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歌意象的叠加组合,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意象叠加就是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诗歌意象叠加是一种颇具审美效应的意象表达方式,它的审美认知机制是凸显意象,引起审美注意。借助词语缺席,召唤解读欲望,启动“完形感知心理”,运用审美经验,展开审美联想,实现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沈从文的《湘行集》把握了人们的完形趋向心理,塑造了人物形象的完形美和情节安排上的张力美,使读者在完形趋向律支配下进行审美投射,增强了文章的力度、别趣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是当代美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重要的理论观点“完形”、“异质同构”对解释日常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文胜 《学语文》2007,(3):52-52
完形理论是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用来阐释审美经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其要旨是:人的心理天然地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人们在知觉一个不规则、不完美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紧张力,这种内在紧张力会促进人的大脑紧张的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满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美学追求。而吉普赛女性形象与吉普赛女子的真实情况迥然相异。究其原因,创作主体因审美感知而形成审美表象,主体在审美情感的驱动下,进一步展开审美想象。诸多吉普赛女性形象,是创作主体借助审美想象的"完形"手法,亦真亦幻地塑造出来以表达其内在精神的追求。具体表象中渗入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态度后,作为审美意象的吉普赛女性形象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6.
"异质同构"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力"的作用的结果,它们在本质上存在着相似的动力结构,当此三种"力"的作用模式在结构上达到一致时,便会形成人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完形心理学美学正是运用这一原理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和审美体验的结构.当下,幼儿审美体验的缺失在我国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异质同构"理论下去审思幼儿审美体验的培养,对幼儿审美感受性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不同类型的诗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不同类型的诗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提高对音响的聆听能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审美感受力的感知结构,如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审美领悟力,分别阐释与健身气功教学的内在联系。认为健身气功教学对审美感受力有价值,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审美感受力,促进美感的形成;形成健身气功教学中审美感受力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审美接受是作家所创作品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一部文学作品既已问世,它的生命与价值的实现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文学作品自身,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审美接受.文本的开放结构是一个包含了无限可能性的开放体系,具体表现在文本结构中充满了若干的“空白”和“未定点”,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探索,对其意义内涵进行填充.读者依据自己业已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势和期待视野,对不定性文学作品进行填充完形,产生了极富创意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它为全面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打下了扎实基础。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陶冶孩子们的审美情操。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民族语言往往被本民族视为“完美无缺”并引以为自豪,民族语言在其历史过程中总是同民族审美心理同步发展的。民族语言的美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于民族文学和民族艺术之中。客观评价民族语言的审美价值,就要正确认识民族语言的审美特征。把外语摒除在民族审美领域之外的作法是狭隘的。只有熟练掌握外语才能充分领略外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 ,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归宿,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审美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情趣,开展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自觉地追求并达到美的人生境界,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审美价值的本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审美价值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审美需要的教学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隶属于教学价值的范畴。它具有的特征是,主体间性、多元性、体验性、自由性。澄清教学审美价值的本质特征,不仅有利于消除对教学审美的种种误解,而且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和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载体。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根据初中阶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围绕新课改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