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修辞活动是表达与接受的统一。修辞信息的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同样 ,在修辞信息的接受过程中 ,语境也起着极其重要的解释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境的这种解释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修辞信息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4.
修辞表达的内容需通过修辞接受来体现,因此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同等重要.在翻译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原语修辞表达者表达的内容有可能完全被修辞接受者所接受,这就是信息接受等值,但事实上完全等值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修辞活动是一个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往对喜剧小品语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表达修辞,而涉及接受修辞的少之又少.本文以接受修辞为着眼点,结合语用学、心理学、信息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话语的感知和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话语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喜剧小品话语修辞的接受过程及其幽默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8.
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修辞学界重视表达而轻视接受的研究格局,导致修辞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只有表达和接受的双向互动,才是修辞教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修辞学界重视表达而轻视接受的研究格局,导致修辞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只有表达和接受的双向互动,才是修辞教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修辞学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那么,理应既研究表达修辞,又要研究接受修辞。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接受修辞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这其中以宗廷虎和李金苓的成就最为突出,当前学界对此还少有专门性论述。他们不仅自己多年一直坚持研究,建构了包括“表达修辞学”和“理解修辞学”在内的修辞学框架,梳理了接受修辞研究的历史,提出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接受修辞学中尚待研究的众多问题,而且积极引导、支持其他研究者,为接受修辞学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力量。接受修辞学将成为21世纪修辞学研究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的关系较为重要。在这一领域的历时发展中,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社会接受心理和口头语表达的关系;中古时期主要体现为有关论者对审美心理和诗文表达的关注;近代则更多关注个体审美心理与文章散文的表达;发展到现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审美认知心理之于修辞表达的重要性;当代则对这一问题有着较为全面的关注,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广告事业快速发展,但广告语言却陷入了修辞困境:一方面广告语中运用的修辞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能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广告语对受众的实际影响力和作用力却在不断下降。广告人的修辞努力不仅未能对广告语的效用进行增值,反而导致了其语用效力的下降,广告语正遭遇着严重的语言贬值。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创作者的修辞努力背离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和修辞的根本出发点,从而催生了种种造成不良语用效果的负面修辞现象,其中较典型的有比比皆是的抄袭模仿、夸饰性用语的过度使用、语言的过度变异、言与实的严重不符等。在这些负面修辞现象的背后,掩藏着功利至上和技巧至上这两大流行观念误区。中国的广告语的创作只有抛弃这些流行的观念误区和错误的修辞导向,才能摆脱当前的修辞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积极修辞都包含非理性的描述,但任何具有积极表达效果的修辞描述,都不可能是完全非理性的。传统的修辞运用和修辞原则要求修辞表达中的非理性描述,要以客观真实和主观感受的真实为依据和制约,而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运用却在范围、重点、显现程度等方面突破和改变了这种制约,从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traces the reception of rhetoric of science work in book reviews by science studies scholars,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critiques of the author's own book by historians of science, to grou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our status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versation. In describing the work of other science studies scholars, rhetoricians of science should acknowledge the rhetorical contributions of nonrhetoricians and negotiate a shared space rather than attempt to fill perceived lacunae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traces the reception of rhetoric of science work in book reviews by science studies scholars,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critiques of the author's own book by historians of science, to grou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our status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versation. In describing the work of other science studies scholars, rhetoricians of science should acknowledge the rhetorical contributions of nonrhetoricians and negotiate a shared space rather than attempt to fill perceived lacunae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