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一、精简、增加、公共重点内容分析新教材精简内容新教材增加内容精简内容纯属气候学基础知识增加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新老教材公共重点内容①中间层、热层②物体的温度与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③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⑤气温的水平分布⑥大气的降水⑦气团及其分类⑧准静止锋⑨形成气候的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①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 ,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②全球的热量平衡③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④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⑤…  相似文献   

2.
一、考纲解读与考点分析 1.考纲解读 本部分内容在全国卷和新课程卷中的要求差别较大。全国考试大纲中包括: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西在中国的位置.知道江西的面积和行政区划;了解江西人口以汉族为主.江西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了解江西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人类对特殊地貌的开发利用.红壤的治理及开发利用:了解江西的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了解江西主要的河流、湖泊及其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西在中国的位置,知道江西的面积和行政区划;了解江西人口以汉族为主,江西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了解江西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人类对特殊地貌的开发利用,红壤的治理及开发利用:了解江西的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了解江西主要的河流、湖泊及其利用与保护;了解江西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江西的环境变化及环境保护,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江西和家乡的环境概貌;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信息,归纳其自然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6.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常考考点】*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防御措施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梳理】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  相似文献   

8.
《中学文科》2006,(7):47-48
【常考考点】 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 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防御措施仍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资源是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经济建设中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气候资源只有在数量适中时才呈现资源价值,过量或过少都能形成灾害(如洪涝和旱灾),同时,当气候资源的日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超过一定的幅度时也会出现异常而造成灾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促进生态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从可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对气候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气象灾害的内容、类型、灾害成因、灾害特点 ,以及对灾害的预防。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 ,以及正确对待气象灾害的发生。[教学重点、难点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的认识及其防御[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综合教学[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复习天气、气候要素 ,播放恶劣天气变化的相关影片 ,引出气象灾害的概念。二、新课讲授 :(一 )气象灾害及类…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日前,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向各地教育行政和气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今年秋季开学后中小学幼儿园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桂珍 《新高考》2006,(10):52-54
【考点归纳】1.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2.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3.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4.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5.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6.中国的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2):97-102
根据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数据库(1980—2005年)资料,采用台风灾害灾损度TDD和环境不稳定度BW要素,构建了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指数TDs(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对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这与台风灾情加重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建议福建省防御台风的主要措施应是:在提高台风预报和抗灾水平的同时,恢复环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2,(4):F0003-F0003
11月7日下午,“两岸防灾减灾研讨暨灾害救援经验交流会”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和金门大学共同发起,邀请了30多位从事灾害防御及救援的专家、学者参加,与会者就两岸共同关心的重大灾害防御与紧急救援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 4 5年来许昌晚霜冻的气候特点 ,用灰色灾变的预测方法 ,对许昌晚霜冻出现的时间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GM(1,1)模型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分析晚霜冻灾害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御晚霜冻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一经颁布,便引发社会各界对气候资源的热议,该《条例》中关于气候资源国家所有的表述,更是招来了一片“质疑声”,气候资源所有权问题俨然成为气候资源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该文结合《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的有关条文规定及其所引发的争论,通过对气候资源所有权的现有理论主张的分析和反思,认为由于气候资源的特殊性、人类的现有技术、政府管理的实际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的现实等因素,导致在气候资源立法中设立所有权制度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张祥稳,1967年生,安徽庐江人,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史。现为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和硕导、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兼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和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等。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博览》2008,(3):19-1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指导下.安徽省气象局于2007年11月向安徽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农村小学四或五年级中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由省政府支持.向每一名农村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学生发放专门教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气象防灾减灾有关知识.并通过他们将防御知识辐射到每一个农村家庭.最大限度地扩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