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
加强文学教育 提升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的 3月 2 8日 ,本人及部分语文教师 ,应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杨碧君的邀请 ,到该校听了两节文学作品教学研究课 ,课后我主持召开了一个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座谈会 ,下面是经过整理的座谈纪要。我首先说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 ,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简而言之 ,文学就是语言艺术。语文教学长期受“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困扰 ,语文教师不敢进行文学教育 ,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文学教育。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确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课外阅读教学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好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将《读者》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4.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注意情感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材大部分选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以优美的语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品位、高素质人才,语文教育势必要加强文学课教学。“文学即人学”,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对语文性质所作的界定,体现出语文教育应突破纯“工具”观而更多地关注“人”。语文阅读鉴赏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一个关键。新课标除在“总目标”中规定“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外,在“阶段目标”中,更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正如语文学家庄文中所说“文学作品教学要上成文学鉴赏课”,探索语文阅读鉴赏教学可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一种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影响是深广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审美情感,是愉悦性和功利性统一的高级情感,既能潜移默化地给人以教益和启迪,又能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更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它是人与人互相沟通的媒介,是社会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但目前社会中,有部分孩子容易产生消极情感,这就向目前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文和优秀文学作品所饱含的情感和人文性的优势,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开朗、勇敢、热情地面对学习、生活,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形成健康的情感世界和积极的人生观。因此,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40):49-50
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情感教育能力,并且围绕情感教育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文章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的。没有了情感的教育是冷酷无情的,剥离了情感的语文教育只能是一副空骨架。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略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1.
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职教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通过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职教教师对情感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提高职教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和情感智力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情感设计,变革课程结构等措施推进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情感教育策略简单而杂乱、缺乏整体性等问题。为此,根据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和情感教育层级目标,分析和筛选优秀语文教师情感教育策略,提出三个方面的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激发情感策略、感悟情感策略、内化情感策略,试图建构整体性的情感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情绪调节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方式作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作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自己的冲动行为。情绪调节理论强调如何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施加正面影响,符合身心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在教育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其理论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具有多价值特点,经典作品更是具有认识、伦理、情感等多种价值的复合体。但在选文的三种基本价值追求中,情感教育价值取向存在严重偏离,原因主要是受"学问中心"课程观的影响。应重新定位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价值,使情感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由自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5.
情绪总是指向一定的情境,任何情绪都有其社会适应和生物适应的价值。生活于社会中的每一成员,对于特定的情境,应该能够体验到适当的情绪,也能适当地传达出来,并能适当地用行为表现出来,这便是社会要求对个体情绪的影响,也正是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1281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support a second-order factor struct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t is found that teacher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their use of two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i.e., deep acting and expression of naturally felt emotions, but it is not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urface acting. Among the three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only expression of naturally felt emo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eaching satisfaction.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e of various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7.
论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感在本质上是人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序化并安顿人的情感,安顿人的情感并使之理性化的使命只能由“情感的教育”来承担,以情感为本体的“情感的教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该引导受教育者觉解生活意义,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更新、净化情感品质,跃迁、提升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卞之琳集诗人与翻译家于一身.其创作迥异于以往的“滥情”诗风,以“智性诗”一改中国新诗面貌;诗歌翻译则选择了许多外国的抒情佳作.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构成了卞之琳文学生活中“情与理”的协调和互补.当然两者并非截然二分:其诗歌创作有“冷凝的抒情”,诗歌翻译也不乏智性的诗作.智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使卞之琳的创作与翻译互补共荣,共同构成他瑰丽辉煌的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现代教育把情感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从情感体味、情感关注、情感升华三个方面分析教师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和碰撞中陶冶精神、体验人生,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现代教育把情感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从情感体味、情感关注、情感升华三个方面分析教师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和碰撞中陶冶精神、体验人生,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