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美的使者,担负着以美育人的使命。青少年有爱美的天性,他们向往美、追求美,从衣着打扮到道德情操,从仪表到人格完善,都想达到美的境界。但是,他们由于认识的局限,常常又不能分辨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甚至以丑为美。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净化者,并播下美的种子,要用人间的美好与纯洁去熏陶他们,使他们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更好地培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即艺术帮助人们去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认识生活的本质与规律,树立对于生活的正确观点与态度,亦即德、智、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罗谦 《教师》2012,(9):56-57
大干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但从本质上归结起来,不外就是“真、善、美”和“假、恶、丑”;而“真、善、美”是美,“假、恶、丑”是丑,可见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与丑的东西,美与丑是对立存在的。近年来,不少教育专家指出,缺乏美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综观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美的世界。初中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学生赏美的情趣列为一项教学要求。因此,我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以1482年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运用美与丑、善与恶的艺术对照原则,既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的虚伪,又揭露了当时昏庸黑暗的封建统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魔鬼"与"天使"殊死搏斗的画面。同时引导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与一切"丑"的事物作斗争,追求美的意境,缔造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作家,都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社会的真、善、美的东西,他们讴歌它,赞美它,从而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又揭露和鞭挞社会的假、丑、恶的东西,以激起人们对之痛恨和鄙视。美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是追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集中体现。海明威的作品是他一生成长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追求真、善、美心理历程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作文教学,都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评判作文好坏的标准,不仅看它是否能成功地遣词造句,更主要是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对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是否有一个是非标准,即对真、善、美的崇尚和对假、恶、丑的批判。在生活当中发现美并且在文章中表现美、创造美,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须要经过自己的逐渐积累,练就敏锐的观察力,辨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并能恰到好处地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人类认识的直接任务是求真,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善,主客体统一的最高境界是求美,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主体掌握客体的三种相互独立的方式,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活动之中,构成人的活动的完整系统;哲学求索真、善、美的统一在实质上表征着一种全面地解决自由和必然矛盾的努力;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真、善、美的统一,在现时代,按照真、善、美统一的原则进行活动,对于实现人类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重阳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43-44,50
1问题提出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与客观事物符合(跟"假"相对);善,善良,品质或言行好(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要去伪求真,扬善弃恶,尚美反丑.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而德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完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相契合。一、真善美统一:意义与内涵首先,人类世世代代千百万年来所追求的,就是要发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亦即要用真、善、美去战胜假、恶、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便是集中体现真、善、美的社会。据此,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三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0.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语文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用文学的形式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从对大量的优秀作品的阅读中提高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在...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的是双重基础的工程,即趁学生"风华正茂"之际,帮助他们打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理当满怀春风化雨般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创设语文美育氛围,用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播美的种子,使他们对人类的光明前程向往不疑,对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爱憎分明,激励他们勤奋苦读,勇往直前,为把自己培养成跨世纪的栋梁之材而不懈地奋斗.  相似文献   

13.
陈颇 《贵州教育》2011,(12):36-37
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描写人间真、善、美的事物,鞭挞假、恶、丑的现象,说真话,吐真情,养成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形成坦荡、磊落的胸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曹雪芹的美学思想,研究颇为热烈;从美学角度评论鉴赏《红楼梦》,也已取得可观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美丑对比与悲喜艺术的运用这两方面探讨一下《红楼梦》所体现的曹雪芹的美学思想.一、美丑对比——揭示心灵美凡艺术都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分、对比与对照;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在与假的、恶的、丑的事物的对比、对照中显示其美的价值,反映作者的美学评价。《红楼梦》在典型与环境的创造上,很好地运用了这几对美学范畴,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韦俏梅 《时代教育》2010,(4):133-133
在设计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追求理想中的真、善、美,又要自觉克服自身的假、恶、丑,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窦建军 《考试周刊》2013,(89):19-20
一、真实美是电视新闻的生命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研究现实的,它存在于现实美之中。电视新闻在于声画的现实表达。通过对现实的如实描述再现生活中的美的真实存在。人们通过辨别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认识本质和规律,并通过思想引导日常行为。形成美的道德概念和准则,用之于社会实践。再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和创造,从而取得最大愉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把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摆在明显的地位。审美之“美”是一个美学范畴,它包括大众化的美与丑这一对孪生姐妹。因此,语文审美活动在认识美好事物的同时,切莫忽视了事物丑的一面。只有充分审视了丑,人的思维、情感、认识等方面才可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首先,美丑相对存在,正如毛泽东所言: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可以说,无丑即无美,有美就有丑。其次,美丑会相互转化。如长城、阿房宫“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修筑者因其敌视态度是不会视它为美的,而后世人一般看…  相似文献   

18.
在自太古而下的芸芸众生想象插翅高翔的奇幻世界里,无论是古神话、宗教神话、仙话或者传说,往往存在着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有趣事实。性别、职司转换,亲子易位,以及真、善、美向假、恶、丑的转化等等,所在多有,不足惊诧。举例来说,著名的白蛇民间神话传说,在收辑于《清平山堂话本》的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内,白蛇是剜吃男人心的妖怪,面目狰狞可怖;时至今日,老百姓心目中的白娘子则成为热情、善良、美貌、向往幸福和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进行反抗斗争的  相似文献   

19.
龚恒翠 《甘肃教育》2011,(10):64-64
悲剧美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悲剧作品中,从屈原的悲愤投江到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无不彰显着对真、善、美的肯定,对假、丑、恶的否定,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观和健康人生观的极好教材,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杰出的人才还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他们在出生时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都是除了具有种族遗传的少数本能外,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有的人之所以成才,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存入了大量真、善、美的东西;而有的人之所以犯罪,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存入了大量假、恶、丑的东西。成人的个性特征都葫发于幼年时期,幼年时期大脑里种下的真、善、美多,就能有力地抵制假、恶、丑,反之则不然。一个人的幼年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