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速滑规则规定,当遇雾或下雪的特殊情况时,计时员应到起点背向发令员听枪声开表,但规则上对计时员与发令员之间的距离没有具体规定。探讨合理的计时距离,对提高计时的准确性是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一、研究方法利用反应时值差测定仪,对“五运会”决赛四名计时员进行声音和刀到终点停表反应时值差的测定,获得了八十个数据,对此做了统计学处理,求出计时员对声速和刀到终点停表的反应时值差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表一、二)。  相似文献   

2.
行进间计时跑是短跑训练的常用手段,过去计时法是:运动员跑到标志线时,有一人在旁打手势,教练员见手势开表,运动员跑到终点停表。这种方法的缺点:1.需要两人配合工作,手势打得不准会有误差;2.教练员看不清运动员跑中技术状况。我在训练中采用一种新方法。如图:EF为跑道外沿、GH两线为应计时的跑段,运动员沿虚线跑进。在虚线上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田径运动训练中,采用“行进间跑”来发展速度是广大教练员经常采用的训练手段之一。一般在“行进间跑”训练时,教练员指定一名助手或运动员轮流在运动员跑至“行进间跑”区近端时打手势,教练员看手势开表,当运动员跑至“行进间跑”远端处时,教练员停表。这是通常采用的记时方法。但其方法缺点有二:一是教练员靠临时指定的人员打手势开表,准确性不高,凭视角判断运动员跑出“行进间跑”区停表,也难准确。尤其是开表。没有固定人员打手势,误差更大。其次是操作麻烦,增加工作量。简便记时法具体操作为:教练员在训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方法规定: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口令后开始起跑,往返四次,往返跑时就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测试人员发出"跑"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测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笔者依据50米×8往返跑教学的实践,提出简化场地和优化学练方法的一些拙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校运动会中,即便从教多年的专职体育教师对于短跑项目名次的判定及成绩的准确性(手计时)也存在困惑。而现实中,计时员又多为其他科教师,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不同步等情况而造成开表不能同步进行。笔者发现运用视频软件中的逐帧播放功能,不但可以在有争议时,准确地还原出所有道次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和成绩,而且误差较低,如操作熟练还可以节省人力(省掉终点计时裁判,一般情况下不赞成完全脱离手动计时而单独使用)。一、原理每台摄像机在拍摄时都会记录相对应的时间,每秒的帧数也是固定的,即拍摄多  相似文献   

6.
研究如何快速提高游泳裁判员的准确计时能力,认为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计时裁判员的准确性,一要思想重视、工作认真,二要练习方法得当,三要总结经验和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7.
<正> 在以计时间和名次决定胜负的比赛中,计时是一件重要的裁判工作。比赛若在场地上,起终点在一处,问题还好办,但若是起终点不在一处的如爬山比赛、单程路线的越野跑、自行车多日赛中的每日赛等等,就使计时工作变得比较复杂,计时员弄得紧紧张张,还容易出错。但若采用“总表减分表”计时法,就会变得轻松、省事、不易出错。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总表”计时员于起点开表后,将表保管好,待在原地不动。而其他“分表”计时员则可提前到达终  相似文献   

8.
由于种种原因,在钓鱼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两名 或多名钓手成绩相等的情况。以往我们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比钓手之间的第一单尾重,重者列前,再相等则比第二单尾……;二是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名次。 采用以上两种办法,我认为都有不妥之处。第一种办法,不仅在赛后计量成绩时,增加了裁判工作的难度和烦琐,更主要的是,它使比赛失去了水准和公正,形成“一鱼定乾坤”的现象。参赛钓手,只要在比赛中钓到一尾大鱼,就可以用这尾鱼的滚动方式,在比赛的单尾重奖和总重奖中,占尽优势。当然,也包括上面所说的“重量相等”的第一种解决…  相似文献   

9.
武华彦 《精武》2004,(1):4-7
六手翻短小精悍,编排巧妙,技法丰富,易学好用,集八极拳搏击术之大成,实用价值很高。为使武术爱好者完整地学练六手翻,笔者把此拳分作单练、对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绍出来,以供广大读者研习。 单练六手翻时,要注意突出八极拳的主要特点,还要表现六手翻的独到之处。八极拳谚说:“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开(顶、抱、单、提、挎、撞)中的“挎”为主,所以要重点把出现次数较多的“圈挎”、“翻挎”练好。六手翻的单打练熟了,对接就容易了,技法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在实战中就能发挥出威力。  相似文献   

10.
田径径赛项目的计时,长期来都采用人工计时。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动计时,提高了计时工作的准确性。但由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尚未广泛运用。即使象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也还是要用人工计时做候补的。所以,人工计时和电动计时一样都被国际田联定为正式的计时方法,并规定了人工计时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一、绪言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对于测量人和物通过较短距离的时间与运动员作快速动作的时间,用手计秒表是很难以准确计时且误差较大,特别是快速作动作的时间最高位仅是十分秒数量级,用最先进的百分之一秒的秒表来计量,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使用千分之一秒精度的自动计时器来计量,保证精度,供研究分析应用。另外在比赛计时中,由于每人计时动作互有差异,故出现一些人为的计时误差,造成一  相似文献   

12.
近来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张祥利老师的《如何解决前手翻教学中的“冲肩”与“屈髋”》,对文章中关于对解决“冲肩”与“屈髋”的办法,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愿与张老师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在腾空时梗头欠妥前手翻在腾空时要挺身、抬头、紧腰,而不是梗头、挺身、紧腰。腾空时如果梗头则造成颈部动作改变,容易造成“冲肩”。二、解决“冲肩”的练习方法欠妥张老师在练习方法中提到“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保护摆腿”,这个方法我认为在训练中不宜采用,因为一是易造成练习者和保护者受…  相似文献   

13.
耐久跑考核,通常用“人盯人”计时方法。往往出现问题: 1.学生所“盯”对象成绩容易混乱 2.受考核者也听不准,记不住自己的成绩 3.终点记录员没有办法记下所有成绩 4.学生有谎报成绩为了改进这些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考核中,设计了耐久跑成绩考核登记表,按此表方法考核,是对“人盯人”计时方法不足之处的补充,也不会发生混乱和错误,既省时间,又简单。考核登记表具体要求如下: (1)按上课队列把学生分成一组与二组、三组与四组“人盯人”计时和保护小组,一组与二组,三组与四  相似文献   

14.
一、动作粗糙,造成自伤。1.接发球垫球时,垫起的球砸到自己脸上而受伤。原因:垫球时击球点不正确,小臂弯曲。预防措施:减少排球内的充气量,正确地掌握击球点,小臂靠近身体将球送出。2.传球时挫伤手指。原因:传球时两拇指成前“八”字或“一”字。预防措施:上课前用胶布将每个手  相似文献   

15.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4):25-25
美国健身专家近来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健身运动——“手跑”,就是以“手”为中心进行的健身活动。研究认为,“手跑”特别适合腿脚不灵便或有残疾的老年人,不仅能起到与慢跑相同的健身效果,而且还有助于防治老年人常见的肩周炎、网球时、关节炎等疾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继《计算训练法与间歇跑训练》之后, 又一篇介绍“计算训练法”在训练中实际运用的文章。 “计算训练法”由《成绩得分表》《速度表》《恒速表》《百分比速度表》《每公里平均成绩表》等几个主要表格组成。下面介绍《恒速表》和《百分比速度表》的使用。 一、《恒速表》 《恒速表》中简单列举了以恒定速度跑某种中间距离的时间。这里所指的中间距离即正规比赛距离之间的一些段落(如150米、300米、500米等)。训练时常常用一些中间距离跑的练习来发展各种能力,但往往对跑速难以确定和掌握。特别是想用比赛时的速度跑一些中…  相似文献   

17.
暂停的作用     
《04规则》第二十条规定:“暂停是指主裁要求暂时停止比赛,此期间比赛计时暂停。参赛队伍不得要求暂停。”由于规则没有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暂停比赛,暂停比赛后应进行哪些程序,所以一般情况下裁判员不敢运用“暂停”来解决场上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时失去了解决场上纠纷的大好时机,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那么暂停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暂停呢?个人认为“暂停”的作用有三:一、对提出不同意见者表示尊重,防止主观。当场上对宣判出现不同意见时,主裁判员应根据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所处的位置(其位置对场上情况观察的准确性),其所提意见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18.
郭清海 《武当》2008,(5):14-14
八极拳六大开是八极拳术中的根本招法。练架子以固根基,练六大开以致用。所谓“开”:是指开而后进,一切手均不离“开”。开有六招,即:顶,抱,掸(单),提,跨,缠。所谓招,乃招法,不是定式,定式是招已打成之式,非招法。招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所谓“步落招成”,“打招如闪电”,是过程。“招”是巧力,以力降人非招。  相似文献   

19.
林佚 《钓鱼》2004,(16)
由本刊主办的2004年“读者杯”钓鱼巡回赛呼和浩特分站赛将于8月23日在呼市阳光钓场打响。比赛一律使用3.6米手竿,一线双钩,线长不超过竿长20厘米,不准手抛饵,不准双钩以外挂饵垂钓,一天四场(前两场为尾数赛,  相似文献   

20.
赵涵 《中国钓鱼》2005,(1):57-57
一、“内因”与“必然性” 笔者以为,除了以前《中国钓鱼》杂志中提到过的“海竿长短与铅砣重量的不匹配,绕线轮的不合理使用,手竿加环儿当海竿使,手竿匹配钓线过强过粗”等容易造成断竿的原因之外,还有许多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中,钓竿的质量问题,钓者的操作问题,上鱼时的心态问题,遛鱼经验的多少等问题皆属于“必然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