科领域是20世纪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常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在目前和平环境下的国际竞争中,科技竞争的重心多集中在交叉学科领域和边缘学科领域。这种竞争即是一种抢占交叉学科领域制高点的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治理是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整体性治理”思维,厘清交叉学科治理基本内涵和动力机制,提出“权力—制度—文化”等三维分析框架。交叉学科权力主体治理“失灵”、交叉学科治理制度供给不足、交叉学科治理文化的藩篱阻隔,无法有效回应交叉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国家科技创新需求。亟须推动交叉学科权力主体的协同与共生、加强交叉学科治理制度的重塑与供给、重视交叉学科治理文化的交往与共享,从而促进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认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是新兴学科产生的源泉,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交叉学科的培育、建立、建设、发展离不开投资。将经济学中的投资原理引入交叉学科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交叉学科投资的性质、特点、投资对象、投资措施等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兴交叉学科教学研究韦群,李纪武,赵静辉,杨建民,乐传新湖北大学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多学科及技术相互交叉渗透,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高新技术群同步形成。这必将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综合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其...  相似文献   

10.
交叉学科是学科发展到一定时期,经过学科或领域之间交叉融合而生成的新型学科形态,具有通约性与区隔性并存、交互性与独立性共在、共生性与偏序性兼顾的特征。交叉学科的生成从形态结构上经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基本研究范畴形态—交叉学科形态”的渐次发展,而这一形态结构的演变受到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建构和学术组织、制度体系的外在建制双重逻辑的驱动。因此,要推动交叉学科的持续生成,就需要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促进学术组织的深度融合,推动制度体系的协同共生,进而完成交叉学科体系生成和学科建成的过程,推动交叉学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