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体育政策法规和理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是全面总结"十一五"、统筹谋划"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值此之际,全国体育系统研究和总结体育政策法规规划和体育理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后进生"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这是因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全面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作出判断与评价"后进生"。因此,如何转化、从而"消灭后进生"的存在,使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一直是学校、老师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体育课教学这一层面,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作一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日本体育概念发展的四个时期--"养生论"时期、"身体教育"时期、"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时期和"运动中的教育"时期进行分析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把体育看作是一个学科概念,这几个时期体育的概念是不断进化的,呈现出由重视"身"的发展到重视身体教育的发展,再到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到重视"运动"的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体育强国的建设是国家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高等体育专业的建设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深入探索。在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树立"强身育人"和"夺标育人"的思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提高体育整体软实力,这既是高等体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体育专业肩负建设体育强国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休闲体育,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选择,是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创新与整合的产物,它倡导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体育的休闲娱乐本质属性及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人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这一文化载体的交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下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学校体育改革,也必然要投入这一深水区的改革大潮中。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35年的改革沧桑,党和政府曾下达了一系列政令性的方针、政策及相应的对策,但至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仍趋于下降的态势,当然这一不如意的结果是多因素造成的,学校体育不能承担全部责任,但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又不能卸职轻责,应反省我们自身工作上的缺失。为此,笔者以"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提出我国学校体育必须转型的问题。一、我国学校体育转型的缘由1.受世界经济界"达沃斯会议"的启示。近几年欧美经济危机相继爆发,世界各国已面临经济大转型的局面。2012年在天津召开  相似文献   

7.
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选择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最有用的,对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具有针对性指导作用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进行教授,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不失为较好的举措。一、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1.全面身心健康的理解健康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库珀提出“平衡”为健康之本。即机体健康主要是保持人体生理、心理平衡;并提出全面身心健康概念。即人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营养、适当时间的休息和适当体力活动,如果人们能满足人体这三个基本要求,并维持在"适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育人的体系:分层架构,尚体育人实验中学在育人的过程中,完全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建立了完整科学的体育育人体系。在这一架构中,课程是核心、活动是平台、体育专业队是助推器、交流是火种。1.多元课程助力健康成长实验中学提出"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两课",即以课程为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弊病,提出"融课程特点与职业特点"的教学设想,并围绕这一中心设计"拓展训练铺垫——激发、自省、奠定"、"常规项目居中——全面、均衡、发展"、"专项内容垫后——针对、适宜、强化"三大部分,旨在通过全面多样、贴合高职就业特点的课程内容提升高职体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少年体育训练》2014,(3):12-13
<正>"十二五"伊始,安徽省确立了实施"两项工程"、构建"两个体系"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以下"五个转变"。一转变目标认识,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青少年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是体育产业的潜在市场,是体育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清楚认识到只有培养更多  相似文献   

11.
傅威 《中华武术》2007,(12):6-9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我们的一些学校体育研究人员、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面临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没能及时有利地借助"健康第一"这把尚方宝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奥运"的核心价值取向,这同样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以"人文奥运"思想渗透到高校体育教育之中,能够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之路,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中女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兴趣贫乏,普遍存在着"怕动"的念头。经常要教师赶着、逼着去练习和活动,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于那些技术性较强、运动负荷较大的项目有着畏惧情绪,缺乏自信心。文章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推动高中女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家庭体育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家庭体育以培养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建设合格人才为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成长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5.
自《全民健身条例》发布后,国家体育产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定名为"全民健身日",这就为我国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加入了一剂兴奋剂。现如今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课外体育运动能够增强现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运动兴趣,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8,(5):49-51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开展"一校一品"校园体育特色项目的内容、现状及"一校一品"的长效发展机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探析其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为各学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按照这一精神,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实行体育考试,并计入学生升学的总成绩。这引起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考生的重视,因为在文化课同等水平下,体育成绩只要多几分,谁就能升入高一级的理想学校。这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18.
杨小帆 《精武》2011,(A1):3-4
清末,中国在教育发展模式上选择了弃"欧"仿"日",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便是在教育上学习日本的最初尝试。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教育改革成为了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学习日本亦随之开始,尤其是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把体育纳入教学内容,设置"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的正式开始,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引进外国普通学校体育。本文就"癸卯学制"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旨在溯本追源,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现代语境中的"体育"可被分别界定为"作为教育目的范畴的‘体育’""作为活动形式范畴的‘体育’"以及"作为课程类型范畴的‘体育’"3个层次的内容。学校体育具有教育性、基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是"作为活动形式范畴的‘体育’"在学校情境中的具体表征。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既是理论思考的必然,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教育厅于2009年推出了"五严新政",全面吹响了素质教育的号角。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揭去了"形式主义"的伪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真正地由一句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体育活动课作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积极的落实,但是如何合理安排活动课,提高活动课的效率和质量却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