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教学越来越重要,在汉语教学中不能忽视语法教学,语法课程对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最起码的语法技能,足不宜“删”、不宜“淡化”的,这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结合淡化语法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汉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黎锦熙语法体系中所用的一些曾经沉寂的术语,近年来又重现于学术著作,并具有其他术语难以替代的作用。"补足语"在当代语言学中作为一个重要术语指包括宾语在内的一类重要句法成分,与黎氏语法中的补足语有相通之处。而汉语语法现有的"补语"虽然英译相同,却不是一个通用的语法概念,无法代替补足语的作用。名词的"位"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中间层次,近于"论元"这类当代语言学的中间层次术语,对刻画语法规则富有作用,不是所谓的多余层次。"代名词"、"指示形容词"等术语带有明确词类属性,比含义笼统的代词更便于用来阐述语法规则。这些黎氏术语比一些汉语特色的后起术语更适合进行跨语言对比和语言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八九八年《马氏文通》开始提出复句的概念,认为它是句与句“自相联属”。其后,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1929年)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0年)相继对复句的定义及其分类作过认真的探讨。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以后,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详细地描述了汉语复句的种种关系。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提出了“意合法”的论说,而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讨论了复杂句、包孕句、复合句三者的界限。这三位学者都不采用黎氏的“包孕句是  相似文献   

4.
体认语言学是对国外认知语言学进行本土化修补后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新观点融入语言学研究之中,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体认语法”的设想,认为语法的最本质特征为“体认性”,它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在语言编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与戴浩一“汉语认知功能语法”的思路相似。我们还认为,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和身体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便在心智中形成了“对称原则”,致使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对称结构,它可视为汉语语法的最重要手段,不仅可弥补号称汉语两大语法手段“词序”和“虚词”之不足,还可解释汉语基本句型和若干怪句的成因,可望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和教学实践开辟一个全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朱德熙先生指出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所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纽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他还进一步指出:“造成这两大特点的根源在于汉语词类没有形式标记”。目前,汉语语法学界普遍观点是把“汉语词类无形式标记”当作汉语语法本身最基本的特点。造成汉语词类无形式标记的根源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汉语里,词、词组和句子三级语法单位在构造上具有跨层次的相似性,语法学界都认识到这一现象,但未能投以足够的注意,长期来多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他相似性”上下功夫,以西语为参照系构建汉语语法体系框架。汉语语法构造上的自相似性是汉语的本质特征之一,应该在研究工作中和汉语教学中牢牢抓住,在自相似性特征上建立起语法体系框架和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傅炜 《天津电大学报》1999,(4):38-39,48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完善的语言之一。其中,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关于句于分析方法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汉语语法体系的统一和确立。目前,通行两种析句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析句法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各自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为了更深入系统地揭示汉语语法构造的特点,提高语言研究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 ,使我们对汉语语法特点研究产生新的看法 :不宜用“汉语语法特点”的提法 ,宜用“汉语语法特性”代之 ;在研究方法上 ,不能拘泥于比较法 (同某种外语相比 ) ,不能停留于表面化的描写。 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语言学立足于汉民族这个大的文化背景来寻求汉语的特点 ,用人文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语言 ,这似乎是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学创立90多年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合汉语实际情况的语法体系和理论体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方法不当。本文分析了汉语语法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套用西方语法理论和完全隔绝西方先进理论的问题。还提出要重视汉语的特点,比如汉语中人有没有“词”,汉语句子是“主-谓”式还是“话题-说明”式,“视觉句”和“听觉句”的不同特点等等。最后,本文批评了目前语法著述中的一些方法,如例证主义,拜物教主义,朴素归纳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0.
汉字创造的语法修辞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也是汉字的“构字方法”;汉语语法先积淀于“字”,再显现于“句”;汉语先有语法,再有字法,后有句法;汉字还以言语的修辞法为创造方法,这是中华成为“诗的国度”之基因;汉字的创造积淀了“语法”与“修辞”的系统逻辑。  相似文献   

11.
上古时期的“名·数·量”构式进入句子后被重新分析为“中心语·修饰语”构式,同汉语修饰语在前的基本句法结构产生了矛盾,在“类推作用”下,数量结构与名词换位凋整为“数·量·名”构式,完成了量词的语法化,成为现代汉语最普遍的语法构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着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全方面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两种词性,这是“本来”一千多年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地苒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缺乏形态变化不能作为汉语语法的特点。注重语义,语法与语义、语用的关系极为密切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朱德熙所说的“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及“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楠 《文教资料》2010,(9):31-34
副词“才”和“就”的用法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点.同时一直以来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是,经过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几种教材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不同步的现象。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即语法研究与教学实际相脱节。本文从语法研究领域的部分现有研究成果出发,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对基础汉语精读课上副词“才”和“就”的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对汉语语法特点探讨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现代汉语语法有三大根本特点: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  相似文献   

16.
文法革新讨论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自省与自觉,本质上也是方法和方法论上的革新。方光焘先生运用一般语言学的原理,结合汉语语言事实,深刻地阐释了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强调方法和方法论对于语法体系的重要性。本文首次提出方光焘先生对于“直观”——“演绎”方法的运用。在语言科学走向21世纪的今天,重温方先生的方法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采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能否依据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指称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及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研究结果显示,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法没有遵循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其母语(英语)对汉语反身代词的影响较大。母语促使他们成功习得构词形态上与母语反身代词相似的“他自己”,但阻碍了他们习得构词形态上与其母语反身代词相异的“自己”。文章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法化问题是近年来汉语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引起了汉语史学者和现代汉语语法学者的浓厚兴趣。其标志之一是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两届会议的论文集。现就国内“语法化”研究作以简单回顾,对“语法化”研究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明确自己对“语法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说”作为现代汉语最常见的言说义动词,由于语法化的原因,除表言说义之外“说”还有很多其他用法,有些代替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意向,有些成为意义较虚的连词成分,还有些已经成为一种话语标记,表示引述功能或者一种语气。本文在考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对言说性动词“说”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现象做出阐释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