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展示、娱乐以及科技创新,将混合现实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两个角度,结合混合现实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混合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和古建筑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是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密集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对乡村文化遗产名录的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研究,可以有效地展示和充分发挥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此,季刀苗寨就是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构建湘西踏虎凿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建设踏虎凿花数字化保护平台的两个关键技术,即数字技术与ThinkPHP框架;通过详细分析踏虎凿花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步骤,并采用ThinkPHP框架开发安全网络平台,对湘西凿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灵活、细粒度的控制访问,在资源的数字化和系统安全两个方面达到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及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工作日益成为文物本体保护和文化弘扬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体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体感技术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展示敦煌石窟,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结合Kinect与Leap Motion两种体感设备,介绍了体感技术在敦煌数字化展示的几类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发展应用潜力巨大的新兴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是重要的应用技术。本文研究了增强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探讨了增强现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应用思路。本文对增强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素材收集、场景建模、交互设计、数据连接、打包发布构建出用户体验感受真实、效果贴近原貌的三维数字化展览馆,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全面真实的展现。建成的数字展览馆能够通过互联网访问浏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向杰 《华章》2011,(23)
该论文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为研究对象,具体针对云南民居建筑文化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等问题,提出数字化技术研究与运用开发解决方案.论文对展示和传播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的艺术与技术、具有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特色的建筑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方法和策略,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