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崇拜。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重要内核之一便是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做人之本。没有敬业精神,就谈不上,也保证不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由于社会处在转型期,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教师受利益驱动和诱惑,敬业精神大打折扣,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受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一直被人们称为“圣地”的学校教师也不例外,一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向个人倾斜,敬业精神有所减弱,甚至部分教师道德失范、滑坡。教师队伍也遭遇到了信任危机。该如何重塑教师的崇高形象?纵观身边的现代服务业,我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的各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是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献研究,归纳出教师应该具备的“敬业精神”等12项心理素质。问卷中列出这12项心理素质,同时要求校长补充他认为重要的其它心理素质,最后请他们对每一项心理素质(包括补充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按重要性顺序为“敬业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爱心”、“自信”、“成就感”、“公正”、“兴趣广”、“合群”、“耐心”、“乐观”和“幽默”;并且可以区分出五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的“敬业精神”和“进取心”,第二层次的“创新精神”和“爱心”,第三层次的“自信”、“成就”和“公正”,第四层次的“兴趣广”、“合群”、“耐心”和“乐观”,第五层次的“幽默”。  相似文献   

4.
肖川 《青年教师》2005,(11):39-39
在孔子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品质。“学而不厌”体现着教师内心的开放、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诲人不倦”体现着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肖川 《教师博览》2005,(9):13-13
在孔子看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品质。“学而不厌”体现着教师内心的开放、自强不息和不断进取.而“诲人不倦”体现着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实施“愉快教育”变“苦学”为“乐学”临洮县南街小学周晓兰一、以良好的师德创设“乐学”环境,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基础1.我认为,要使学生乐于学,首先教师要乐于教,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积极深入地钻研教材,改革教法,以饱满的热情上...  相似文献   

7.
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值得探讨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求预防和克服英语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的现象,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从整体上说,绝大多数的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如有的教师“见利忘义”,有的教师示范作用下降,在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有的敬业精神淡薄...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敬业要求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并恪尽职守。教师敬业则是指教师主动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追求教育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最佳效益。教师只有敬业,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对师范生的敬业精神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敬业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师范生扎根教育。实践证明,当师范生具备了…  相似文献   

10.
何谓敬业?敬业即是对事业的敬重。换言之,即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热爱。那么,敬业精神就因“爱”而达到的一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显然,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育“四有”人才。可见,教书与育人是教师所担负的双重职责,由此,教师的敬业精神就赋予了它特别的含义:一是要脚踏实  相似文献   

11.
一、抓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形象育人”工程 1.抓思想工作,培养敬业精神。贫困山区,教师待遇不高是普遍现象。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做好教师思想工作,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于校园,执着于讲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下,克服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尽职尽责,潜心工作,努力奉献。他们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本身就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人材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德观。 一、教师要树立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就是敬业爱岗。就是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积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决心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应首先做到又红又专。“红”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科研的创新。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在于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注重社会实践,以学生科研为切入点培养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环境,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魏宏霞 《辽宁高职学报》2004,6(6):110-112,121
高职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是真善美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真”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的真情、真爱,是教学内容的真理性、科学性,是联系社会现实和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课堂教学的“善”是教师崇高的品格、风范、敬业精神,是教学内容的健康、积极的内涵。课堂教学的“美”是教师的整体形象、精神状态的美,是教学内容的逻辑、系统、有序的美,是师生都“在场”的和谐状态的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启动了“教学名师”工程,颁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白云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办法》的通知”(白云学院教[2007]29号文),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贡献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邻水县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他们一是广泛开展“为师之道”演讲活动,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严格师德考核制度,采取自我总结、群众评  相似文献   

17.
许平 《甘肃教育》2004,(4):26-26
首先,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我们英语教师要热爱英语教学,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爱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8.
培育敬业精神是师德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培育敬业精神是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经济关系发展变化、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新时期培育教师敬业精神的途径:加强理论灌输,从世界观上打好敬业的思想基础;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为敬业精神的形成提供根本保障;树立榜样,营造环境,让敬业精神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养成;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锻炼,把敬业精神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1、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热爱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  相似文献   

20.
曾骊 《教育与职业》2007,(35):144-145
师德分为实践性品质和动力性品质两类。动力性品质指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信念和理想等,简称“师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从师德建设长期性的要求来看,我们强调要实现“组织保障、教育培训、激励引导、考评监督、权利保障、新陈代谢”紧密结合,建设“六位一体”的师德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