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甫的诗富于变化,是人们称誉的特点,人们都称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其实杜甫的诗歌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歌中浪漫与现实交融,内容题材创作手法上相互渗透,是其诗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世喻为“诗圣“,其诗歌被喻为“诗史”。杜甫诗歌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然而,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非仅仅体现在杜诗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杜诗所蕴涵的懦家文化内涵和深广的人文精神。杜甫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士”.在他身上折射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的王辉斌教授《杜甫研究新探》一书,是其研究杜甫其人其诗的一份重要成果。王教授致力于杜甫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20多年来,王教授先后撰写并发表了32篇有关杜甫的论文(包括1篇译文),年均1.6篇。如此长时间地关注杜甫,研究杜甫,并且发表如此多的"杜学"论文,这在当下杜甫研究的学者中是不多见的。通读《杜甫研究新探》,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  相似文献   

4.
佛教思想是杜甫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的劝善、博爱与儒家的仁民爱物在杜甫思想中达到一种互补和融合,特别是在晚年,成为杜甫重要的思想资源,丰富了杜甫的儒学精神。本文试从作品入手,对杜甫的思想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杜甫疏救房琯一事,乃杜甫“生平最大之事”。杜甫一生渴望能致君尧上,再淳风俗,而官居左拾遗,给了他接近权力中心,实现其平生志愿的机会。不幸的是,杜甫仅仅做了一年的左拾遗,就因疏救房琯一事失去了肃宗的信任,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断送了政治前途。宋代以下,人们因热爱杜甫的诗歌,敬重杜甫的人品,对杜甫疏救房琯一事极力肯定,认为是杜甫认真倔强、犯颜直谏、不与现实妥协的表现。甚至有人受乌及屋,认为房琯被贬是受人诬陷。我们认为:既然杜甫疏救房琯一事,关系到杜甫一生政治上的进退,很有必要对此事的来龙去脉做一个详细地考察,从而加深对杜甫及其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杜甫研究》是一门学习、研究杜甫生平、思想、诗歌创伤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段专业课中的选考课之一。如何自学这门选修课程?下面就课程内容作一择要提示。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一)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相似文献   

7.
由陇入蜀,在杜甫的政治生涯、家庭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入蜀前的家庭苦难和入蜀后生活上的相对平静在诗人的家事诗中都有较具体的反映。此外,由陇入蜀,杜甫家事诗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壮至入蜀后一变为宁静淡远的唱叹。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有杜甫个人家庭生活环境变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最终变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8.
张丹 《考试周刊》2014,(91):16-16
杜甫作为一介儒生,一生漂泊,仕途坎坷,虽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但始终未得偿所愿,正是一次次仕途上的打击、一次次流离失所、一次次面对满目疮痍,才让这位书生真正看到人间疾苦,真正感受到世间百态,真正成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的"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杜甫的"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心是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杜甫对苍生的关照是一种终极关怀,而这正是儒家士大夫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题画诗是杜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后世题画诗创作影响深远。从杜甫题画诗与唐代绘画史研究、杜甫题画诗的“首创”问题、杜甫题画诗艺术创作手法、杜甫题画诗美学思想、杜甫题画诗情感蕴含与杜甫题画诗和他人相关作品对比六方面梳理现当代学者对杜甫题画诗的重要研究成果,从杜甫题画诗对后世画家绘画与诗人题画诗创作的影响两个角度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驴与诗人的结合使其在作为动物本身之外而被赋予了更多文化上的内涵。杜甫笔下的骑驴是对自我形象以及内心情感体验的直接刻画,而宋代在直接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中进一步发现了杜甫,用更加直观的图像画作的方式记录并塑造着他们构想中的杜甫。在宋代推崇杜甫的氛围中,关于杜甫形象的题画诗是宋人了解杜甫之后的一种带有重塑功能的记忆,而其中对杜甫骑驴的描写,不是单纯的形象刻画,更多地包含了在宋代文人视野下一种诗人骑驴觅诗范式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1.
傅山对杜诗非常喜爱,其存佚杜诗研究著作即有五种之多.他反对元明以来过分拘泥于诗法而产生的学杜流弊,主张通过妙悟和反复涵咏学习杜诗的精髓.在具体解读过程中,熟稔佛经道藏的傅山往往联系禅法对杜诗进行譬喻,并经常以诗画同论,其论杜倾向在清初诸家中可谓独具特色.傅山的诗歌创作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却并不蹈袭模仿,他特别欣赏杜诗雄奇豪放的风格,这正是其独特审美趣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杜甫以新闻为诗的具体表现为:不仅纪录而且报道;有较强的现场感;融入访谈内容;"即事名篇"———类新闻标题。从汉末建安时代诗人以时事入诗,到杜甫的以新闻为诗,是一次质的飞跃。而中唐元和时代的新乐府运动,则部分地继承了杜甫以新闻性为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晚清云南诗论家朱庭珍"取法于杜",基于自身对杜诗的体验和学杜经验,在"杜诗"阐释论、"学杜"方法论、"杜诗学"批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颇有创见的阐释和评论.细读朱庭珍的评杜文本,把握朱庭珍"杜诗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真谛,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庭珍独具美学蕴涵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南宋前期诗人普遍使用杜诗典故较多,陆游是两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南宋末年诗人使用杜诗典故较少。南宋对杜诗典故的使用,反映出宋代诗坛的崇杜、学杜风气。  相似文献   

15.
程校花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4):56-61,68
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起了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寄予其忠君报国的思想、多病身世之慨叹的重要载体,是杜甫伟大人格和高超诗歌创作水平的具体体现。杜甫的疾病诗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成就巨大,并对后世疾病诗的创作起到了表率作用,引发了大量相关题材作品的涌现。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7.
中唐时期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韩愈不同于元稹、白居易的认识以及韩诗对于杜诗的学习都受制于韩愈独特的诗学思想,韩愈关于杜诗自叹身世和“穷苦之言”的认识在杜诗接受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明代后期重要的诗论家,胡应麟对杜甫诗歌评价甚高,其诗学观点主要体现在《诗薮》之中。放眼整个诗学史,胡应麟认为杜甫有"三难":一是继承之难,在杜甫以前,诗家能事已尽,杜甫兼备众家,集诗家之大成;二是开创之难,杜甫在排律近体诗方面创前人之未备,可为百世师;三是振衰之难,开元诗坛兴盛之后,唐诗有衰退之势,杜甫力挽狂澜,成为诗坛中流砥柱。"三难说"体现了胡应麟论杜的高远眼光和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20.
姚菊 《天中学刊》2014,29(6):71-75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具有一种哲理精神,杜诗之真是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体验与记录,具有一种实践精神.在固穷安贫的主题上,杜诗对陶诗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