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经营、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土地征用侵害农民利益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分配制度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和内涵、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平衡土地收益分配、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对策,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实施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战略,标志着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发展试验步入新阶段.重庆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取得的阶段性经验中,农村土地利用及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最大、涉及范围面最广、取得成效最好.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试验、户籍制度改革下的农村土地使用权退出,构成了当前重庆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大亮点.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优化了城乡土地资源的空问配置,促进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重庆实施农村土地利用及管理制度创新展开系统分析,认为存在行政分摊成本过高,驱动力机制不完善等不足,还有待于形成"行政+市场"的双重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资产"转化,实现农民土地"实物"退出和土地"权益"集中流转.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所有权、承包期限、使用权等不完善的方面,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法,对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农村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农村新一轮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农村土地问题纠纷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主要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策的多变、管理的相对混乱、解决途径堵塞等原因引起的。要妥善解决这些纠纷,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定确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管理,构建多元化的土地承包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已经对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分析了当下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政策上确定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其中涉及到物权法的几个基本问题.农村土地制度与物权法相关的问题主要有耕地保护、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等方面.物权请求权制度需要在保护耕地方面强化作用,并需要其他法律部门的配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需发挥农民自主性予以完善;从法律和现实的角度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是土地改革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土地资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资产化有着诸多的制约和限制,造成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损失,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改革。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进程,就必须在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提高农村土地资产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集体和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循着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农村建设用地制度的思路展开的。前者为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但后者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却不容乐观。因此,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是下一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入世以后,农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而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产权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村土地产权由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最后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仍存在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土地产权的权能不明晰、国家过多地占用农民土地权益等主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为我国今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必将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宅基地一般是指集体所有的、福利分配给农户盖房使用的建设用地。海城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包含三项内容。其“三权分置”改革实践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符合辽宁和东北的实际典型样本,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广海城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路径,可以发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大,短期内绩效较好,但长期存在一定弊端;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小,制度绩效最差;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适度的土地产权强度,制度绩效显著。未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权利,保证农民获得更加合理化的土地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对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并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确对土地使用制度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改革,更加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这一制度虽然赋予农民集体对土地的支配权利,但是,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有效扩展农民财产权、维护农民权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内涵和积极作用,同时深入剖析这一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概念及其法律保护现状,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效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及征地补偿保障制度等合理性建议,以实现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的法律保护,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7.
鲁西北平原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史无前例的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它促进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符合20世纪末广大农民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本身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出来。大户规模化经营、农地股份合作制、集体合作社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是鲁西北平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实际上是担负着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其权利体系的设计,亦依此而行,虽然其是一种用益物权,但其权利特征与典型物权相比,其趣大异,其形大左。然而,随着城乡统筹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终将完结,之后必将面临着其物权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政策实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近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维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现状,通过强化农民土地产权而淡化农民集体所有权,进而使农村土地趋于成为农民个人的真正财产。其具体政策选择主要包括:赋予农民永久且物权化的土地使用权;逐步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平等;尽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