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园的“家园互动”主要以家园互动课程表的形式呈现,每周向家长发放,每周获得反馈,具体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周都提前将下一周工作的具体安排写成周计划贴在活动室门口,这既是我们课程实施的引擎,也是与家长交流的窗口。但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家园互动、家园合作共育上,周计划对于家长而言显得过于笼统与概括,不能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园的情况(学习、游戏、生活),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实效。如,在我们没为家长写计划前,接送孩子时经常有家长问:“张老师,你们今天学了什么?我回去与孩子交流一下。”“张老师,你们昨天学的什么,××回家没说清楚,我也不知道,没法跟他交流。”……为此,我班每天专为家长写计划,把一天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理念,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我同以“服务家长、引领家敦、家园共育、社区同步”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园在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精神时,在继续坚持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家访、预约谈话等家长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家园工作又有了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家长助教活动是许多幼儿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园共育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在家长助教活动中,教师必须扮演好“发起、组织、参与”的角色,探寻有效的指导策略,以保证家长助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指导家长助教活动的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我园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观念。体现“三位一体”,即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发展。我园“打开幼儿的大门,让家长走进来,让家长了解幼儿,让家长关注课改!”潜心探索、探究“家园、社区”共育。第一招家园沟通的“小灵通”———《家园联系册》。虽然填写《家园联系册》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家长的工作量,教师每周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为每个幼儿填写在园各方面较为典型的表现,同时家长的填写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很受…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我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我们探索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薇 《今日教育》2006,(9):32-33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园在家园合作研究中,重点对家长参与教育活动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蔷 《天津教育》2013,(13):44-46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它能使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近年来,我园以转变教师与家长观念为突破口,开展了多渠道的家园互动活动,逐步形成了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是幼儿园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有效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我园以阅读为切入口,成立“家长读书坊”,帮助家长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同向,行动同步,从而合力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园双通道”是我的良师益友。“家园双通道”为我与家长沟通架起了桥梁。我班有一个小朋友 ,长时间养成了吃手指的毛病 ,看见孩子几乎露出嫩肉的小手指 ,我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早上 ,我当着几个送孩子的家长的面 ,告诉这个小朋友的奶奶吃手既不雅观又不卫生 ,孩子的奶奶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只说了句“孩子还小” ,扭头便走了。我感到尴尬和不解 ,读了“家园双通道”中“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的有关文章 ,我找到了原因 :“孩子是自家的好” ,当着他人的面直接指出孩子的毛病 ,家长心里自然不痛快。是我没有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12.
张晶 《黑河教育》2004,(5):39-39
当前,“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园把指导家庭教育、强化“家园合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我园采取了以下几种“家园合作”方式:1.设立“家长开放日”。我园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进程或阶段性成果展示,不定期地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进入班级听课、检查幼儿饮食卫生情况、参观幼儿的美术作品展览、观看幼儿的文艺表演、参加幼儿家庭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幼儿受…  相似文献   

13.
点将台     
“点将台”是我在《家长园地》“每月话题”中开设的一个小栏目。以前的“每月话题”是老师向家长定期介绍一些科学育儿方法,家长只是阅读,达不到家园共同交流探讨的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才能打破它的局限性,使其成为家园沟通的桥梁呢?我便开设了“点将台”这个小栏目。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出每月话题后,“点将台”里点出某位幼儿家长的名字。家长看到后,针对这个话题就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写成文章,张贴在“点将台”栏目中,使老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例如:针对我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新"开始从"心"做起——谈幼儿园家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孝嫱 《教育导刊》2009,(12):47-47
实践表明,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架起家园之间的桥梁,影响和指导家长,参与家同共育。做好家长工作,不仅要从“新”开始,重视诸多“第一次”,为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要从“心”做起,关注家长工作的细节,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纵观各幼儿园,家园栏则是众多幼儿园广泛采用的家园合作形式,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要求,几乎每班的家园栏都有“一周教育活动安排(计划)”版块,力求通过此版块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办了多年“家园之桥”,内容都是“家长必读”、“教子名言”、“幼儿与健康”之类,这些内容当然能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家长们也确实比较喜欢看。可我经常看到当家长在饶有兴趣地看刚贴出的“家园之桥”时,孩子却拉着家长的手一个劲地要走。不用说,这些内容只适合家长阅读,幼儿对它不感兴趣。后来,我在“家园之桥”里增加了一些与幼儿有关的内容,使幼儿也乐意同爸爸妈妈一起看,这样效果就好了些。我在选择好给家长看的材料以后,有意轮换着增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改革中,我们幼儿园注意了横向结合,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发家园联系表(附后)就是加强横向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形式之一。我们发家园联系表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一教育目的以及各项具体要求都在事先告诉家长。这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好习惯形成阶段”,时间为六周,前四周每周发一次表格给家长,家长根据要求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如实纪录,于每周一交幼儿园,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小结,用贴红旗等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我班开设了《快乐家园》家长专栏,它是我和家长互通信息、互相帮助的渠道之一,很受家长欢迎。《快乐家园》包括了“课程单元说明”、“一周教学计划”、“育儿知识”、“孩子学会了”、“感谢与分享”、“请您帮助”几个栏目,每个栏目都充分发挥其实效,使我班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事半功倍。“课程单元说明”是让家长了解孩子每月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对内容的具体分析,让家长在了解其主题实质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丰富…  相似文献   

19.
奚芳 《今日教育》2006,(4):36-37
自从建立起了班级博客,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又多了个新渠道。为了使班级博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通过调查,我对班上能够上网的家长进行了统计。有针对性把这些孩子的情况在“精彩瞬间”、“家园互动”、“班级新闻”、“孩子叙事”等栏目上传递,这样的交流方式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在“孩子叙事”栏目里,我把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点滴写成一段段小故事,家长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设立《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能增进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有时《家长园地》却成了“广而告之”通知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近年来,我园把加强《家长园地》建设作为搞好家园共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一变三注重”密切了家园联系,提高了家园共育的质量,为全面形成家园合力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