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环境是哲学用来表示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现实作用的各种自然条件之总和的概念。关于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与讨论,并于17世纪形成了理论上两派根本对立的观点。一派以孟德斯鸠为代表,他从特定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得出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结论。另一派以伏尔泰为代表,他从同一种地理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无关。二者各执一端,展开了长期的论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才为正确解决它提供了可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孟德斯鸠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他学说中的合理成份,他的失误在于歪曲与夸大了这一影响。其实,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作用,而在于如何去理解与估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柳宗元对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介绍了他的“天人不相预”的哲学主张,在明确这一主张的落脚点在于天不能干预人事的基础上,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探讨了种种社会历史现象,以人具有自然之性和天命之性,自然之性的“人欲”形成“生人之意”,天命之性的“明”与“志”产生有道德的人,二者共同支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前提,论证了柳宗元对于社会历史演变的看法,即他的关于“势”的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课题解决好了,可以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共同进化,推动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朝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可概示如图:  相似文献   

4.
因果联系原理是休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休谟否定从理性推理和经验归纳得到因果联系。他在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从人性角度建构了他的因果联系原理,这是休谟理论的独特之处,这一原理终结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引发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并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的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对孟德斯鸠的地理学说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制度正义是以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价值范畴,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视角看,制度设计需要以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为基本前提,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通过制度正义安排,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在制度设计与创新中,应当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逻辑起点、以人的价值需要为应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变迁不仅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重构了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基础。以约翰·S·布鲁贝克为起点,为知求知的认识论、为世求知的政治论与入世求知的实用主义认识论为普及高等教育合法性哲学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这三种论调都以高深学问为原点,并受特定理性指引。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高等教育合法性哲学“理性三论”的“反理性压制”批判打开了普及高等教育合法性哲学的再讨论空间。在百家争鸣中,中国经由马克思主义启蒙,依循具体国情、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脉络,从以知渡世的实用主义政治论走向基于共同善而探究高深学问的共益论哲学,为普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共同体社会缔结教育契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位代表,他跳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圈子,使得唯物主义重返哲学。但是他无法把握实践这一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这使得他无论在自然观领域还是社会历史领域都难以摆脱旧唯物主义的框架。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批判费尔巴哈以及以往哲学缺陷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史上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9.
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因和动力均源干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是人们为了寻求一种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进而增进社会发展的制度变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工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利益受损现象普遍存在,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及冲突,如何从制度视角出发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政治哲学,他把盛行于英国的从个人出发的契约论转换为从社会出发的整体论。孟德斯鸠对英国政治哲学的转换首先是从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开始的;政体与分权制衡问题是近代英国政治哲学构建理想国家的一个聚焦点,这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与平等问题是英国自由主义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与霍布斯和洛克相比,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贡献在于努力地寻求自由与平等的平衡,非常重视平等。  相似文献   

11.
在旧史学中,对地理环境的偏见基本上有两派.一派忽视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它和社会发展无大关系.另一派则相反,而是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即所谓"地理史观".这两派意见都是片面的,因而也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地理坏境的估价是:它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决不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原理,在古代东方社会的发展中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今哲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问题的实质不仅仅在于哲学自身,更在于哲学的社会利用状况。从哲学的社会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哲学自身存在的两个基本矛盾和哲学在社会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固有矛盾是导致当今哲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哲学要长远发展,有必要尽早做好在人类当前文明发展的最大布局上争取到哲学的切蛋糕位的思想准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哲学要转向对整个社会进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排放到环境中。不当的利用方式让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导致了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也促使人们思考建立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曾经阐发过"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地理因素在民族心理、气质、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具有决定作用,这种认识的偏颇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内部矛盾的决定作用。俄国较早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则认为,地理环境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越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就越大,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也就越大。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哲学对本体论的探讨和追问,都发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故而对本体论的追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所在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海德格尔认为,西方传统哲学一直走着一条追问"存在着"的道路,而忽视了"存在"本身;而中国哲学则不然,中国哲学是直面"存在"本身的,东西方本体论的差异就在此处显现出来了。这种差异和不同来源于当初地理环境因素的不同,从地理环境因素思考东西方本体论的差异,可以得出许多很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理环境会对人类意识与行为产生约束或推动作用,进而促进一个区域内文化生态的形成。音乐艺术作为人类典型的精神文化,其形成、传播及发展的全过程、全环节都深受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带有典型的地域空间“烙印”。从地理环境视角探究音乐艺术,可以了解音乐艺术形成的时空背景,从而全面理解特定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6.
若干年来哲学史界对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的讨论确是鲜见,近年来一些著作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其见解颇有新颖之处。而进一步探讨这一争论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即以孔、墨、老为代表的开始阶段,以《管》、孟,特别是庄子为代表的展开阶段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总结阶段,并从其中发展的必然性里概括出特定时期思想进程的特点与规律,则是本文试图所作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体系是近代西欧各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完成.黑格尔哲学的巨大成绩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辩证思想,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特别是他把辩证法引进历史领域,把人类社会历史看成一个不断发展和运动的过程.恩格斯指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这充分肯定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历史观的价值.黑格尔思辨历史观中的"合理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直接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而生存。人类和地理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也同样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史家在撰写历史的时候,在思考人类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虚无主义是人类的一个时代困境。将虚无主义作为一个时代问题,诉托于马克思,使之成为"回到马克思"的又一种思路。一直把终结传统虚无主义,并创造新的人类价值体系作为最大核心价值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从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观念论唯心哲学传统出发,又超越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哲学,从而确立了人自身的超越性和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柏格森哲学从"存在"的角度出发,以"绵延和自由"为主题,在深层意识形态中寻求自我。他把人的活动力量归结为意识自我和个人能力,认为人类灵魂和精神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方向。绵延的确立是探讨自由问题的前提,自由追求是绵延探索的核心概念,二者构成柏格森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