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的300多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有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社会支持等。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养老不仅收费低廉,而且使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受城市空巢老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区环境满意度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人社区环境满意度问卷与社区归属感问卷对张掖市甘州区14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测评。结果:老年人的社区环境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的社区环境满意度总分在不同的婚姻状况上不存在差异,而在社区自然环境满意程度和社区服务环境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在不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的社区环境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在性别、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的社区环境满意度与社区归属感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的社区环境满意度对社区归属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人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重点探查社会支持对城市老人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AS量表及自编的老人基本信息问卷对唐山市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城市老人有焦虑症状的占24.2%;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影响;城市老人焦虑水平在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上都有差异;但在性别、是否空巢、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城市老人焦虑水平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社会支持与城市社区老人焦虑水平关系较为密切,提高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是降低其焦虑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了解丽水市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在社区中制定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丽水市白云社区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认知不足,文化程度、有无医保、住院次数是影响疾病认知的主要相关因素。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低,应在社区中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及管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研湖南省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了解各危险因素对老年人抑郁发病的预测程度,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效能的内部验证。方法 以湖南省社区老年人(≥60周岁)为研究对象,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C统计量和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利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实用性。结果 湖南省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34.11%。将区域位置、性别、居住地(城乡)、受教育水平、婚姻等与老年期抑郁相关的11项危险因素(P<0.05)纳入老年抑郁风险模型。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灵敏度为0.083,特异度为0.70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81-0.843)。结论 湖南省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较高,总体上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特别是独居老人)的慢性病、躯体功能、听力、视力情况等;构建的老年抑郁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可用于老年期抑郁高危人群识别和风险预测,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行为认知量表,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教师的"感知行为控制"认知高于男性教师;不同教龄教师在"教学主体规范"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对行为态度、主体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教龄、职位、职称、年收入、政治面貌的教师对教学行为意图认知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社区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和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这些中老年居民已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现状不仅与社区工作密切相关,还牵动着社会上许多家庭的幸福。为此,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的部分社区中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这些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生活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对社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视角,提出强化社区工作管理、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增强"社区"中老年居民幸福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老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生活环境,是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场所,社区积极的养老环境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载体。以社区为载体,开展老年体育社团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社区开展老年体育社团活动,应科学规划社区老年人的室外体育设施;加强老年人对社区体育的认知;逐步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推进老年体育社团活动的专业化进程;将老年体育社团纳入民间组织范畴;引入社会捐赠机制,并转变老人及其家人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以促进城市老年人社区体育参与程度为目的,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探究影响老年人社区体育参与程度的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社区体育参与程度影响因素存在异同:老年人均受锻炼时间因素影响;参与锻炼的老年人均受社区体育保障因素影响;不锻炼组老年人存在锻炼认知水平低、锻炼体验感差、社会和周围人的支持水平低等特征,容易受社会交往、周围人、锻炼体验和锻炼认知因素影响;不经常锻炼组老年人容易受场地设施和组织等使能因素影响;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对健康信息获取、参与社区体育管理的需求较高,更容易受到体育信息和体育管理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关怀、发挥老年群体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适老化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体育参与不同程度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施策,期望可以为社区体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提出失智老人安养问题与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湾地区NY安养院的案例分析,提炼了社会工作者在个体层面承担的失智老人的临床工作者、适应安养环境的使能者角色,在家庭/机构层面所承担的家庭关系的协调者、安养院的行政管理者、员工的培训者/教育者、康复项目协调者角色,在社区层面所承担的失智老人社区资源的经纪人、社区项目的计划者角色,以及在多层面所承担的老人康复系统综合角色.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提出了对大陆地区失智老人安养院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四方面启示,即帮助老人适应安养院环境不能局限于习惯生活而需形成机构内社区;协调家庭关系与功能需将家属纳入老人的康复主体;科学管理、协调安养院多领域合作、培训员工是老人康复项目的保障;安养院社会工作者需综合介入微观、中观、宏观多个层面,才能促进失智老人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系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河北省五个地级市的15周岁以上的各类残疾人的婚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是:男性残疾人,婚姻状况极不稳定;残疾人家庭的子女病残率高,残疾老人的婚姻状况不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解决残疾人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增进残疾人婚姻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对190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平均分为2.7,93.7%社区教育工作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职业效能感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月收入及职称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消解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危机现象可从社会环境、职业化发展、完善评价和心理干预等四个方面寻找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养老成为老年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利用社区的优势地域,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实现养老,从而提升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的文化弱势地位、弥补精神文化缺失、营造敬老爱老的社区文化氛围,因此正视社区文化养老的价值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对西南边疆云南省的227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从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职务和收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没有影响;少数民族的总体幸福感水平高于汉族;职务和收入对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极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人照顾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老人照顾服务主要类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家庭、社区、政府互动体系下的多元老人照顾服务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笑对人生     
有这样一位老人,78岁了,儿女不在身边,孤身一人生活,每天看书、读报,偶尔还唱唱歌,弹弹琴。看不出她有一点孤独和寂寞,给人的感觉是个幸福、快乐的老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B社区内建立的社会组织孵化园作为调查研究区域,通过问卷和访谈对社区内年满60岁的空巢老人、从事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访问,主要了解空巢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基本共情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对102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校园受欺凌/欺凌现象比较普遍,但不严重,语言受欺凌/欺凌是主要方式;相关分析显示,认知共情与受欺凌/欺凌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情感共情与语言受欺凌、欺凌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与受欺凌/欺凌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共情与受虐待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初中生受欺凌/欺凌的发生,且认知共情比情感共情具有更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采用《中学教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307名不同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家庭住址的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较高的化程度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婚姻状况是教师身心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家住农村的中学教师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老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生活环境,是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场所,社区积极的养老环境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载体。以社区为载体,开展老年团体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社区开展老年团体活动,应科学规划社区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空间,加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知,推进老年团体活动的专业化进程,将老年团体纳入民间组织范畴,引入社会捐赠机制,并转变老人及其家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